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烩面片的家常做法

烩面片的家常做法

我跟你说,厨房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分子料理啊,摆盘精致得跟艺术品似的法餐啊,咱不是说不好,可要是真论起能从心窝子里头暖起来,让人踏实、熨帖的劲儿,还得是这些看着朴素,骨子里却透着股子“实在”的家常饭。尤其是我这烩面片,每回一做,家里那股子香气能直接把隔壁老王家的猫都给勾过来。

这烩面片,听着是简单,不就是面片往汤里一烩嘛?嘿,你要真这么想,那就太小瞧它了。它可不是什么随便凑合就能成的玩意儿,这里头,水深着呢,从选料到下锅,每一步都是大学问,甚至可以说,带着点儿我个人多年沉淀下来的小固执。

先说这汤底,这是烩面片的魂儿。南方人做面,爱清汤寡水,讲究个原汁原味,我这个北方胃可不买账。我做的烩面片,汤底必须得是厚重、醇香,能挂得住味儿的。我惯用的,是羊肉汤。不是说牛肉不好,也不是猪肉不行,但那股子羊肉独有的鲜美和温暖,是任何其他肉类都替代不了的。

选羊肉,我只认准羊腿肉或者羊蝎子。羊腿肉带着筋膜,煮出来弹嫩不柴,羊蝎子呢,那骨髓里的精华,煮开了简直能把汤底鲜得掉眉毛。买回来,先用凉水把肉泡上两个钟头,中间换几次水,把血水充分逼出来。然后,凉水下锅,扔几片姜,倒点料酒,大火煮沸,等那层灰扑扑的浮沫哗啦啦冒上来,一勺一勺地撇干净,必须撇得一丁点儿不剩,这是汤头清亮不腥的关键。撇干净了,转小火,丢几颗花椒、几片香叶、少许干姜、几颗白芷,就让它那么咕嘟咕嘟地炖着,起码两个小时起步。我喜欢在锅边儿听着那细密的咕嘟声,看着蒸汽氤氲,感觉整个屋子都开始变得温暖湿润起来,连带着心情都跟着柔和不少。炖到肉烂而不散,骨肉能轻松分离,那汤底就成了。

炖肉这期间,咱们可以来准备面片。面片是这烩面片的骨架。市面上卖的那些机制面条,就算再筋道,也少了一股子手工的灵气。我做面片,只用中筋面粉。高筋面粉虽然筋道,但煮出来容易太硬,失去那种柔软与韧性兼备的口感;低筋面粉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撑不住场面。面粉和水的比例,这是个玄学,每个面粉吸水性都不一样,但大体上,一斤面粉,大概配五两到六两的水,稍微硬一点没事儿,千万不能软趴趴的。

揉面是第一道坎儿。把面粉和水大致揉成团后,别急着一口气揉光滑,先让它松弛个十几分钟。这叫“饧面”,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面筋自然形成。然后再上手,你会发现面团变得听话多了。揉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揉到面团表面光滑细腻,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柔软,而且富有弹性,用手指轻轻按压能缓慢回弹,这就对了。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放到一边,让它至少醒发一个小时。时间越长,面团会越柔软,延展性也会越好,到时候扯出来的面片才够薄,够透明。我有时候会提前一晚把面揉好,放冰箱冷藏,第二天拿出来用,那面片拉起来真是跟跳舞似的,顺滑得不得了。

醒好的面,拿出来不用再揉了。直接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每一个剂子表面都要薄薄地抹上一层食用油,然后用手轻轻压扁。抹油这步至关重要,它能有效防止面片之间互相粘连,而且能在煮的时候让面片更滑嫩。压扁的剂子,盖上保鲜膜,继续饧发至少半小时。你可别嫌麻烦,这又是饧面又是抹油的,都是为了面片的极致口感服务,差一步,味道都差了一截。

在面片饧发的时候,咱来准备配菜和炝锅。配菜这东西,丰俭由人,但我的清单里有几样是雷打不动的:土豆、胡萝卜、香菇、木耳、干黄花菜。土豆和胡萝卜切滚刀块,香菇切片,木耳和黄花菜提前泡发好,剪去硬根。我还喜欢放点豆腐皮,切成细丝,吸饱了汤汁那叫一个美!青菜呢,小白菜、油麦菜或者大白菜心都行,快出锅的时候放,保证鲜脆。

炝锅,这是给汤底增香提味儿的重头戏。锅里倒少许油,烧热后,下葱段、姜片、蒜瓣,再来几颗干辣椒,小火煸炒,炒出香味儿。接着把土豆胡萝卜这些难熟的蔬菜先放进去,大火翻炒一分钟,让蔬菜表面微微焦黄,这样蔬菜的香味能更好地释放出来。然后把炖好的羊肉汤连着肉一起倒进去,如果你喜欢肉片,可以先把肉捞出来撕成小块。汤沸腾后,把香菇、木耳、黄花菜这些也都倒进去。

