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上汤娃娃菜的家常做法

上汤娃娃菜的家常做法

说起家常菜,我总觉得那份带着烟火气和亲人味道的慰藉,是任何米其林餐厅都给不了的。就像这道上汤娃娃菜,你可能觉得它简单,不就几片菜叶子兑点汤嘛?嗤,如果真这么想,那可就小瞧了它骨子里的“深藏不露”了。这道菜,看似清淡,实则鲜美得勾人魂魄,尤其是那口汤,能直接把你整个人熨烫得服服帖帖。但要做到位,可真不是随便拎两样东西一锅烩就能成的,里头门道多着呢,听我跟你掰扯掰扯。

我家老太太,也就是我亲妈,以前总说,做菜就跟做人一样,得有里子有面儿。这上汤娃娃菜,那“里子”就是汤底,没有好汤,一切都是白搭。你用清水煮?那出来的就是白水煮菜,除了能尝出娃娃菜本身的甜,别的啥都没有,寡淡如水。用浓汤宝行不行?勉强过关吧,市面上那些浓汤宝良莠不齐,有些味精味儿重得能把舌头齁住,那可就糟践了娃娃菜这份清雅。我的经验是,要不就老老实实自己吊一锅浓郁的鸡高汤或者猪骨高汤,要不就去买那种货真价实、配料表干净的原味高汤块或者高汤包,那种能实实在在看出骨头影子,闻到肉香的,而不是一片粉末堆出来的。

我自己家做,通常会提前一天用老母鸡或者猪大骨、筒骨,加上几片,几根,一小把黄豆,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转小火,至少煲上三四个小时。那种骨肉分离、汤色奶白,或者清澈见底却又浓郁醇厚的汤,才是我心目中上汤娃娃菜的基石。不夸张地说,有时候我甚至会把这碗汤当成主食喝,暖胃又舒服。

再来说说娃娃菜的选择。别看就这玩意儿,也有讲究。菜市场里,那些叶子发黄、菜心松散的,直接pass。我们要选那种菜心饱满、叶片翠绿、根部切口新鲜的娃娃菜。摸上去,叶片得是紧实且带着韧劲儿的,而不是软趴趴或者硬邦邦的。买回来后,通常我会把根部切掉一点,然后竖向对半切开,或者直接掰成四瓣,看你喜欢整齐还是随性。记住,不要切得太碎,娃娃菜本身就小巧玲珑,太碎了就没了那份“菜心”的口感和观感。洗的时候,一片片剥开冲洗干净,确保没有泥沙藏匿。有人喜欢焯水,说能去生涩,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娃娃菜自带清甜,焯水反而会损失一些风味,而且容易变软烂,没了那份脆生生。如果非要焯,那也得是沸水快速“过”一下,十来秒钟立马捞出,不能久留。

这道菜的配角们,虽然是配角,可个个都是实力派,缺了谁都像是少了点什么。

首先是。我的秘诀是金银蒜。啥是金银蒜?就是一半炸成金黄酥脆的蒜蓉,一半用新鲜的生蒜蓉。炸蒜蓉能带来独特的焦香和酥脆感,生蒜蓉则在爆香后,能释放出浓郁的蒜香,两者结合,那叫一个相得益彰。我通常会提前把一部分蒜切成末,用小锅小火,宽油慢炸,炸到金黄色立刻捞出,沥干油。这活儿得盯紧了,一不小心就焦了,焦蒜是苦的,直接毁了一锅菜。剩下的生蒜末就等下锅爆香用。

然后是火腿。别跟我说什么用腊肠代替,那风味儿差了十万八千里。我的心头好,永远是那一点点金华火腿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咸味,更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独特熏制陈年香气,还有那份让人欲罢不能的醇厚回甘。我每次去超市买火腿,都会挑那种肥瘦相间,油光锃亮的。切成小指甲盖大小的丁,千万别多,多了会喧宾夺主,抢了娃娃菜的清甜。

