首页 家常菜 葱油面的家常做法

葱油面的家常做法

夜深了,肚子里那点食欲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在我刚放下碗筷、心想“这一天总算吃饱了”的时候,又悄悄探出头来,勾引着我的馋虫。尤其到了这种时候,那些需要大动干戈、翻箱倒柜的“硬菜”是想都不敢想的。脑子里立刻冒出来的,只有一样东西,朴实得就像小时候外婆屋后那条青石板路,但又熨帖得像冬夜里的一床新棉被——那,就是葱油面。

说起来,这葱油面啊,听着简单,可真要做出那种销魂的味道,却是一门学问。它绝不是把葱随便一炸、酱油一倒那么敷衍了事。这其中,藏着无数细枝末节的心思,稍有差池,就成了“葱油面味儿的面条”,而不是真正能把人魂勾走的“葱油面”。我跟这碗面,也算是“相爱相杀”了许多年。从最初手忙脚乱,炸糊了葱、煮坨了面,到如今闭着眼也能在灶台前行云流水,这中间的酸甜苦辣,足以写一本小小的“面经”。

要我说,葱油面好不好吃,八成取决于你的葱油。这可是它的命门所在,马虎不得。

葱的选择

讲究!必须是上海小香葱,那种细细长长、葱绿油亮的。北方那种大葱,味道过于冲,炸出来香气也不对。小葱的葱白部分,带着点微微的甜,葱绿则清新,两者结合,才能出来那种复合的葱香。至于数量嘛,我的经验是,至少要用一把,大概200-250克的样子,恨不得把锅塞满。别怕多,葱炸完会大幅缩水,这点量炸出来的葱油,大概也就够两到三碗面用。

油的选择

这也是个大讲究。我个人偏爱菜籽油,就是那种带点儿金黄、闻起来有股农家醇厚香气的菜籽油。它能让葱的香气更好地释放,炸出来的葱油也更清亮。当然,如果你家有猪油,那更不得了!舀上一大勺,跟菜籽油一比一混合,那股子混合的动物油脂香和植物清香,简直是给葱油面加了道“金光”。但纯猪油容易腻,纯菜籽油又少了一点厚重感,所以混合着用,是我的私家偏好。千万别用花生油或者玉米油,它们自带的味道太抢戏,会破坏葱油面的纯粹。

熬葱油的火候与耐心

这是整个过程的灵魂所在,也是最考验人的地方。

我的核心秘诀就俩字:慢!熬!

首先,锅里倒油,油量要比你平时炒菜多好几倍,得没过切好的葱段。油温刚热,大概四五成热的时候,把洗净沥干(非常重要,不然会炸锅)的葱段一股脑儿倒进去。记住,葱段要切得大小均匀,葱白和葱绿可以分开放,葱白先下锅,稍微煸一会儿,再放葱绿。我的习惯是全部一起下,但得把葱白部分铺在锅底,让它受热更均匀。

然后,就是小火慢熬。那种滋啦滋啦的声响,从最初的急促变得平和,再到后面的几乎听不见,这是葱油熬制的“奏鸣曲”。你会看到葱段的颜色从翠绿变成深绿,再一点点变成焦黄色,最后变得干枯酥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0到30分钟,甚至更久,取决于你的火候和葱量。期间,要时不时地用筷子拨动一下,让它们受热均匀。千万别开大火,一不小心就糊了,那股焦苦味儿能毁掉一锅油!当你看到葱段已经变成了迷人的金棕色,触手即碎,闻到的是浓郁到快要让人晕眩的葱油香时,就可以关火了。别急着捞,让葱段在热油里再“泡”一会儿,余温会把它们的香气榨取得更彻底。

熬好的葱油,用滤网把葱段滤出来。这些葱段千万别扔!它们是精华中的精华,香、酥、脆,带着浓郁的葱油味,直接吃都好吃,等下拌面的时候撒上几粒,那口感的层次瞬间就出来了。

灵魂酱汁的配方

葱油面的酱汁,看似简单,实则平衡微妙。我用了无数次,调整了无数回,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黄金比例”。

调料 比例建议 (以一份面计) 特点及我的选择
生抽 3-4汤匙 海天金标生抽 是我的心头好,它酱香浓郁,回味甘甜,不会死咸。
老抽 0.5-1汤匙 李锦记草菇老抽,主要为了上色,让面条看起来更有食欲。别放多,颜色太深就不好看了,而且老抽本身带一点点焦糖味。
白砂糖 1-1.5茶匙 冰糖粉 或者细砂糖都可以,用来提鲜和中和咸味。这点甜是点睛之笔,让味道更醇厚圆润。
蚝油 0.5茶匙 (可选) 我有时会加一点,能增加复合的鲜味和厚度,让酱汁更饱满。但也有人觉得不是传统做法,看个人喜好。我通常会加。
熬好的葱油 2-3汤匙 前面炼好的葱油,多一点不嫌多,就是那个味儿!
热水/面汤 2汤匙 (可选) 如果你觉得酱汁太浓稠,或者想让它更“活”,可以加一点点热面汤或者热水稀释。但一般我会直接用葱油的余温把酱汁化开。

