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树菇,这东西在我心里地位可不一般。不像香菇那么敦厚踏实,也不像平菇那么清淡寡欲,它自带一股子野性,带着深山里那股子独有的木头香气和菌子特有的鲜劲儿,还有那脆生生的嚼劲儿,简直就是餐桌上的“小狐狸精”——勾得你魂儿不守舍,恨不得把锅子都舔干净。
我这辈子跟吃打交道,酸甜苦辣什么没尝过?可唯独这茶树菇,我总觉得它是个被低估了的宝藏。你若只拿它熬个汤,那是暴殄天物,浪费了它那独特的气质。它真正的归宿,得是进那油锅,跟点儿肉、蒜瓣子、干辣椒什么的翻云覆雨一番,才能把它的魂儿给彻底炸出来。
就拿我最近新琢磨出来,家里人百吃不厌的“茶树菇炒五花肉”来说吧,这可不是随便把两样东西扔一块儿就行的。这里头,讲究可大了去了。
首先,选材。这是根基,马虎不得。茶树菇,我向来只爱用两种:要么是刚刚从市场新鲜运来的,带着泥土芬芳和饱满水分的;要么是品质极佳的干茶树菇,那种闻起来就带着浓郁菌香,而不是一股子灰尘味的。
新鲜茶树菇挑起来也得有眼力劲儿。你得看它伞盖是不是完整,菌柄是不是结实,摸上去有点儿韧劲儿。如果捏起来软塌塌的,或者伞盖开得像把伞,颜色发暗,那多半是放久了,鲜味儿也跑得差不多了。洗起来也得有耐心,一根根捋顺了,把根部带着泥沙的硬蒂掐掉,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沥水备用。这新鲜菇,最大的优点就是省事,直接下锅,那股子清鲜劲儿是别的没法比的。
可如果你手头只有干茶树菇,也别气馁。干货自有干货的好,浓缩的都是精华嘛!那股子菌香味儿,比新鲜的还要馥郁几分。但泡发就成了个大学问。我这人,泡发干货从不用什么冷水慢泡,那太耗时间,也泡不出菌子骨子里的鲜。我的独家秘诀是:取一盆温水,大概四十来度,手摸着有点儿热但不烫手就行。把干茶树菇放进去,再加一小勺白糖,没错,就是白糖!这糖能帮助菌子更快地吸水膨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锁住鲜味。再搁上一点儿淀粉,淀粉有吸附杂质的作用,能让泡发出来的菇更干净。盖上盖子,泡个半小时到一小时,直到它完全舒展开来,菌柄摸起来没有硬芯儿。切记!泡发茶树菇的水千万别倒掉! 滤去底部的沉淀,上层的清澈菌菇水,那可是比高汤还鲜的宝贝,等会儿炒菜的时候用得上。
干湿茶树菇,各有利弊,就看你追求什么风味了。我给你们整理个小表格,方便大家参考:
特性 | 新鲜茶树菇 | 干茶树菇 |
---|---|---|
口感 | 清脆、爽滑、水分足 | 韧性更强、嚼劲十足 |
香气 | 清雅、自然、带着泥土芬芳 | 浓郁、醇厚、菌香突出 |
处理 | 简单清洗,剪去根部即可 | 需温水泡发(费时),泡发水可利用 |
烹饪 | 适合快炒、凉拌,突出其清鲜 | 适合炒肉、炖汤、焖煮,更耐烹饪,风味更深邃 |
风味 | 偏向食材本味 | 经过浓缩,带来更复杂的旨味 |
再来说说配角——五花肉。这可不是随便切两片瘦肉就能蒙混过关的。要炒出茶树菇的灵魂,就得用那带皮、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上品五花肉。肥肉能炼出猪油,让茶树菇吸饱了肉香,变得油润光亮;瘦肉则提供了肉的嚼劲和蛋白质的鲜味。我一般会选那种三层分明的,切成大概两毫米左右的薄片,切得太厚不容易炒透,太薄又容易碎。
切好的五花肉片,也得给它做个“马杀鸡”。放点儿生抽、少许老抽(上色用,可省略)、一点点蚝油,再来一小勺淀粉,最后滴几滴食用油。用手抓匀,抓到肉片发黏,感觉淀粉浆裹住了每一片肉,这才算到位。加淀粉是为了锁住肉的水分,让它炒出来更嫩滑;加点油是为了防止炒的时候粘连。腌制个十五分钟,就够了。
好,食材就位,咱们可以开炒了。
起锅烧油,油不用太多,因为五花肉本身会出油。等油热到七成,也就是表面冒着青烟,油面微微晃动的时候,把腌好的五花肉片一股脑儿倒进去。这个时候,火必须是中大火! 别怕油溅,动作要麻利。快速翻炒,把肉片儿煸炒到边缘微微卷曲,颜色发白,那些肥肉丁儿开始变得透明,甚至能看到滋滋冒油的声音,这肥油的香味儿,瞬间就霸占了整个厨房,让人觉得暖烘烘的。
