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厨房里最能勾人魂魄的香气,除了那煎得吱啦作响的五花肉,便是这带着一股子特有的森林气息的鲜香了。而当两者缠绵在一起,慢火细炖,汁水交融,那便是入了骨髓的家常至味——香菇烧肉。这道菜,在我家餐桌上是当之无愧的“硬菜”,也是我下厨几十年,无论心情好坏,都愿意花心思去琢磨、去反复炮制的心头好。
我这人,做菜有些自己的“老讲究”,或者说得好听点,是我的“小固执”。就拿这香菇烧肉来说吧,要是不按我的法子来,总觉得少了那么点韵味,少了那股子地道。
头一样要紧的,自然是香菇的选择。我敢说,这道菜,干香菇是绝对的主角,没有之一。那些新鲜香菇,虽然样子水灵,但做这道烧肉,它的鲜味不够沉,香气也浮,远不及干香菇经过时光沉淀出的那股子浓郁。我通常会挑那种朵大肉厚、边缘微微卷曲、菇伞表面有自然裂纹的“花菇”。这花菇,从名字到模样都透着一股子精致,但它那股子浸润着山野气息的鲜美,才是真正能让这道烧肉脱胎换骨的底气。
泡发干香菇,这可不是随便热水一冲的事。我坚持用冷水,耐心十足地泡上至少半天,最好是头天晚上就泡上,让它们在冰箱里安安静静地“醒”过来。千万别为了省事用热水,那样会把香菇的鲜味和肉质都破坏掉,煮出来口感柴不说,那股子特有的香气也会大打折扣。泡发好的香菇,要用手挤干水分,但记住,泡香菇的水,那可是精华! 过滤掉底部的沉淀,剩下的香菇水,就是这道菜里最宝贵的“高汤”,是所有鲜味的源泉,万万不能倒掉,它可是比什么浓缩高汤都来得自然、醇厚。
接着就是这烧肉的另一位“台柱子”——五花肉。我最喜欢的是那种肥瘦相间分明,层次感足的三层肉。太瘦了柴,太肥了腻,只有这“三层”——皮、肥肉、瘦肉、肥肉、瘦肉——错落有致,才能在烹饪过程中,让肥肉的油脂慢慢融化,浸润到瘦肉里去,使得整块肉吃起来,既有脂肪的丰腴,又不失瘦肉的嚼劲,入口即化又带点韧性,才叫人心满意足。
处理五花肉,我的步骤是这样的:先整块冷水下锅,加入几片姜和一些料酒,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煮个十分钟左右,捞出来放凉。这步叫“汆水”,目的在于去除肉中的血沫和腥味,也让肉皮更容易处理。等肉稍微凉了,就把它切成约莫两三厘米见方的麻将块。这大小可不是瞎讲究,太小了,烧久了容易散,没了嚼头;太大了,又不容易入味,也显得笨重。这麻将块的尺寸,既保证了每一口都能吃到肥瘦相间的层次,又能让它在炖煮中充分吸收酱汁,变得莹润饱满。
现在,咱们来聊聊下锅后的那番乾坤大挪移。
锅里不放油,直接把切好的五花肉块下锅,开中火,慢慢地煸炒。你会听到油脂在锅底滋啦作响,看着肉块的边缘开始焦黄,肥肉渐渐析出透明的猪油。我喜欢把肥肉部分煸炒到微微焦黄,这样一来,可以逼出多余的油脂,让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二来,这焦香的肉皮也能为整道菜增添一份独特的风味。别怕油多,这些油是后续爆香香料和上色的基础。
等肉块煸炒得差不多了,就把锅里的猪油盛出一部分,留一点底油。然后,放入几片姜、几瓣蒜、几段葱白、一颗八角,有时候我还会放一小片桂皮,甚至是两三颗干辣椒,给这道菜添点暖暖的辛香。用煸出来的猪油把这些香料爆香,那股子混合着肉香、蒜香、姜香的浓郁气息瞬间弥漫开来,真是幸福得让人头皮发麻。
接下来是关键的“上色”和“调味”阶段。把香料扒拉到一边,在锅中留出的空间里,放一小块冰糖。开小火,让冰糖慢慢融化,变成琥珀色的糖浆。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不能急,更不能把糖炒糊了,不然会有苦味。待糖浆变成深棕色,冒出细密的泡泡时,迅速将五花肉推入锅中,快速翻炒,让每一块肉都均匀地裹上那层诱人的糖色。这层糖色,不仅让烧肉呈现出漂亮的红亮色泽,还会给肉带来一种深沉而富有层次的焦糖香甜。
上完糖色,赶紧沿着锅边淋入一大圈黄酒,听那“嗞啦”一声,酒香瞬间蒸腾而起,带走了肉的最后一丝腥气,也唤醒了食材的本味。然后,依次加入生抽(我喜欢用海天金标的,醇厚不齁咸)、老抽(李锦记草菇老抽是我的心头好,上色自然),再把之前过滤好的香菇水倒进去,水量要没过肉块。