酱汁的调制,也有些小讲究。我喜欢在熬完葱油、把葱段捞出来后,趁着锅里葱油还热着,直接倒入生抽、老抽、白砂糖和蚝油。利用油的余温,把酱汁里的糖融化,让酱油的香气被热油激发出来。你会听到酱汁遇到热油时“滋啦”一声,然后腾起一阵香气,这股子香气,是勾引你胃口的第一个信号。轻轻搅拌,让糖完全融化,酱汁变得浓稠油亮,这便是“灵魂酱汁”了。这个过程要快,以免酱油炒糊。

面条的选择与煮法

葱油面,当然要配好面!我首选上海的碱水细面,那种黄亮亮的,带着一点点弹性的。煮出来筋道,不易坨,也更容易挂汁。如果买不到,手擀面或者细的意大利面(Spaghetti)也可以将就。但千万别用那种干巴巴的挂面,口感差太多了。

煮面也有诀窍。水要宽,大火烧开,面下锅后用筷子轻轻拨散,防止粘连。煮到八分熟就好,也就是“断生”,面条中间还有一点点白芯,尝起来有点韧劲,但又不至于夹生。因为捞出来后还要淋上热酱汁,面条会继续受热。过熟的面条,拌起来就容易发黏,失去筋道。

捞面与拌面

面条一熟,立刻捞起来。我个人是不主张过凉水的。虽然过凉水能让面条更筋道,但葱油面讲究的是热面与热酱汁的融合,那种温热的油润感是灵魂。而且正宗的碱水面,本身就很筋道,没必要画蛇添足。直接把面捞到大碗里,沥去大部分水分即可。

紧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拌面环节。把熬好的葱油酱汁,一股脑儿地浇在热气腾腾的面条上。然后,撒上刚才炸酥的葱酥,别吝啬,多撒点!如果你是爱吃辣的,也可以在此时加一小勺油泼辣子,那股子香辣和葱油香气交织在一起,又是另一番风味。

用筷子快速地挑拌,让每一根面条都均匀地裹上金黄油亮的酱汁,随着热气腾腾地升腾,那股子葱香、酱香、油香混合在一起的复杂香气,简直是扑面而来,直冲脑门,让人瞬间就分泌出口水。面条会变得油亮透光,酱色均匀,这就是最完美的葱油面。

一点点个人感悟和“歪门邪道”

说实话,这碗葱油面,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碗面,它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出口,一份疲惫时的慰藉。有时候加班到很晚,或者心情不美丽,回到家,厨房灯一开,开始动手,那股子心里的烦躁,就会随着油锅里葱段的滋滋声,一点点地被抚平。等到最后把面条一拌,端到桌前,看着热气氤氲,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面条的筋道,葱油的醇厚,酱汁的咸甜交织,还有那脆脆的葱酥带来的一点惊喜,真是让人舌尖生津,欲罢不能

我曾经也尝试过在葱油面里加各种配料,比如肉末啊,开洋(虾干)啊。但后来发现,那些终究是画蛇添足。葱油面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的“少即是多”。它的美,在于纯粹,在于葱油的浓郁和面条的本味。顶多,我会煎个糖心蛋,蛋黄流淌出来,和着葱油面一起吃,那份糯滑和醇厚,又能给这碗面增添一份温柔。或者,家里有那种现成的肉松,撒上一小撮,咸香的肉松和葱油面也是绝配。

最后,我的“小固执”

1. 绝不放八角桂皮之类的大料:有些方子会建议放,说能增香。但我的葱油面,要的是纯粹的葱香和酱油香,一点点异味都会觉得破坏了它。

2. 葱油必须现炸:虽然可以一次多炸些葱油储存起来,但每次吃,我都会选择现炸一小锅。新鲜炸出来的葱油,香气是储存的葱油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那股子鲜活劲儿是它的生命。

3. 面碗要温热:一个小细节,但能让面条的温度保持更久,吃起来更舒服。

这碗看似平淡无奇的葱油面,承载了太多生活的烟火气和对我而言独特的味蕾记忆。它不需要复杂的食材,也不需要高超的厨艺,但它需要你的用心和耐心。当你花时间去慢慢熬那葱油,去调那酱汁,去煮那面条,最终端上桌,闻着那诱人的香气,大口吃下第一筷子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有些简单的快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去试试吧,你会爱上它的。

葱油面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