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面包的做法大全

面包的做法大全

说起来,这辈子跟面粉打交道,是从被迫到热爱,再到如今的……怎么说呢,有点儿“宿命感”?以前总觉得面包嘛,超市里有、面包店里有,图个方便,何必自己折腾得一身粉尘。直到有一次,我妈随口抱怨了一句:“现在外面卖的面包,怎么吃都感觉缺点儿啥,没小时候的味道了。”就这一句话,像个钩子,把我心底那点儿“不服输”的劲儿给勾出来了。

面包这东西,它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一个面团,水、面、酵母、盐,就这么几样,却能玩儿出千万种花样。它考验的,是你的耐心,是你对食材的理解,更是你厨房里那一双手的“悟性”。我做了这么多年,从最初的“硬石头”到如今的“软绵云”,踩过的坑能堆成小山。但每一次从烤箱里拽出那金灿灿、香喷喷的一炉,那种满足感,真是什么山珍海味都换不来。今天我就想跟你们掰扯掰扯,我这一套做面包的“土法子”和那些年悟出来的“小秘密”。

先说这面粉,这可是面包的骨架。别小瞧了它,超市里随便抓一把高筋粉可不行。我个人偏爱那种蛋白质含量在13%以上、麦香味浓郁的加拿大或者美国进口高筋面粉。国产的也不乏精品,但一定要选大牌子,蛋白质含量要看清楚。有时候,我会根据想做的面包类型,掺一点儿法国T65面粉,它的灰分含量高一点,麦麸的微粒保留得更完整,做出来的面包风味会更复杂,口感也更扎实有嚼劲。如果你想做那种像云朵一样柔软的日式吐司,那一定要试试金牌高筋粉或者日式面包专用粉,它们吸水性好,延展性强,能做出极致的柔软。

酵母也重要,我基本只用高活性干酵母。那种需要先用温水活化的,我嫌麻烦。直接混在面粉里就行,但记得别让它直接碰到盐和糖,这俩会抑制酵母活性。温水,对,就是温水,大约30-35摄氏度,手摸着有点儿暖,但绝不烫手。水温太低酵母懒得动,水温太高直接烫死。我一般会用牛奶或者奶粉水代替一部分水,这样能增加面包的奶香味和柔软度。有时候,为了追求极致的香气和湿度,我还会用煮熟的土豆泥水来和面,土豆淀粉的加入,能让面包在烘烤后保持更长时间的湿润。

至于盐和糖,这俩可不是配角。盐不仅调味,还能增强面筋的弹性,让面包组织更紧实。但记住,盐不能放多,否则酵母会“罢工”。糖呢,是酵母的食物,能促进发酵,还能让面包表皮上色更漂亮。但同样,过多的糖也会抑制酵母,所以要拿捏好分寸。

我的基础面包配方,通常是这样的:

成分 份量(按面粉计) 作用 备注
高筋面粉 100% 基础骨架 推荐13%以上蛋白质含量
温水/牛奶 65-70% 激活酵母,形成面团 30-35℃,根据面粉吸水性调整
干酵母 1-1.5% 产生二氧化碳,膨胀面团 随温度、湿度略有调整
细砂糖 5-8% 酵母食物,上色,调味 喜欢甜口可适当增加
1.5-2% 调味,增强面筋 过多会抑制酵母
无盐黄油 5-10% 增加风味,柔软度 后油法加入,面包更松软

揉面,这可是个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我曾经用手揉到怀疑人生,那面团一开始又黏又散,简直就是一滩烂泥。但只要你坚持住,不断揉搓、摔打、折叠,你会发现面团慢慢从粗糙变得光滑,从黏手变得不沾手,最后像耳朵垂一样柔软而富有弹性。我一般会采取后油法,就是除了黄油之外的所有材料先揉成团,揉到能拉出粗膜的时候再加入软化的无盐黄油。黄油别急着一次性加进去,一点点揉进去,直到黄油完全被面团吸收,面团变得更加细腻柔软。

揉面揉到什么程度呢?这是很多新手搞不清楚的。我的标准是能拉出透明而坚韧的薄膜,也就是所谓的“手套膜”。你取一小块面团,慢慢撑开,如果能撑得很薄,薄到透过它能看到你的手指,而且薄膜不容易破裂,边缘光滑,那就差不多了。如果一扯就断,说明还得继续揉;如果能拉出薄膜,但很容易破,说明面筋还没完全形成。记住,揉面不是蛮力,是巧劲,是耐心。

