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每年冬至,都要做汤圆,不是超市里现成的那种,是那种从糯米粉和馅儿都自己亲手张罗的。说起来,外面卖的汤圆也不是不好,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尤其是馅儿,总感觉不是太甜就是没嚼劲,再不就是香气不够醇厚。所以我家这个花生芝麻馅儿,是经过好些年“实践出真知”,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要说这馅儿的灵魂,那自然是花生和芝麻。我从来不用现成的熟花生仁,那股子油耗味儿,再新鲜也比不过自己从生花生开始伺候的。买花生,就买那种红衣小花生米,颗粒饱满,捏起来硬实,没有发霉或者虫蛀的痕迹。洗干净晾干,这第一步就不能偷懒。
然后就是炒花生。这可是个耐心活儿,急不得。我通常用一个厚底的铁锅,小火慢慢炒。一开始,花生是湿的,炒着炒着会听到“滋啦滋啦”的微弱声响,那是水分在蒸发。继续炒,颜色会从浅粉变成淡淡的金色,这时候你就能闻到一股暖暖的、醇厚的坚果香开始弥漫开来。炒的时候要不停地翻动,让它们受热均匀,不然有的焦了有的还是生的,那可就前功尽弃了。等大部分花生米都变成浅金黄色,外皮开始噼啪作响,甚至有几颗“砰”地一声蹦开,就可以关火了。别急着盛出来,就让它在锅里,利用余温再“焖”一会儿,这叫养香,能让花生内部的香气更充分地散发出来。
炒好的花生要彻底放凉,然后搓掉那层红衣。有些人嫌麻烦,不剥皮,但我告诉你,这层皮虽然营养,但多少会带点涩味,影响馅儿的口感和风味。而且,剥了皮的花生,吃起来更细腻,颜色也更漂亮。我一般把凉透的花生倒进干净的粗布袋里,用擀面杖轻轻擀几下,然后用手搓一搓,大部分皮就掉了。再用筛子筛掉皮,或者直接用吹风机开冷风吹,让花生皮随风而散,这方法又快又干净。
芝麻的选择,我家是坚决的黑芝麻党。白芝麻虽然香,但黑芝麻的香气更浓郁,颜色也更深沉,做出来的馅儿看起来就特别有食欲。买来的黑芝麻通常是生的,也需要自己炒。同样是小火,要炒到芝麻在锅里活泼地跳动,用手搓一搓能轻松捻开,尝一尝有股焦香但不苦的味道,那就对了。炒好的芝麻和花生一样,都要放凉备用。
接下来就是这馅儿的“肉身”和“骨架”——油和糖。
关于油,这可真是个“立场坚定”的问题。我家做花生芝麻馅儿,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用的都是猪油。我知道现在很多人怕猪油,觉得不健康。但说实话,猪油那股子特有的馥郁脂香,是任何植物油都比不了的。它能让馅儿的口感变得特别滋润,而且绵软滑腻,吃起来带着一股隐约的甜香,不是那种直白的甜,而是跟坚果香气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回味悠长的香。如果实在忌讳,那就用花生油吧,它跟花生的香气是绝配,也能增添不少风味。但切记,一定要是品质好的、没有怪味儿的植物油,那些精炼的玉米油、葵花籽油,虽然清爽,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
糖的选择也挺有讲究。我喜欢用细砂糖,它溶解快,甜度适中,能很好地衬托出坚果的本味。有些人会用糖粉,觉得更细腻,但我觉得细砂糖的颗粒感在混合时能提供更好的摩擦,帮助油和坚果粉更好地融合。至于红糖,它有独特的焦糖风味,但容易抢戏,而且颜色太深,会盖过黑芝麻漂亮的墨色。偶尔,我会加一小撮红糖,只是为了增加一点点风味的层次感,那种深邃的、略带焦香的甜,但量一定要控制好。
还有一个我的“秘诀”,那就是一小撮,真的只是一小撮盐。别小看它,它不是为了让馅儿变咸,而是像魔法一样,能把花生和芝麻的坚果香气瞬间提亮,把甜味也衬托得更醇厚。没有这撮盐,馅儿的味道总觉得少了点精气神儿。
