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蒸馒头的做法大全

蒸馒头的做法大全

蒸馒头这事儿,说起来是老一套,家家户户都能整两下。可我跟你说,真要把馒头蒸出那股子纯粹的麦子香,吃起来蓬松又劲道,放凉了也不会硬得跟块石头似的,这里头的门道,可比你想象的要深得多。这些年我跟厨房里摸爬滚打,没少为了这几口面食较真,失败过,也琢磨出点儿自己的心得。今儿个,就掰开了揉碎了,跟你们聊聊我蒸馒头的那些“小固执”和“大讲究”。

说句实在话,现在市面上那些个馒头,一个个白得跟纸糊的似的,闻着没麦香,吃着没嚼劲儿,一口下去,好像什么也没吃,又好像吃了一嘴空气。每回遇到这种,我心里就直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老祖宗传下来的好手艺,就这么轻易地给丢了?所以啊,我家的餐桌上,馒头这东西,除了逢年过节实在忙不过来,那可都是我亲手伺候出来的。

一、面粉的选择:基石中的基石

蒸馒头,面粉是顶顶重要的主角。很多人觉得,不就是面粉嘛,随便抓一把就行。大错特错!我这些年用下来,还是觉得中筋面粉最稳当。它的蛋白质含量在我看来,介于做饺子皮的筋道和做蛋糕的松软之间,不多不少,刚刚好拿捏出馒头那种特有的韧性又带着点儿蓬松的口感。我尤其偏爱那种颜色略带米黄的,闻起来有股子天然麦子味儿的品牌,而不是那种白得晃眼,却没啥味道的。你要是问我哪个牌子,恕我不能点名,但你去粮油店里,把面粉包装袋打开闻闻,真假高下立判。

至于那些高筋面粉、低筋面粉,我不是说它们不好,但用它们来蒸馒头,口感上总差点意思。高筋面粉太有嚼劲,蒸出来的馒头容易发硬,更适合做面包;低筋面粉呢,又太软乎,缺乏馒头应有的“骨架”,蓬松是蓬松了,但少了那份韧性。

二、酵母与水的学问:唤醒生命的魔术

面粉选好了,接下来就是酵母。这俩是“生命”的源泉。我一般用活性干酵母,每次用量大约是面粉的1%到1.5%,也就是500克面粉,大概用5到7.5克酵母。别贪多,酵母放多了,馒头容易有股子酸味儿,发酵过快也容易导致组织粗糙。

水温是关键!切记,一定是温水,大约35到40摄氏度。用手指蘸一下,感觉不烫手,比体温略高一点就行。太冷了,酵母不活跃;太热了,直接把酵母烫死了。我喜欢先把酵母溶在温水里,加一小撮白糖,别小看这糖,它可是酵母最好的“开胃小点心”,能帮助酵母更好地发酵。看着水面咕嘟咕嘟冒出细密的泡泡,闻到一股子淡淡的酒酿香,那就是酵母被完全“唤醒”了,充满了活力。这会儿,你就可以把酵母水慢慢地倒入面粉中,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

三、揉面:指尖下的温柔与力量

揉面,这活儿可急不得。我每次都得把袖子撸高,从指尖到手腕,全靠感知。刚开始那面团,黏乎乎的,跟个耍赖的孩子似的,甩都甩不掉。但你得耐着性子,一点点地推、拉、叠、压,直到它从一个粗糙的疙瘩,变成一个光滑如婴儿屁股的胖娃娃。

揉面的过程至少要持续15到20分钟,直到面团达到“三光”境界面光、手光、盆光。拿起来切开看看,里面没有明显的气孔,这就算揉到位了。揉好的面团,用手指按压一下,会缓慢回弹。如果条件允许,加一小勺猪油或玉米油进去一起揉,蒸出来的馒头会更白更亮,口感也会更软糯。我个人偏爱猪油,那股子若有似无的脂香,能给馒头添几分温柔。

很多人觉得揉面累,就用厨师机。厨师机当然省力,但我觉得,少了那份手掌与面团的直接沟通,就少了点灵魂。手揉,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面团从粗糙到细腻,从松散到紧实的变化,这种成就感,是机器给不了的。

四、第一次醒发:等待的艺术

面团揉好了,就得让它好好睡一觉,进行第一次醒发。我通常会把面团放进一个抹了薄油的大碗里,盖上保鲜膜,放到温暖湿润的地方。夏天,室温即可;冬天,我喜欢放进烤箱里,旁边放一碗热水,制造一个温暖湿润的环境。

发酵的时间没有定数,通常需要1到2小时。关键是看状态:面团体积膨胀到原来的两倍大,用手指蘸点面粉在面团中间戳一个洞,洞口不回缩,或者缓慢回缩,就说明发好了。如果洞口很快塌陷,说明发过头了;如果洞口完全回缩,说明还没发够。发酵过度馒头容易有酸味,组织粗糙;发酵不足,馒头则会发硬。