接下来是第一次发酵,也叫基础发酵。我通常会把揉好的面团滚圆,收口朝下,放在抹了油的大碗里,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湿润的地方。我的“土办法”是,冬天就放进关闭的烤箱,旁边放一碗滚烫的热水,制造一个温暖湿润的小环境。发酵时间不是死的,一般是40分钟到1.5小时,主要看面团的状态。面团膨胀到原来的2-2.5倍大,用手指蘸点面粉,轻轻戳一个洞,洞口不回缩,或者只是缓慢回缩,就说明发酵好了。如果快速回缩,说明没发到位;如果洞口塌陷,那就是发酵过度了,会有酸味。

发酵好之后,要给面团排气。用手掌轻轻按压面团,把里面的气体排出来,但记住,是轻柔地排气,不是使劲儿揉搓,那样会破坏面筋组织。排气后,把面团分成你需要的大小,滚圆,然后盖上保鲜膜或者湿布,松弛15-20分钟。这个步骤是为了让面筋得到放松,方便后续整形,不然面团会一直回缩,不好操作。

整形,这个就看你想做什么形状的面包了。吐司就擀成长方形,卷起来放进吐司模具。小餐包就搓圆或者编辫子。整形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尽量不要过度压面团,防止把好不容易发酵出来的气体都挤光了。整形结束后,就是第二次发酵,也叫最后发酵。同样是放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发酵到面团膨胀到原来的1.5-2倍大,轻轻按压,有弹性,但不会迅速弹回,就可以准备烘烤了。第二次发酵也很关键,如果发酵不足,面包会很硬;发酵过度,烤出来会塌陷。

烘烤!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一般会把烤箱提前20分钟预热到200℃。预热到位非常重要,不然面包放进去温度不够,会影响膨胀。烘烤前,如果你喜欢,可以刷一层蛋液,这样烤出来颜色会更漂亮。然后把面包放进烤箱,我的经验是,前10-15分钟用200℃烤,让面包迅速膨胀定型,然后降到170-180℃继续烤15-20分钟,直到表面金黄,轻敲底部有空洞的声音。烤制过程中,你会闻到那股独特的麦香味,从最初的淡淡甜香,到后来的浓郁醇厚,这股香味能瞬间把人拉回最温暖的记忆里。

面包出炉后,一定要彻底冷却!这是我无数次心急吃热面包,结果口感变得黏黏糊糊的教训。刚出炉的面包,内部还在“蒸腾”,内部结构还没完全稳定,如果急着切开,会破坏它的组织。放在晾网上,让它慢慢散热,等完全凉透了再切片,这时候你会发现,面包的组织是那么细腻,那么柔软。

我做面包的这些年,经历过各种失败。有一次把酵母放错了地方,结果面团一点儿没动静,像个死面疙瘩。还有一次,半夜起来和面,结果把盐当成了糖,烤出来的面包咸得发苦。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想做个花式面包,结果整形的时候,没控制好力度,排气排得太彻底,烤出来跟个实心馒头似的,把我儿子气得直跺脚。但每一次失败,都让我对这个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那些细微的变化有了更强的感知。

我家的餐桌上,几乎常年不断这自制的面包。早上配一杯牛奶或者咖啡,简单而满足。有时候,我还会给它们“升级”,比如加入肉桂卷,或者在面团里揉进蜜红豆、核桃碎、葡萄干。我还会尝试用汤种或者中种法来做吐司,那极致的柔软和湿润度,真的是外面面包店花钱都买不到的。尤其是汤种,它的原理就是先把一部分面粉和水加热到淀粉糊化,形成一个像浆糊一样的面团,再加到主面团里。别小看这一步,它能大大提高面粉的吸水性,让面包的组织更柔软,保水性更好,放两天都不会干硬。

方法 特点 优点 缺点
直接法 所有材料一次性混合发酵 简单快捷 面包老化快,风味略逊
汤种法 先制作熟面团再加入 面包极致柔软湿润,保质期长 多一个步骤,操作时间略长
中种法 分两次和面,先做中种面团 组织细腻,风味醇厚,老化慢 耗时较长,需要耐心
冷藏发酵 低温长时间发酵 风味复杂,组织细密,操作灵活 耗时极长,需要提前规划

做面包,对我来说,不只是做一份食物,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从面粉变成面团,从面团膨胀,到最后香气满屋,整个过程充满治愈。那份亲手创造的成就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当孩子们放学回家,闻到满屋的面包香,冲进厨房要第一口热腾腾的面包时,我就知道,所有付出的汗水和等待,都值了。如果你还没尝试过自己做面包,我强烈建议你,找个周末,去厨房里,跟面粉、酵母来一次浪漫的约会。你会发现,面包的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广阔得多,温暖得多。这份治愈系的麦香,值得你拥有。

面包的做法大全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