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泥猛鱼的做法

泥猛鱼的做法

我这辈子,对鱼的执念,大概就跟有些人对咖啡、对跑车似的,少不了,也戒不掉。尤其是泥猛鱼,这玩意儿,在内陆的孩子眼里,可能就是海里头那些带刺儿的小家伙,不值一提。但在我们这些沿海长大的吃货心里,它可不是什么善茬,而是挑战,是野性,更是那种带着海风咸味的极致鲜甜。

我记得小时候,夏天傍晚,我爸就爱带着渔具去礁石边,不多会儿,桶里准有几尾活蹦乱跳的泥猛。那会儿我总觉得它模样凶,背鳍高高竖起,还带着点儿脾气。但架不住它肉质的鲜美啊!那种鲜,不同于大黄鱼的雍容,也异于鲳鱼的细腻,泥猛的鲜,是带着股子“海味儿”的,有棱有角,甚至偶尔会带一丝若有似无的微涩,但恰是这股子野性,才让人魂牵梦绕。

要我说,做泥猛鱼,最忌讳的就是把它当成寻常家鱼来处理,那样暴殄天物不说,还会把它的那股子“海腥”给放大。我的规矩很简单,但每一步都不能含糊。

首先,选鱼。这泥猛鱼,鲜活二字是铁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去市场,看那鱼眼睛,得是清亮不浑浊的,透着光;鱼鳃呢,要鲜红,不能发暗;鱼身摸起来,必须得是硬邦邦的,有弹性,按下去能迅速回弹那种。如果鱼身软塌塌,或者鳞片一碰就掉,那您就趁早换一家吧。大小嘛,我个人偏爱巴掌大小的,肉质更细嫩,煎起来也容易控制火候。太大的,有时候肉会略显粗糙,也更容易有那股子“野味儿”。

鱼买回来了,处理是关键。这泥猛鱼,它有个脾气,就是鱼肚子里那层黑膜,以及靠近脊骨的凝血,必须得刮干净,洗彻底。腥味儿和那点子微涩,十有八九就藏在那儿。我会用小刀或者指甲,细心地把鱼腹内的黑膜完全刮掉,再用流动的水反复冲洗,直到水流清澈,鱼肚子里白净得像新的一样。然后,用刀在鱼身两侧划上几道,不用太深,能让它在后续烹饪中更容易入味,也能让热量更均匀地渗透。

接着是腌制。我的原则是:简单,快速。泥猛鱼本身就够鲜了,过多的调料反而是累赘。我通常就用少许细盐均匀抹在鱼身内外,再淋上一点点黄酒或者料酒去腥,塞几片老姜在鱼腹里,鱼身外也放几片,撒一点白胡椒粉。腌制时间不宜过长,十分钟到十五分钟足矣,新鲜的鱼不需要长时间的浸泡。腌好后,记得用厨房纸巾把鱼身内外都彻底吸干水分,这是煎出酥脆鱼皮的秘诀,也是防止溅油的法宝。湿漉漉的鱼下锅,那简直是厨房里的灾难片预演。

现在,重头戏来了——煎。我做泥猛,极少直接清蒸。当然,如果你买到的是那种刚从海里捞上来,还带着海水气息的泥猛,清蒸是能最大程度保留它的极致本味。但那需要对食材有绝对的信心,而且,泥猛鱼的骨头和小刺偏多,直接清蒸,鱼皮软糯,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灵魂。我更偏爱香煎后焖煮的做法,它能让泥猛鱼的优点被无限放大,缺点则被巧妙掩盖。

起锅烧油,这里我推荐用花生油,它的香气跟海鱼很搭,如果家里有,一小勺猪油会是点睛之笔,那种动物油脂特有的香气,能瞬间提升鱼肉的风味层次。油要稍微多一点点,烧到七八成热,也就是油面微微冒烟,或者你丢一小片姜进去,能立刻滋滋冒泡的那种热度。然后,转中火,将吸干水分的泥猛鱼轻轻放入锅中。别急着翻动,让鱼皮有足够的时间定型,与锅底形成一层金黄酥脆的外衣。大约单面煎两到三分钟,待鱼皮呈金黄色,用铲子轻轻一推就能滑动时,再小心翼翼地翻面,继续煎另一面。煎鱼最怕粘锅,所以热锅凉油(不是指真的凉油,而是油热后转小火下鱼),或者像我这样,油温足够高再下鱼,是防止粘锅的关键。

两面都煎得金黄焦香后,把鱼推到锅边,留出底油。扔几片姜片和拍扁的蒜瓣进去,爆香。等到那股子诱人的姜蒜香味扑鼻而来,再沿着锅边淋入一圈生抽,记住,要沿着锅边,让酱油的香气随着热气升腾,瞬间乳化,而不是直接浇在鱼身上,那样酱油味会显得生硬。然后加入小半碗热水(注意,是热水!冷水会让鱼肉骤然收缩变柴),水量大约没过鱼身一半即可。再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一小撮糖提鲜,或者一点点蚝油增味。盖上锅盖,转小火焖煮五到七分钟,让鱼肉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

焖煮的时间,你可以去准备一些小葱段或者香菜段。泥猛鱼焖煮好后,开盖,大火收汁,汤汁变得浓稠,泛着油亮的光泽,这时候撒上准备好的葱段,关火,利用余温把葱的香气逼出来。如果喜欢微辣,最后撒上一些小米椒圈,那鲜香微辣的滋味,绝对让人欲罢不能。

这道菜,我总觉得它不止是道菜,更是一段记忆。每当我把这金黄酥脆、肉质细嫩弹牙、带着浓郁豉油香的泥猛鱼端上桌,闻着那混着葱姜蒜和鱼肉本身的独特香气,都会想起小时候渔村的夏天,想起我爸那双粗糙却灵巧的手。它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宴客菜,但它是我心里最踏实、最能带来满足感的家常味道。

至于其他做法,比如泥猛鱼煲汤,我也试过。但总觉得,泥猛鱼的肉质比较碎,煲汤的话,肉的口感就不那么惊艳了,更适合清甜的汤底,比如豆腐汤。不过,如果用我煎过的泥猛鱼再去煲汤,那汤汁的浓郁度会大大提升,鱼肉的鲜香也会被更好地封锁在鱼皮下,汤水奶白,味道更甚。

我把两种常见做法的特点总结了一下,方便大家参考:

特征 香煎焖煮泥猛鱼 清蒸泥猛鱼(个人不首选)
鱼皮口感 金黄焦脆,带着油香,层次丰富 软糯,无酥脆感,更显鱼皮原味
鱼肉质地 紧实弹牙,吸饱酱汁精华,风味饱满 极致鲜嫩,水分充足,入口即化,但肉质易散
风味平衡 豉油咸香与鱼肉鲜甜交织,能很好地驾驭泥猛的“野性” 纯粹的鱼肉本味,对鱼的鲜活度要求极高,缺点易放大
操作难度 煎鱼环节需要技巧,但容错率相对较高 简单,但对食材要求苛刻,且很难掩盖不新鲜的缺点
个人推荐度 ★★★★★ ★★★☆☆ (仅限超级新鲜的泥猛,且非我首选)

你看,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些东西,你不去挑战它的“野性”,不去用点巧劲儿驾驭它,它就永远只是你口中的“普通食材”。而一旦你花心思去琢磨,去感受,它就能在你的舌尖上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泥猛鱼,就是这样一条,值得你为它投入一点点耐心和厨房智慧的小家伙。尝尝我的做法,也许你会跟我一样,爱上这带点儿脾气,又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海味儿。

泥猛鱼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