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切糕的做法家常做法

切糕的做法家常做法

提起切糕,你们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街头巷尾那些被师傅用一把锃亮的大刀,“咣叽”一下下去,切出一块又一块,然后称重时让你心头一紧的“硬通货”?我跟你说,那可真是误会大了!真正的家常切糕,根本不是那个路子。它不是什么冷冰冰的“金砖”,而是有温度、有故事、带着烟火气的甜糯小点。

我第一次吃切糕,还是奶奶家。那时候物资匮乏,能吃到一块甜糯的玩意儿,简直就是过年。奶奶做的切糕,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干果,就是简简单单的糯米、红枣、红糖,蒸出来糯叽叽、黏糊糊,入口全是谷物的香甜和红枣的蜜意。那时候不懂什么叫“口感”,就知道一口下去,整个口腔都被那份软糯填满,心都跟着化了。后来长大了,外面卖的切糕种类是多了,可总觉得少了奶奶那份朴实又暖心的劲儿。于是我就开始琢磨,寻思着自己在家捣鼓出来,找回那份记忆里的味道。

这一琢磨,就是十几年。从最初的黏锅、夹生、压不实,到后来慢慢摸索出门道,现在我做的切糕,不说别的,绝对是家里逢年过节必抢的压轴甜品。今天,我就把这压箱底的家常切糕秘方,掰开了揉碎了,跟你们好好说道说道。它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耐心和细节的功夫。

咱们先从核心食材说起。

糯米:这可是切糕的灵魂!我跟你说,别随便抓一把米就完事儿。市面上糯米分两种,长糯米和圆糯米。长糯米蒸出来米粒更分明,口感Q弹;圆糯米则更软糯,黏性更强。我个人偏爱圆糯米,因为它做出来的切糕,那种软糯到几乎要融化的感觉,才是切糕的精髓。买的时候,尽量挑米粒饱满、色泽白净、闻起来有淡淡米香的。储存不当或者放置太久的糯米,蒸出来就是没那个味儿。

糯米到手,可不是洗洗就能下锅。浸泡这一步,是整个切糕成败的关键!你必须给糯米足够的时间吸饱水分,这样蒸出来的米糕才能彻底软糯,不夹生。我的经验是,至少浸泡一夜,也就是10-12小时。如果是夏天,气温高,可以放冰箱冷藏浸泡,防止变质。泡好的糯米,用手轻轻一捻就碎,说明吸水充分。然后要彻底沥干水分,记住是“彻底”,不然水太多会影响蒸制效果和口感。你可以用滤网滤上半小时,甚至用厨房纸再稍微吸一下表面的水。

干果搭配:这部分就看个人喜好了,但几种经典的搭配,那味道是真绝。

红枣:必须有!去核的红枣片,蒸出来甜糯软烂,和糯米是绝配。买那种肉厚核小的,用前洗净。

葡萄干:酸甜开胃,还能增加湿润度。洗净后可以稍微用厨房纸吸一下水。

核桃仁和花生米:提供坚果的醇厚香气和酥脆口感。核桃仁最好提前烤箱150度烤10分钟左右,或者用平底锅小火焙香,这样香气更浓郁,口感也更酥脆。花生米同理,去皮后炒香或者烤香

黑芝麻和白芝麻:点缀提香,也需提前炒熟

糖桂花/干桂花:这是我家的一个小心思,能让切糕带上那种清雅的桂花香,简直是画龙点睛。

甜度平衡:切糕是甜点,但甜得发腻就没意思了。我一般用红糖和少量白糖结合。红糖能提供更深沉的甜味和漂亮的焦糖色泽,白糖则负责提供清亮的甜感。甜度这东西因人而异,我建议一开始可以保守一点,尝尝味道,下次再调整。我的大致比例是糯米和糖的重量比在10:1到8:1之间,具体看你喜欢多甜。

好,食材都准备妥当了,咱们就来说说核心操作

模具与防粘:家里做切糕,你用什么模具都行,只要能蒸就行。烤盘、玻璃饭盒、不锈钢盆都可以。但防粘这一步,可千万不能省!我试过垫油纸、刷油,最终发现刷油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要刷得厚一点,均匀一点,特别是角落和边缝。我一般用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味道比较淡,不会抢了糯米的香气。刷完油,再撒上一层薄薄的干糯米粉或者椰蓉,这样脱模的时候会更顺利,而且切糕表面也会多一层细微的口感。