磨碎这步,我家是有一台小型研磨机的。花生和芝麻要分开磨。花生因为油性大,如果一次性磨太多,容易出油变成酱。所以要分批少量研磨,打几秒停几秒,让机器休息一下,也避免花生过热。我个人偏好保留一点点颗粒感,就是那种吃起来还能感受到花生碎的细小存在,而不是完全成了粉末,这样口感会更丰富。芝麻也是一样,磨到大部分成粉,但仍有少许细小的芝麻碎,这口感就最好了。
现在,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材料都集合起来了。我习惯用一个大碗,把磨好的花生碎、芝麻粉、细砂糖、那一小撮盐,还有切成小块的猪油(或者植物油)都放进去。然后,关键来了:用手混合。是的,用勺子搅拌是搅拌不出那种细腻均匀的融合感的。戴上一次性手套,双手揉搓,利用掌心的温度,把猪油慢慢揉化,让它均匀地裹住每一粒花生和芝麻粉。你会感觉到混合物从一开始的干散,慢慢变得湿润,再到油润发亮,有很好的可塑性。这个过程,就像是给馅儿做按摩,你感受着它的变化,闻着那股子越来越浓郁的坚果甜香,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有时候,我还会加一点点炒熟的糯米粉进去。这糯米粉可不是随便加的,它是馅儿的“粘合剂”和“质感提升剂”。加了它,馅儿会变得更紧实,更不容易散开,而且会多出一种独特的软糯感,让馅儿的口感层次更丰富。糯米粉也要自己炒熟,小火炒到微黄,有股淡淡的米香。用量不必太多,多了馅儿会变得太硬,反而不好吃。
至于馅儿的配方比例,我也摸索出了几个我最喜欢的版本,各有各的风味,你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调整:
| 食材 | 经典猪油浓香版 | 清爽植物油版 | 糯米粉增香版 |
|---|---|---|---|
| 炒熟花生仁 | 150克 | 150克 | 150克 |
| 炒熟黑芝麻 | 100克 | 100克 | 100克 |
| 猪油(或植物油) | 70克 | 60克 | 70克 |
| 细砂糖 | 75克 | 85克 | 70克 |
| 盐 | 1克 | 1克 | 1克 |
| 炒熟糯米粉 | 10克 | 5克 | 20克 |
| 陈皮碎/桂花 | 少量(可选) | 无 | 少量(可选) |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经典猪油浓香版”,那股子香气真的让人魂牵梦萦。如果想追求更清爽的口感,植物油版也不错,只是油量可以略微减少,因为植物油的凝固性不如猪油。而糯米粉增香版,则会给馅儿带来一种独特的粘韧感,做成汤圆或者月饼馅儿都很棒。
有时候,我还会加一点点晒干的橘皮碎(就是家里吃完橘子剥下来的皮,洗干净晒干,然后切成极细的小丁),或者几朵干桂花,那股清新的果香和花香,能给馅儿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整体味道更具层次,也更解腻。但这属于“进阶版”操作,如果你是初次尝试,可以先做原味的,感受最纯粹的花生芝麻香。
做好的馅儿,如果不是马上用,可以分成小份,用保鲜膜包好,放进冰箱冷藏。一般可以保存一周左右。如果量大,也可以冷冻,但冷冻会稍微影响口感,所以还是新鲜制作,新鲜享用最美味。
每次亲手做好这一大碗花生芝麻馅儿,看着它油润乌黑、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满足。这不仅仅是一碗馅儿,它承载着节日的期待,家人的团聚,还有那些年我一点点摸索、一点点改进的厨房故事。等到冬至那晚,把这亲手做的馅儿包进晶莹剔透的糯米皮里,煮熟捞出,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家人咬一口,发出满足的叹息,那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那种从内而外散发出的,温暖而厚重、甜蜜而扎实的味道,是任何外购品都无法比拟的,因为里面加了“用心”和“爱”,这才是最无可替代的调味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