调味儿嘛,简单而直接。我一般是先加点儿,再来一点儿生抽提鲜,量不用多,主要是为了上色和增香,因为汤底本身已经很鲜了。白胡椒粉是灵魂,能很好地去腥提香,而且它和羊肉是绝配,少了这个,就感觉这烩面片少了点儿精气神。我还会偷偷放一小勺蚝油,别看量小,它能给汤底带来一种复合的鲜甜,让整个汤头更醇厚。有些人喜欢放花椒面或者孜然粉,我个人不太喜欢,觉得会抢了羊肉汤本身的鲜味,破坏了那份纯粹的家常味儿。

汤底煮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扯面片了。之前抹了油、醒发充分的面剂子,拿一个在案板上,用手轻轻一压,压扁,然后两只手捏住面片的两端,从中间往两边轻轻一拉,你会发现面片像橡皮泥一样,能轻松地被拉长、拉薄。拉到你觉得差不多薄了,就直接撕成巴掌大小的片状,丢进沸腾的汤锅里。动作要快,一片接着一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面片都下锅。别一口气把所有面剂子都拉好再下,面片容易粘连。一边拉一边下,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面片下锅后,别急着盖盖子,用勺子轻轻推散,防止粘底。等锅里的汤再次沸腾,面片浮起来,再加入之前准备好的青菜,轻轻搅拌几下,等青菜颜色变深,一打眼瞧着,面片边缘微微发卷,中间还是有点半透明,这时候就可以关火了。尝一口,如果觉得哪里不对,再稍微补点盐或者白胡椒粉。

出锅,盛到大碗里,撒上一大把香菜碎,如果爱吃辣,再淋上一点自己做的油泼辣子。啧啧,那颜色,汤色浓郁,面片透亮,蔬菜翠绿,羊肉软烂,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端起来,先喝一口热汤,那股子羊肉的鲜香、蔬菜的清甜、胡椒的辛辣瞬间在口腔里炸开,从喉咙一路暖到胃里,全身的毛孔都舒张开了,舒服得你忍不住要叹气。再捞起一片面,筋道又滑溜,裹满了浓郁的汤汁,配着软烂的羊肉,和着脆生的蔬菜,一碗下肚,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外面下着鹅毛大雪。那天我做了一大锅烩面片,我先生平时对吃的不太讲究,那天也破天荒地连吃了两碗,吃得满头大汗。吃完他满足地拍着肚子说:“这才是过日子的味儿。”是啊,这烩面片,不只是果腹,它承载的是家的温暖,是亲情的味道,是那种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魂牵梦萦的烟火气。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它就是那么朴实无华,却直抵人心。

有时候朋友来家里,我会根据他们的口味稍微调整。比如有些朋友不吃羊肉,我会用牛骨汤或者老母鸡汤来打底,配菜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加点豆腐、粉丝什么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面片的筋道与柔软汤头的浓郁与鲜香配菜的丰富与和谐,这三样是烩面片的命脉。

如果你也想在家尝试,我再啰嗦几句:

要素 我的推荐/秘诀 常见误区/对比
羊肉选择 羊腿肉或羊蝎子,提前冷水泡足血水,凉水下锅撇净浮沫,小火慢炖至少2小时。 只用瘦肉会柴;不撇浮沫汤浑腥;炖煮时间不够汤不醇。
面粉选择 中筋面粉,水面比例1斤面粉兑5-6两水,略硬没关系。 高筋面粉易过硬;低筋面粉易烂;面团太软导致面片粘连,口感差。
揉面/醒面 三光标准,揉后第一次饧面15分钟,分剂子抹油后第二次饧面1小时以上(或冷藏过夜),充分利用面筋的延展性。 揉面不充分导致面片不筋道;饧面时间不够面片难扯断;不抹油面片易粘连。
炝锅调味 油热下葱姜蒜干辣椒煸香,先炒难熟蔬菜,再加汤。调味用盐、生抽、白胡椒粉、少许蚝油,不建议加过多复杂香料。 炒菜不够香;调味顺序不对;香料太多反而盖过羊肉本味。
面片下锅 边拉边扯边下锅,速度要快,避免面片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变干粘连。 一次性全部拉好再下锅;下锅后不推散导致粘成一坨。
青菜添加 临出锅前再放,保持青菜的鲜脆口感和翠绿颜色。 太早放青菜,颜色发黄口感软烂。

这道烩面片,是我厨房里最得意的一张牌。它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厨艺天赋,只要有耐心,肯花心思,就一定能做出那份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家常美味。当你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片端上桌,看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时,你会明白,所有这些“麻烦”和“固执”,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厨房的乐趣,也是生活的滋味。

烩面片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