这里,我给大家列个我常年用的调料基础比例,供大家参考,但记住,这是个“活”的方子,得靠舌头去调整:
| 调料 | 基础用量 (供参考,以500克五花肉为例) | 个人“固执”小贴士 |
|---|---|---|
| 生抽 | 2汤匙 | 我喜欢用海天金标生抽,味道醇厚,不会太咸,也不夺香菇的鲜。 |
| 老抽 | 1汤匙 | 李锦记的草菇老抽,上色自然,略带甜味,是提色的好帮手。 |
| 黄酒 | 3汤匙 | 一定要用好的绍兴花雕酒,去腥增香全靠它,别用料酒代替。 |
| 冰糖 | 1小块 (约20克) | 我偏爱用黄冰糖,颜色更漂亮,甜度也更柔和,不会死甜。 |
| 香菇水 | 200-300毫升 | 这是灵魂! 宁可少点水,也别少了它。没有它,这菜就少了一半的鲜美。 |
| 盐 | 适量 (或不加) | 生抽和老抽都有咸度,建议起锅前再尝味调整,免得过咸。 |
| 蚝油 | 0.5汤匙 (可选,起锅前加) | 起锅前加一点,提鲜效果绝佳,让酱汁更浓郁,味道更立体。 |
倒入香菇水后,把之前泡发好的香菇也一并扔进锅里,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锅盖,开始漫长的慢炖之旅。这时间可不能省,至少得一个小时,我通常会炖上一个半小时。在这漫长的等待中,肉块会慢慢地变得酥烂,香菇也会吸饱了肉汁的精华,变得异常丰腴。锅里的汤汁则在时间的魔法下,变得浓稠,酱色愈发醇厚。
炖煮过程中,我偶尔会揭开锅盖看看,用勺子轻轻翻动几下,确保受热均匀,也让那股子香气趁机溜出来,在厨房里打个转儿,把我勾得心痒痒。等肉块变得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穿透时,就可以转大火收汁了。收汁的过程,要不停地搅动,防止糊锅。这时的汤汁会咕嘟咕嘟冒着大泡,颜色也变得更加油亮诱人。我个人的“小秘密”是,在收汁快要完成的时候,我会沿着锅边再淋上几滴香醋。别小看这几滴醋,它不仅能解腻,还能让整道菜的味道瞬间提升一个层次,带着一点点若有似无的酸香,让肉味更显醇厚。如果喜欢更浓郁的鲜味,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加入小半勺蚝油,快速翻炒均匀。
待汤汁变得浓稠,能均匀地挂在肉块和香菇上,就可以关火了。出锅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不仅增色,也添香。
这香菇烧肉一上桌,那红亮亮的色泽,油润润的质地,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夹一块入口,先是感受到肉皮的软糯Q弹,接着是肥肉的丰腴,在舌尖上轻轻一抿,便化成了滋滋的肉汁,浸润着瘦肉的酥烂。而那香菇呢,饱吸了肉汁和酱汁的精华,咬上一口,汁水在口中爆开,带着一股子干香菇特有的、深邃的鲜美,让人直呼过瘾。
这道菜,我从小吃到大,每一次做,都像是在和过去对话。奶奶在世的时候,她做的香菇烧肉,总是带着一股子她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和浓烈。我长大了,学着她的法子,又加了些自己的理解和改良。比如,我更注重冰糖炒糖色,她老人家可能就直接把糖和肉一锅炖了。再比如,我爱用花雕酒,她那时或许就是一般的黄酒。但殊途同归,那种慢火细炖出的家庭味道,那种食材本味和调料的完美融合,那种一口咬下去,能把人带回温暖厨房的幸福感,是永恒不变的。
我也曾试过用高压锅来做,图个快,但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那种急功近利做出来的肉,虽然软烂,但味道总觉得是浮在表面的,没有经过时间的熬煮,那种酱汁与肉的你侬我侬,那种醇厚与鲜美的互相渗透,是急不来的。所以,无论多忙,只要想吃这道香菇烧肉,我都会心甘情愿地花上几个小时,慢慢来,把这份对家的眷恋,对美食的热爱,一并炖煮进去。
一道菜,不止是果腹,更承载着记忆与情感。这香菇烧肉,在我看来,就是家的味道,是无论走多远,都能把人稳稳牵引回来的那一缕,带着肉香、菇香和温暖回忆的,独属于我家的,幸福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