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烙饼的家常做法

烙饼的家常做法

我家厨房,说真的,一年四季,面粉的消耗量那是实打实的硬核。要说哪种面食在我家厨房里出镜率最高,而且自带一种“家”的温柔滤镜,那八成就是烙饼了。它不像包子馒头那样需要费心发酵,也不像饺子馄饨那么讲究馅料配比,但要做出那种外焦里嫩、层层分明、麦香十足的烙饼,里头的门道可一点不比大菜少。

我这人,做菜做面食,从来不喜欢跟着死板的菜谱一二三四走。倒不是说菜谱不好,只是觉得,食物这东西,得有灵气,得有手感,得有自己的脾气。所以,我做的烙饼,你听我这套说辞,可能跟别处看到的不太一样,但保证,它是我家祖孙三代都夸赞的“那个味儿”。

咱先从面说起。烙饼的面,不是死面也不是全烫面,我用的是半烫面。为啥?用全凉水和面,饼会筋道过头,嚼起来费劲;用全开水烫面,饼虽然柔软,但总少了那么一股子韧劲儿,烙出来容易塌,没嚼头。唯独这半烫面,一半面粉用滚烫的开水烫熟,用筷子搅成雪花状,另一半用凉水,边倒边搅,直到没有干粉。然后,把它们揉在一起。这个过程,水温和水量是关键。我常年用的是普通中筋面粉,家里吃面条、包饺子都是它。水的比例嘛,大致是2:1的面粉与水。比如500克面粉,250毫升水。但你要记住,面粉吸水性不同,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要靠手感。揉到什么程度?揉到面团光滑不粘手,案板也干净,盆也干净,这就是所谓的“三光”境界。揉好之后,别急,用湿布盖上,醒发至少30分钟。别小瞧这步,面团充分醒发后,会变得极其柔软且有延展性,擀起来不回缩,烙出来的饼也更松软。有时候我犯懒,多醒发个一小时,甚至两小时,那面团简直是温柔得要化开,擀起来行云流水,舒服极了。

面粉与水温/水量对比

类别 水温 面粉与水比例 (大致) 口感特点 适用场景 我的偏好
冷水面 室温 2:1 筋道、有嚼劲 饺子皮、手擀面 偶尔做,费力
烫面 沸水 1:1 柔软、易断 蒸饺、馅饼皮 基本不用烙饼
半烫面 一半沸水,一半凉水 2:1 外酥内软、有嚼劲、层次感强 烙饼、葱油饼 强烈推荐!

面团在旁边呼呼大睡,咱们就来捣鼓烙饼的灵魂——油酥。这油酥,可不是随便拿点油和面粉搅和搅和就行了。它的作用,是让饼子烙出来能分层,一层一层像千层酥似的,而且还自带油香。我的秘诀是,用猪油。没错,就是猪油。你别跟我说不健康啥的,偶尔吃一回,那股子独特的油润香气,是任何植物油都替代不了的。如果没有猪油,退而求其次,可以用花生油,或者玉米油,但千万别用橄榄油那种味道重的。

油酥的做法很简单:面粉与猪油的比例大约是2:1。比如两勺面粉,一勺猪油。把猪油加热到融化,稍微放凉一点点,不烫手就行,然后倒入面粉里,搅匀。搅到什么状态?稀糊状,但又不能太稀,得是那种能够均匀涂抹在面皮上的稠度。如果太稀,面皮一卷就容易漏;太稠了又不好抹开,影响分层。搅拌的时候,可以加一点点花椒粉或者五香粉,甚至只加一点,增加底味。这油酥,看似简单,却是烙饼香不香、层不层分明的关键。

面团醒好了,轻轻地取出来,不要揉搓,直接分成若干等份的小剂子,每个剂子大小随你,想烙大饼就分大点,小饼就小点。我通常分四五份,烙出来正好一个盘子。取一个剂子,在案板上撒点干粉,用擀面杖把它擀成一个大大的薄片,越薄越好。薄到什么程度?能隐约透出案板的纹路,那就差不多了。这一步可得有点耐心,擀得均匀,厚薄一致,烙出来的饼才不会有的地方焦有的地方生。

