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莲藕啊,看着普通,可真到了我手里,就得变个花样儿。有时候逛菜场,看到那藕节圆润、带着泥巴的鲜藕,就走不动道了。那种洗得白白净净、藕孔里一点儿泥星子都没有的,我总觉得差点意思。真正的鲜藕,是得带着泥巴本色的,那才叫鲜活,透着一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儿。挑藕嘛,你们知道吗?可有讲究的,它分七孔藕和九孔藕。七孔藕,切开来藕孔细密,颜色通常浅一点,一刀下去清脆得像是折断了玉,煮熟了也脆生生的,最适合凉拌或者清炒。要是炖汤,那得是九孔藕,颜色发深,淀粉含量高,一煮就绵软起沙,香糯得不得了。我做排骨藕汤,非九孔藕不欢,不然那汤就没有灵魂。
说起莲藕的家常做法,我最钟情的还是那一口莲藕排骨汤。这可不是随便炖炖就能成的,里头门道多了去了。我外婆是湖北人,打小就喝这汤长大,她炖的汤,那才叫一个绝。乳白的汤底,酥烂的排骨,绵软到起沙的莲藕,每一口都带着莲藕特有的清甜和肉的醇厚,瞬间就把外面的寒气和心里的烦躁都隔绝开了。
首先,说排骨。我从来不买那种斩得整整齐齐的冷冻排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得去菜场,跟相熟的肉档老板说一声,帮我挑肥瘦相间的子排,或者大排靠近脊骨那一段,带点软骨的最好。回家第一步,焯水是必不可少的。冷水下锅,放几片姜,再倒一点点料酒,火候不能太急,慢慢地把血沫子逼出来。水开之后,那些灰白色的浮沫会一层一层地往上冒,撇干净它们,把排骨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记住,一定要是温水,热水会把肉的表面烫紧,凉水又会让肉收缩,影响口感。冲洗干净的排骨,摸起来滑滑的,带着肉本身的鲜香,这才算准备好。
再来说莲藕。选好的九孔藕,削皮是个技术活,小心翼翼地,不要伤到藕肉。削完皮,立刻切成滚刀块,大小嘛,随性就好,但别太小,不然炖久了就找不着了。切好的藕块我一般会泡在清水里,防止氧化变色。虽然炖汤最后颜色会变深,但一开始就黑黢黢的,总归看着不舒服。
炖汤的锅子也重要。我家里有个用了十几年的砂锅,黑乎乎的,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它就是有那种魔力,能把食材的滋味一点点地逼出来,让汤汁变得浓郁醇厚。铸铁锅也可以,保温性好,但砂锅炖出来的,总觉得更添了一份“慢悠悠”的烟火气。
把处理好的排骨和莲藕一股脑儿地倒进砂锅里,接着加入足量的水,水要一次性加够,中途尽量不要再加水。我的“小固执”是,炖排骨藕汤,除了姜片,我还喜欢放一小片干橘皮,不是陈皮,就是那种晒干的橘子皮,它能给汤里带来一种很特别的清香,去腥增香,但又不会抢了莲藕的风头。有时候,我还会悄悄地放两三颗蜜枣,不是为了甜,而是让汤头更醇厚,回味更绵长,那是那种很高级的鲜甜,似有若无的,不仔细品还感觉不到。
接下来就是火候的艺术了。先大火烧开,让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蒸汽氤氲着厨房,带着猪肉和莲藕混合的、暖洋洋的香气,瞬间就把外面寒气逼人的世界隔开了。煮沸大概十分钟,再转成小火,盖上盖子,慢炖至少两个小时。火一定要小,让汤汁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而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翻滚。这样,排骨的鲜味和莲藕的淀粉才能一点点地释放出来,慢慢地融合,最终成就那一口乳白的汤汁。中间可以偶尔揭盖,用勺子轻轻搅动一下,防止粘底,但不要频繁翻动,会影响汤色。
等到两个小时后,掀开锅盖,你会看到汤色已经变得乳白醇厚,排骨酥烂,筷子轻轻一拨就骨肉分离,而莲藕,也已经变得绵软起沙,轻轻一抿就能化开,带着莲藕特有的清甜和肉的醇厚。这个时候,才是放盐的时机。我坚持盐一定要出锅前再放,不然排骨会柴,莲藕也不容易煮软。尝一下味道,调到自己喜欢的咸度,撒上一点葱花,这锅温暖又滋补的莲藕排骨汤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种汤,我小时候感冒生病,外婆总会给我炖上一大锅,喝下去,胃里暖暖的,心里也踏实。现在自己做了妈妈,也常常给孩子炖,看着他们满足地喝下每一口汤,我就觉得特别开心,这不仅仅是一碗汤,更是一种爱的传承,一种家的味道。
当然,莲藕的做法远不止炖汤。夏天的时候,或者想吃点爽口的,我会选择做清炒藕片。这时候,我就得选七孔脆藕了。
做法类别 | 主要莲藕类型 | 口感特点 | 适合场景 | 个人心得 |
---|---|---|---|---|
排骨藕汤 | 九孔粉藕 | 软糯、起沙 | 滋补、家常宴请 | 汤色乳白、藕段软烂是王道,盐出锅前放 |
清炒藕片 | 七孔脆藕 | 脆嫩、爽口 | 开胃、快手菜 | 爆炒锁住水分,醋是点睛之笔 |
凉拌藕丁 | 七孔脆藕 | 冰凉、脆韧 | 消暑、佐餐小吃 | 快速焯水,调料汁要酸甜辣平衡 |
桂花糯米藕 | 九孔粉藕 | 软糯、香甜 | 甜点、宴客小食 | 糯米要泡透,小火慢煮至软烂 |
清炒藕片,就是要快。藕片切得薄薄的,甚至用擦丝器擦成薄片也行,下锅前快速焯水,大概三十秒到一分钟,让它稍微断生,但又保留那份脆生生的口感。捞出来沥干水分,热锅凉油,爆香蒜蓉和干辣椒(喜欢吃辣的话),然后大火快速翻炒藕片。这时候,我会淋入一小勺米醋,醋的加入能让藕片更加脆爽,而且自带一份清香。再加一点点盐、少许糖提鲜,翻炒均匀,临出锅前撒一把葱花,淋上几滴麻油。那种藕片在锅里滋啦作响的声音,带着醋香和蒜香,再看着它变得油亮亮的,就已经让人食指大动了。一口咬下去,咔嚓作响,带着藕特有的清甜,那是和汤里那种绵软完全不同的风味。
我曾经也尝试过把九孔藕拿来炒,结果呢,要么是炒不透,硬邦邦的;要么就是炒烂了,变成一坨坨的,完全没有脆藕那种“灵魂”。所以,挑对藕,真的太重要了。有时候,看到有人把莲藕处理得漂漂亮亮,藕孔里面还塞满了糯米,做成桂花糯米藕,我也心动过。自己尝试了几次,总觉得熬煮糯米藕是个大工程,要耐心,要小火慢熬,直到糯米完全吸收了糖水和藕的清香,变得软糯晶莹。那份甜蜜,配上桂花的幽香,是另一种味蕾上的享受。
我觉得,做家常菜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更多的是一种心意和对食材的理解。每一种食材都有它最适合的烹饪方式,最能发挥其风味的状态。莲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能在汤里变得绵软,在炒锅里变得脆爽,在甜品里变得香甜。每一次做饭,都像是一次小小的探索,你和食材之间,总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家里的厨房,永远是我最放松、也最能找到成就感的地方。看着家人吃得开心,自己心里也觉得暖洋洋的。这就是烟火气,这就是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