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春,我总惦记着那么一口,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就是那刚从土里拱出来的春笋。这东西,一年也就那么几天新鲜光景,错过了,等的就是明年的盼头。尤其在江浙沪这一带,要说春天餐桌上的头牌,那油焖春笋要是敢称第二,恐怕还真没几个菜敢跳出来认第一。
这道菜,看似简单,不就是竹笋剥了壳,油里一滚,酱油糖一焖吗?可要真做出个地道、有滋味、吃一口就让人打心眼里服帖的,里头的门道可不少,讲究着呢。我跟你说,我做这菜,从年轻时候跟着家里长辈学,到后来自己琢磨,再到如今也算是个厨房里的“老法师”了,踩过的坑,摸索出来的经验,真能写本书。
首先,也是最要命的,就是选笋。这春笋,可不是随便拿一根就行了。我总爱挑那种个头敦实、笋尖略带一点点黄绿,摸上去硬朗有弹性,根部看着新鲜,带着点土气的。笋衣要包得紧实,说明它水分足,刚从土里挖出来没多久。那种笋尖发青、根部发黑或者明显有软塌感的,直接PASS。它们要么是老了,要么是放久了,吃起来肯定发苦发柴,再怎么“油焖”也焖不出那股子灵气来。我有个老姐妹,有回非不听劝,拿了放了两天的笋来做,结果一锅笋下去,半点鲜甜没有,全是苦涩,把我气得当场就想把她锅子给掀了,真是糟蹋东西!所以说,食材是根基,根基不正,楼盖得再高也得塌。
笋买回来,处理起来也得讲究。先是剥笋衣,从尖部往下撕,一层层剥开,直到露出那嫩黄的笋肉。根部老的、发硬的,毫不留情地切掉,别心疼那一点点,留着也是碍口。接下来是关键一步:焯水。这焯水可不是随便过个热水。得是冷水下锅,水里加一小撮盐,再放一小勺白糖,这是我的小“秘诀”,能最大程度地去除春笋里头那点微涩的草酸,同时还能让笋肉吃起来更清甜,口感更爽脆。水开之后,煮个大概五六分钟,看着笋的颜色变得稍微透亮了,就可以捞出来,用凉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千万别省了这步,没焯水的笋,就算焖得再烂,那股子涩味也挥之不去,直接砸了招牌。
至于笋怎么切,我喜欢滚刀块。这样切出来的笋块,每一面都能接触到酱汁,吸饱味道,而且形状不规则,吃起来更有趣。当然,如果你喜欢整齐划一,切斜刀片也可以,但我觉得滚刀块更能体现出笋的“野性”和随性。
接下来,就是“油焖”的精髓了——油。这道菜叫“油焖春笋”,顾名思义,油自然不能少。我做这菜,基本是菜籽油和猪油各一半。纯猪油固然香得勾人魂,但偶尔会略显厚重。菜籽油清香,搭配猪油的醇厚,能把春笋的清雅和酱汁的浓郁衬托得恰到好处。量呢,要比平时炒菜多一些,我通常是锅底能薄薄铺一层油的程度。这可不是让你吃油,而是要让笋块在足够的油里,先充分煸炒,把笋的鲜味“逼”出来,也让它表面略微焦黄,吃起来才有那种特有的焦香气。
火要旺,油烧到微微冒烟,把沥干水分的笋块倒进去,发出“吱啦”一声,那声音听着都让人心头一颤,知道好戏要开场了。用铲子快速翻炒,让每一块笋都能沾上热油。你会看到笋块的颜色从浅黄慢慢变得有点透明,边缘甚至能看到一点点金黄。这时候,锅里飘出来的,是笋子特有的清香和油脂混合的浓郁,那是一种只有在春天厨房里才能闻到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也是季节的味道。
煸炒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调味。这个步骤,我可是有我的坚持的。
我的调味比例,你听好了:
| 调料 | 推荐用量(相对比例) | 备注 |
| :———- | :——————- | :————————————————————————– |
| 生抽 | 3份 | 提鲜增咸,我常用海天金标生抽或李锦记特级鲜味生抽 |