接着就是抹油酥、撒葱花了。把刚才调好的油酥均匀地涂抹在擀好的面片上,四周留点边。然后,撒上切得细细碎碎的小葱花。葱花可别省,它不仅增香,还能让饼的颜色更好看。然后就是关键的折叠法了。我不是那种卷成螺旋状的,我更喜欢折叠。先把面片从一头往另一头卷起来,卷成长条,轻轻抻拉几下,让它更长一点,也更均匀。然后把这个长条从中间对折,再从中间对折,变成一个扁扁的四方形。轻轻按压一下,再次擀开,擀成圆形,厚度大约在0.5厘米左右。擀的时候注意,别使劲按压,尽量让里面的层次保留下来。

好了,一切就绪,该上锅了。我家烙饼从来不用电饼铛,那玩意儿火力不够。我偏爱厚底的平底锅,铁锅最佳。开火,锅烧热,转中小火,倒入一点点食用油,晃匀,油量不用多,润个锅底就行。油温不能太高,五成热就差不多了,也就是手放上去能感受到热气,但还没冒烟。

把擀好的饼小心翼翼地放入锅中。此时你能听到“滋啦”一声,那声音简直是厨房里最动听的音乐。别急着翻面,让它在锅里慢慢地、温柔地受热。你会看到饼的表面慢慢鼓起小泡泡,底部也渐渐变成金黄色。这个时候,赶紧翻面。翻过来之后,用锅铲轻轻按压饼的边缘和中间,让它受热均匀,也让饼里的水分受热变成蒸汽,把饼皮撑开。来回多翻几次,直到两面都变成诱人的金黄色,饼身也变得蓬松鼓起,用铲子按压饼的中心,能感觉到它富有弹性,那就差不多熟了。

我的一个“小固执”秘诀是:饼快出锅的时候,我会用锅铲把饼从锅里铲起来,对着边缘和中心轻轻拍打几下。就是那种用铲子拍打饼身的动作,每拍一下,饼里都会发出“噗噗”的声音,同时,你还能看到饼身因震动而瞬间膨胀,然后又回落。这个动作能让饼里头的层次彻底分离开来,吃起来口感更松软,也更香。

刚出锅的烙饼,带着热气,外皮酥脆,里面的层次清晰可见,咬一口,麦香、葱香、油香混合在一起,那种滋味,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上的家常幸福。它不单单是一张饼,它承载着小时候放学回家,还没进门就闻到的那一股子油香;承载着妈妈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承载着全家人围坐一桌,你争我抢热乎饼的温馨画面。

烙饼这东西,是真正需要靠“悟性”的。面团揉得好不好,油酥抹得匀不匀,擀得够不够薄,火候有没有到位,这些细节,没法完全量化,只能靠你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去感受面团的筋骨,去听饼在锅里唱歌的声音,去观察它颜色变化的细微差异。也许头几次你烙出来的饼不尽如人意,别灰心,就像我当年,烙出来的饼硬得能当飞盘,油酥漏得满锅都是,甚至因为火候掌握不好,外头都黑炭了里面还是生的。但那又怎么样呢?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现在,我家的烙饼常常搭配一锅炖得软烂入味的红烧肉,或者一碗热腾腾的西红柿鸡蛋汤。那酥软的饼皮蘸着浓郁的汤汁,简直是绝配。也有时候,我什么都不配,就那么直接撕下一块,慢慢品味那份纯粹的麦香。

你看,做个烙饼,哪是简单几个步骤就能说完的?它里头藏着我对食材的理解,对火候的敬畏,还有那份对家人、对生活,甚至对厨房里锅碗瓢盆的深厚感情。下一次,你如果也想烙饼,不妨试试我的这套“野路子”,说不定,你也会爱上这指尖的温度和锅里的烟火气。

烙饼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