最后,也是最能引人争议的两个小家伙:皮蛋咸蛋。你问我加不加?我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加!必须加!这俩兄弟,往汤里一扔,直接把上汤娃娃菜的鲜味提升了好几个层次。皮蛋的独特胶质和略带碱性的风味,能让汤汁变得更加醇厚,带着一丝独特的“臭美”鲜;咸蛋黄则带来沙沙的口感和浓郁的咸香,瞬间把汤汁的鲜味推向高潮。如果你从来没试过,我强烈建议你迈出这一步,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处理的时候,皮蛋去壳切小丁,咸蛋只要蛋黄,用勺子碾碎就行。

好了,一切就绪,咱们可以正式开火了。

  1. 起锅烧油:锅烧热,放一丁点儿油,量真的不用多,平时炒菜的一半都够了。油热后,先扔几片姜片进去,把姜的香气煸出来。
  2. 火腿登场:紧接着下金华火腿丁,小火慢慢煸,把火腿的油分和特有的咸香煸出来。你会闻到那股独特的烟熏肉香,勾得人食欲大开。煸到火腿丁边缘微微发焦,油分渗出即可。
  3. 金银蒜合奏:加入大部分生蒜蓉,爆香,直到蒜末变成金黄色,香味扑鼻。如果之前没炸蒜蓉,可以在这时把一部分蒜末煸得更焦黄一些,但要控制好火候,别糊了。
  4. 娃娃菜入锅:把处理好的娃娃菜放进去,快速翻炒几下,让每一片菜叶都均匀地裹上锅里的油和香料味儿。你会看到娃娃菜的颜色变得更加翠绿,甚至能听到它在锅里“滋啦”作响,这是食材与热油碰撞出的美妙乐章。
  5. 注入灵魂:将你精心准备的高汤沿着锅边缓缓倒入。汤量要刚好没过娃娃菜,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汤会冲淡味道,太少则汤汁不够浓郁。这时,把皮蛋丁咸蛋黄碎一并倒入,用勺子轻轻搅散,让咸蛋黄在热汤中化开,释放出它的沙糯和咸香。
  6. 调味与熬煮:大火烧开后,转中火,开始调味。我通常只会加少许,因为火腿和咸蛋黄本身带咸味。再来一小撮糖,注意,是“一小撮”,目的是为了提鲜,不是为了吃甜。再撒上一点点白胡椒粉,去腥增香,让汤味儿更立体。如果你喜欢,可以滴几滴蚝油,但切记不要多,蚝油味重,容易盖过高汤和食材本身的鲜。盖上锅盖,让它们咕嘟咕嘟地炖煮,时间不用太长,也就三五分钟。娃娃菜很容易熟,煮太久就软趴趴了,要保持它软中带脆的口感。
  7. 收尾点缀:开盖,尝一下味道,根据个人口味再调整。最后,撒上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炸蒜蓉,再撒上几粒枸杞做点缀,不仅好看,也能带来一点点的清甜。如果家里有小葱花,撒上一把,那翠绿的颜色和清新的葱香,简直是画龙点睛。

瞧,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上汤娃娃菜。端上桌,那热腾腾的香气,混合着火腿的咸香、蒜的焦香、以及高汤的醇厚鲜香,直扑面门。用勺子舀一勺汤,先尝一口,哇!那鲜美是富有层次感的,有高汤的底蕴,有火腿的韵味,更有皮蛋和咸蛋的独特加持,咸淡适中,回味悠长。再夹一片娃娃菜,入口是它的清甜和柔嫩,还带着一丝丝脆感,饱吸了鲜美的汤汁,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屋子里却暖烘烘的。那天我特别想吃点清淡又暖和的,就做了这道上汤娃娃菜。我爸妈围着桌子,一人一碗,边吃边赞不绝口。我妈说:“这才是家里的味道,比外面饭店做的都实在。”我爸则直接拿勺子把汤喝了个精光,还意犹未尽地叹了口气:“这汤,绝了!”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道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对家、对亲人的爱意表达。它承载着记忆,也连接着味蕾。所以啊,别小看这简单的上汤娃娃菜,它里头藏着大大的学问和满满的温情呢。下次你再做这道菜,不妨试试我这套“固执”的做法,说不定,你也会爱上它,爱上这种有里有面儿的家常滋味。

上汤娃娃菜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