铺料与分层:这可不是随便一倒。你需要有层次感地铺

1. 底层:先铺一层你最爱的干果,比如核桃仁、红枣片,这样切出来表面漂亮。然后铺三分之一的糯米,用铲子或者勺子稍微压实。

2. 中间层:撒上红糖和少量白糖,再铺上混合好的红枣片、葡萄干、花生等,再铺三分之一的糯米,继续压实。

3. 顶层:重复中间层的步骤,撒糖、铺干果,最后用剩下的糯米覆盖。重点来了——必须用力压实,非常用力!用一个平底的容器或者刮板,把糯米和干果压得紧紧的,越紧实,切出来的切糕越有型,口感也越扎实。压的时候能感觉到糯米被挤压得非常密实。

蒸制艺术:这是决定切糕口感的核心中的核心

水开上锅,大火蒸:锅中水烧开,水汽足了,再把模具放进去。全程大火!有人说中小火慢蒸,我试过,不行!那样蒸出来的糯米会发硬,不够透。大火才能把糯米快速蒸透,让它达到那种晶莹剔透又软糯的状态。

时长控制:我用的圆糯米,提前泡足了水,一般蒸90分钟到120分钟,具体时间看你模具的厚度和米的吸水情况。如果你用的模具比较深,可能需要更久。判断熟没熟,可以用筷子戳一下,如果轻松穿透,且没有硬芯,就是熟了。

中途不揭盖:除非你是那种经验非常丰富的大厨,能精准掌握补水量和火候,否则我强烈建议蒸制过程中不要揭盖!蒸汽跑掉,锅内温度下降,会影响糯米的持续受热,可能导致夹生或者口感变差。水要一次性加足,最好用一个高一点的锅,保证蒸制过程中不会烧干水。

冷却与切块:蒸好的切糕,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切不了好切糕。必须让它在模具里彻底冷却,甚至送入冰箱冷藏3-4小时或者过夜。冷却的过程,会让切糕内部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稳定,也更好脱模和切块。如果你热着切,那画面会非常惨烈,黏糊糊一团糟。

等它凉透了,就可以倒扣脱模了。之前刷油撒粉的功夫,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脱模后,用一把锋利的刀,而且刀上最好抹一点油或者沾一点水,这样切出来的切糕边缘会非常整齐漂亮,不粘刀。想切多大块就切多大块,想切多厚就多厚。

我的小固执和经验之谈:

  • 关于猪油和植物油:有人做切糕喜欢用猪油,说猪油会更香更润。我承认猪油是香,但做切糕,我始终坚持植物油。不是为了健康,而是我喜欢糯米和干果本身的那种清甜和谷物香气,猪油的味道会有点喧宾夺主。而且,植物油做出来的切糕,放凉后也不会像猪油那样容易发硬,口感依然保持软糯。
  • 关于甜度:现在很多点心都追求“低糖”,但切糕这种东西,就是得有点甜度才够味儿。我不是说要甜到齁,但甜得刚刚好,才能把糯米的香、干果的醇都烘托出来。糖的量,是这道菜的灵魂之一
  • 我的切糕情结:这道切糕,不光是解馋,更是我生活里的一种寄托。每次蒸的时候,厨房里弥漫着糯米和红枣的甜香,我就想起小时候奶奶在灶台边忙碌的背影,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这份简单又幸福的滋味。它不仅仅是食物,更是记忆和情感的载体。
  • 失败是成功他妈:我第一次做切糕,蒸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黏糊糊一坨,根本没法成形。那时候差点就放弃了。但人就是这样,越失败越想挑战。慢慢地,从每一次的失败中找到原因,调整米量、水量、火候、压实程度,才有了今天的这份心得。所以,如果你第一次做不成功,别灰心,多试几次,你也能做出让你骄傲的切糕。

常见问题 我的建议 可能的原因及影响
切糕夹生 延长浸泡时间,确保糯米充分吸水;检查蒸制时间是否足够;确保锅内水汽充足。 糯米未吸饱水;蒸制时间不够;火力不足或中途揭盖
切糕不成形/太散 蒸制时务必用力压实糯米;冷却时间要足够长,甚至冷藏。 压实不够;未充分冷却
切糕太黏刀 刀具要锋利;切之前在刀上抹油或沾水。 未冷却彻底;刀具不锋利或未防粘
切糕发硬 糯米选择圆糯米;蒸制时火力要足,蒸透;避免中途揭盖散气。 糯米品种不适合;蒸制不透;过度冷却或放置过久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家常切糕,真的没那么玄乎。它需要的,是你的耐心,是你的细心,更是你对这份传统滋味的热爱。当你亲手做出一块香甜软糯,带着自己独特印记的切糕,再一口咬下去,那种满足感,是任何商店里买来的成品都给不了的。

赶紧去厨房试试吧!相信我,你会爱上自己亲手做的这份甜蜜。而且,当家人朋友吃到你做的切糕,那种赞不绝口,比任何赞美都来得实在。

切糕的做法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