等肥肉的油炼得差不多了,就把肉片扒拉到锅边儿上,腾出中间那块地儿,放进去姜片、蒜瓣儿(多一点,大蒜是茶树菇的绝配)、几颗干辣椒段。用锅里的余油把它们爆香,直到蒜瓣儿开始变得金黄,干辣椒的香气扑鼻,一股子辛辣又温暖的复合香气瞬间被激发出来。
香料爆香后,把五花肉和香料混合炒匀,然后——重头戏来了——倒入沥干水分的茶树菇!我喜欢把茶树菇稍微掰开一点,让它更容易吸附汤汁和味道。这个时候,火力要稍微调大一点,继续大火快速翻炒。茶树菇这东西,它吸油吸味儿的本事一流,你看着它在锅里吸饱了油光,变得油润发亮,那股子菌香味儿在高温的刺激下,会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瞬间充满整个厨房,甚至飘到客厅,把家里人都勾过来探头探脑地问:“今晚吃什么呀,这么香!”
炒到茶树菇微微变软,边缘有点儿焦黄的时候,开始调味。沿着锅边儿淋入一圈料酒,用高温把酒精挥发掉,带走肉腥味;接着是生抽,调味提鲜;再来一点点蚝油,增加复合的鲜味和亮泽;如果你喜欢颜色深一点,可以点几滴老抽。最后,别忘了撒一点儿白糖,它可不是为了让菜变甜,而是平衡咸味,让味道更圆润,更能吊出茶树菇的鲜味。如果你之前用了泡发茶树菇的水,现在可以倒小半碗进去,让茶树菇和肉在鲜汤里咕嘟几下,把味道充分融合。
整个炒制过程,我个人是倾向于全程保持大火的。因为只有大火,才能赋予这道菜那种镬气(wok hei),让食材的边缘微微焦香,内部却鲜嫩多汁。小火慢炖固然有它绵长的韵味,但对于茶树菇这种需要瞬间爆发香气的菌子来说,大火才是它的归宿。
等汤汁收得差不多了,锅里变得油亮亮,茶树菇和五花肉都裹满了诱人的酱汁,撒上一把葱花,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再加点儿新鲜的红辣椒圈。稍微翻炒几下,让葱花断生,那股子清新的葱香和菜的鲜香混合在一起,简直是绝配。
关火,装盘。
瞧,这盘“茶树菇炒五花肉”端上来,颜色深浅有致,茶树菇吸饱了酱汁,带着油亮的光泽,和那煸得焦香的五花肉片儿缠缠绵绵。你夹起一筷子,送进嘴里。先是五花肉那外焦里嫩、肥而不腻的口感,肉香混合着酱汁的醇厚,紧接着就是茶树菇那脆韧弹牙的口感,还有那股子独有的菌菇鲜香和木质清芬,它不是那种一咬就烂的软塌塌,而是带着一股子嚼劲儿,每一次咀嚼,都能挤压出更浓郁的汁水和香气。你甚至能听到它在齿间发出那种“咯吱咯吱”的轻微声响,那是它在向你宣告自己的存在感。
这道菜啊,从我大学毕业那会儿,一个人在外头打拼,偶尔想吃口家里味儿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着做。起初也是瞎猫碰死耗子,不是把菇炒得太软烂,就是肉煸得太柴。后来慢慢摸索,才有了今天这套心得。它不单单是道菜,更是我这些年厨房生涯的一个缩影。它教会我,烹饪这回事,不光是照着菜谱按部就班,更得用心去感受食材的脾性,用火候去激发出它们的潜能,用调味去平衡它们的个性。
一道茶树菇,能做出千百种风情。有人爱它和鸡肉同炖,汤色清澈,滋味绵长;有人爱它和素菜同炒,清淡爽口。但我个人,始终觉得它和肉,尤其是五花肉,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肉的油润和菌菇的清鲜相互成就,香而不腻,鲜而不寡。
所以啊,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是个对吃有那么一点点“小固执”的人,下次再见到茶树菇,不妨试试我这个法子。相信我,它会给你一个惊喜,那种带着烟火气、带着生活温度的,真真切切的“家常美味”。毕竟,最好的味道,往往就藏在最朴素的食材里,和最真诚的烹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