| 老抽 | 1份 | 上色,让菜肴呈现诱人的红亮色泽,李锦记草菇老抽不错 |
| 冰糖 | 2-3份 | 关键!提供回甘,让汤汁浓稠有光泽,比白糖更醇厚,建议用小块冰糖 |
| 料酒 | 1份 | 去腥增香,黄酒为佳 |
| 清水 | 没过笋块2/3 | 没过笋块2/3即可,无需完全没过,因为笋还会出水 |
倒入料酒,沿着锅边淋一圈,让酒精挥发带走笋的生涩气。接着是生抽和老抽,先生抽,快速翻炒均匀,让笋块吸饱咸鲜味,颜色也慢慢变深。然后倒入老抽,快速翻炒上色,你看着那笋块瞬间就披上了一层油亮的琥珀色,心头那叫一个舒坦。最后,把冰糖块扔进去,我喜欢用冰糖,因为它融化得慢,给菜肴带来的甜味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回甘,不像白砂糖那么直接粗暴。而且,冰糖能让汤汁更浓稠,出来的菜肴色泽也更漂亮,亮晶晶的,看着就有食欲。
加水,量不用太多,大概没过笋块的2/3就行,因为笋在焖煮过程中还会出水。盖上锅盖,转中小火,让它咕嘟咕嘟地焖煮。这期间,你可以去干点别的,但耳朵得支棱着,听着锅里的动静。大约焖煮个10-15分钟,具体时间看笋的嫩度。期间偶尔揭盖翻动几下,确保受热均匀,也防止糊底。
焖到笋块软糯,汤汁也已经收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把锅盖揭开,转大火,开始收汁。这是最后也是最考验功力的一步。火候要猛,但手下的铲子要勤快,不停地翻炒,让每一块笋都能均匀地裹上那浓稠的酱汁。你会看到锅里的汤汁从稀薄变成冒着大泡的浓稠状,颜色也越来越深,越来越亮。等到汤汁变得浓郁,能够完全挂在笋块上,而不是流淌开来,甚至能听到酱汁在锅底发出“滋啦滋啦”的粘稠声,那就是成功了!
起锅前,我习惯再淋一点点香油,那股子芝麻的坚果香气能瞬间提升整道菜的层次感,但切记,只是一点点,多了反而会盖过笋本身的鲜味。
这道油焖春笋,我每年春天都要做上好几回。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像是一个时间的符号。从剥笋衣时的耐心,到煸炒时的香气四溢,再到小火慢焖时的静待,最后大火收汁时的酣畅淋漓,整个过程都透着一股子过日子的烟火气。它让我想到小时候,和外婆一起在竹林里挖笋的场景,那时我们总是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外婆常说,春天的笋,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第一份鲜礼,吃的时候要带着敬意。
我也尝试过一些“改良”版本,比如有人喜欢加点肉片一起焖,或者加点雪菜。不能说不好吃,但总觉得失了那份纯粹。油焖春笋的妙,就在于它把春笋的清鲜、油的醇厚、酱油的浓郁和糖的回甘结合得天衣无缝,彼此衬托,谁也不抢谁的风头。它就是春笋自己的独角戏,而且是最高水平的独角戏。
有时候,我先生会抱怨,说我这菜油放得太多。我就笑他,不懂。这油,不是让你一口吃下去的,它是媒介,是载体,是让笋脱胎换骨的魔法。吃油焖春笋,讲究的是那种裹着浓郁酱汁的笋肉,咬下去,外层微韧,内里脆嫩,甜咸适口,鲜得掉眉毛,回味里还带着那么一丝丝春天的清甜。就着一碗白米饭,连饭都能多吃两碗。
所以啊,趁着这大好春光,赶紧去市场挑几根顶顶好的春笋回来,别怕麻烦,也别怕那一点点油。按照我说的法子,踏踏实实地做上一回。等你亲手做出那锅油亮亮的、香气扑鼻的油焖春笋,尝到第一口,你就会明白,我这一大通絮叨,值了。那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生活、对季节、对大自然馈赠的一种深情回应。那是一种只有自己亲手做出来,才能体会到的,独一无二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