发酵好的面团,扒开看里面,会是蜂窝状的。闻一闻,是浓郁的麦香味,而不是那种刺鼻的酸味。

五、排气与塑形:塑造灵魂

第一次醒发好的面团,不能直接拿去蒸,那样做出来的馒头会是“死面”的,口感粗糙。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排气。把发好的面团从碗里取出,放在撒了干面粉的案板上,要不厌其烦地揉搓排气。这个过程同样需要1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你得把面团里的气泡全部揉出去,揉得越彻底,蒸出来的馒头组织就越细腻,口感才越均匀。

我喜欢用擀面杖反复擀压,然后叠起来再擀,再叠,重复几次,再搓成长条,切成剂子,每个剂子大概50-70克。然后把每个剂子揉搓成馒头状,手法很重要,要往里收着揉,让馒头表面光滑,底部收紧。我个人偏爱刀切馒头,那种方方正正的,边缘带着刀切的利落,蒸出来特别有型。当然,如果你喜欢圆馒头,就手搓成圆形,注意要让表面光滑无裂纹。

六、二次醒发:蒸汽中的蜕变

馒头生胚做好后,不能直接上锅蒸。它需要进行二次醒发,也叫最后醒发。把馒头生胚摆放在铺好湿屉布或油纸的蒸屉上,中间留足空隙,避免粘连。然后盖上锅盖,让它们在蒸锅里继续醒发15到20分钟。记住,这次醒发是在蒸锅里进行的,不用点火。

二次醒发是保证馒头蓬松软糯的关键。你可以用手轻轻按压一下馒头生胚,感觉轻盈且富有弹性,用手拿起一个,感觉比刚塑形时要轻,这就是醒发到位了。

七、蒸馒头:火候的艺术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个人偏爱温水上锅。把醒发好的馒头生胚放入蒸锅,盖紧锅盖。然后开大火,等水烧开,看到锅盖边缘有蒸汽冒出后,转中大火,继续蒸15分钟(我蒸的馒头一般是拳头大小)。如果你蒸的馒头比较大,可以适当延长2-3分钟。

为什么要温水上锅呢?我觉得这样能给馒头一个缓慢受热、逐渐膨胀的过程,不容易出现“塌陷”或者“死面”的情况。如果是冷水上锅,整个过程会更长,馒头有可能会发酵过度。

蒸制时间到了,千万别急着揭锅!这是我的一个秘诀:关火后,让馒头在锅里虚蒸5分钟。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它可以防止馒头骤然遇冷收缩,造成表面塌陷或者回缩,影响卖相和口感。5分钟后,再缓缓揭开锅盖,一股带着麦子清香的热气腾腾瞬间扑面而来,馒头一个个白胖饱满,表面带着玉瓷般的光泽,轻轻按一下,富有弹性,简直是完美的艺术品!

八、失败的教训与个人偏好

我刚开始学蒸馒头那会儿,也经历过各种“惨案”。不是硬邦邦的像石头,就是塌陷得跟馅饼似的,要不然就是表面粗糙不堪。那时候我妈总说,做面食,就是要和面团“谈恋爱”,得有耐心,得用真心。慢慢的,我才体会到其中真意。

  • 面团发酵过头? 揉面时可以加一点点食用碱面,但一定要控制好量,否则会有碱味。
  • 馒头塌陷? 通常是排气不足,或者二次醒发过度,再或者就是开盖太急,温差太大。
  • 不够白? 面粉质量不够好,或者揉面不够到位,面筋没充分形成。

我个人还有个小小的“执念”,就是喜欢在和面水里加一小勺奶粉或者用牛奶代替部分水。这样做出来的馒头会带点奶香味,而且颜色更白,口感也更细腻软糯。特别是给孩子吃,他们更喜欢这种带点甜香的味道。

九、存储与回温

刚出锅的馒头,最好吃!如果一次性吃不完,等馒头彻底放凉后,用保鲜袋分装好,放进冰箱冷冻保存。想吃的时候,无需解冻,直接上锅蒸10分钟左右,就能恢复如初的松软口感,和刚出锅的一样好吃。切记不要放冷藏,那样馒头会迅速老化变硬。

常见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馒头塌陷,发不起来 酵母失活;水温不当;发酵不足/过度;排气不充分 检查酵母活性;控制水温;根据面团状态判断发酵程度;充分揉搓排气
馒头表面发黄/不白 面粉质量差;发酵过度(有酸味);碱面过多 选择优质面粉;控制发酵时间;准确添加碱面(如需)
馒头口感发硬/不蓬松 揉面不足;面粉筋度过高;发酵不足;蒸汽不足 充分揉面;选用中筋面粉;保证发酵到位;大火蒸透
馒头有酸味 发酵过度;酵母用量过多 缩短发酵时间;减少酵母用量
馒头表面粗糙 排气不足;二次醒发不足 彻底排气;保证二次醒发到位

蒸馒头,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一餐,它更像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从面粉变成面团,从面团变成生胚,再从生胚在蒸汽中蜕变成一个个白胖的馒头,这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治愈的力量。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耐心和匠心的最好回报。闻着那股子纯粹的麦子香,掰开一个热腾腾的馒头,咬上一口,那份简单又踏实的满足感,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的。这份家的味道,就是我厨房里最珍贵的记忆。

蒸馒头的做法大全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