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九转大肠的正宗做法

九转大肠的正宗做法

说起九转大肠啊,我可就来劲了。这道菜,在鲁菜里头,那真是个顶梁柱,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多少人被它这名字给唬住了,觉得复杂得要命,或者是被外头那些做得粗糙,腥味儿没除干净的“妖艳贱货”给坏了胃口。可我跟你讲,一旦你尝到那真正用心做出来的九转大肠,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了。它那种甜、酸、咸、辣、香、甚至带着那么一丝若有似无的微苦,在舌尖上层层叠叠地绽放开,肥肠入口即化,又带着恰到好处的嚼劲,油而不腻,妙不可言。我这些年,在厨房里跟这九转大肠可没少“斗智斗勇”,从最初的腥气扑鼻到如今的炉火纯青,里头的故事可不少。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这大肠的选择和清洗。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市面上那些已经处理好的冻大肠,我个人是不太推荐的,除非你真的没辙。要我说,就得去相熟的肉铺,买那当天新鲜宰杀的 猪大肠头,越肥越好,但要干净。那种带着点儿米黄色,不是死白死白的,摸起来有弹性,闻着没有异味的,才是我心目中的“良品”。买回来后,千万别急着下锅。清洗是头等大事,也是最考验耐心的活儿。

我家的独门秘诀,或者说是我这些年摸索出来的“土办法”,是这样的:

  1. 内外翻洗去油脂: 先把大肠外侧的肥油撕掉一部分,留一点点就好,那可是风味的重要来源。然后把大肠彻底翻过来,内壁朝外。你会看到一层黏糊糊的肠膜,还有一些残留的脏东西。这玩意儿必须得刮干净!我通常是用剪刀把大肠剪成约20-30厘米的段,这样更方便操作。然后戴上厨房手套,用刀背或者勺子,一点点地把那层厚厚的肠膜和多余的肥油刮掉。这步得有点儿狠心,但别刮破了。刮下来的东西,会有点恶心,但别怕,这是为了美味。
  2. 面粉加醋反复搓洗: 刮完之后,用大量的面粉(普通面粉就行,大概抓两把)均匀地撒在翻过来的大肠内壁上,再倒上小半碗的白醋。然后,像洗衣服一样,用双手用力地搓揉,挤压。面粉能吸附脏东西,醋能中和腥味。搓揉大概五到十分钟,你会看到面粉变成灰黑色。然后用清水一遍又一遍地冲洗,直到水变清澈,大肠上没有面粉残留。这一步至少要重复两到三次。我有个小习惯,最后一次搓洗的时候,会加一点点高度白酒,那去腥的效果,简直了!
  3. 回翻再清洗: 冲洗干净后,再把大肠翻回原状,外皮朝外。这时候,你再闻闻看,是不是已经没有那种令人作呕的腥臊味了?即便如此,我还是会用清水再冲洗两遍,确保万无一失。

处理好的大肠,摸起来滑腻感尽失,变得清爽,带着点儿醋和酒的微香。这是做出一锅好九转大肠的基石,少了这一步,后面调味再怎么用心,那股底层的腥气都去不掉,功亏一篑。我记得有一次,我妈来我家,我做了九转大肠,她吃了一口,眼睛都亮了,说:“闺女,你这大肠做得比我当年可好多了,一点腥味儿都没有!” 这话,真是比什么都好听。

接下来是初煮。把洗干净的大肠冷水下锅,加入几片,一把葱段,再倒上两三勺料酒。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中小火,咕嘟咕嘟地煮上大概30-40分钟。煮到什么程度呢?用筷子能轻松扎透,但又不能太软烂,还得保持一定的弹性。捞出来沥干水分,放凉。放凉后,切成约1.5厘米宽的斜刀段。别切太小,否则炖煮后容易缩水,吃起来不过瘾。

准备工作做足了,才算迈进了九转大肠的“正门”。调料方面,可得讲究。

调料种类 我的选择与偏好 备注与心得
酱油 生抽(海天金标生抽)老抽(李锦记草菇老抽) 生抽提鲜,老抽上色。比例大概是2:1。生抽我喜欢海天的,味道纯正;老抽用李锦记的,上色自然,不发黑。
镇江香醋,或 山西老陈醋 香醋的香气更浓郁,能很好地中和油腻。我喜欢用镇江香醋,它带一点点甜度,和糖搭配起来很和谐。
冰糖白砂糖 结合 冰糖能让汤汁更亮,色泽更漂亮,口感也更醇厚。白砂糖则用来辅助调味,调整甜度。
料酒 绍兴花雕酒(五年以上) 去腥增香,味道醇厚。普通的料酒也可以,但花雕酒的香气层次感更强。
香料 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干辣椒、花椒 香料不能多,也不能少,得有个平衡。干辣椒选二荆条或者子弹头,辣度适中,香气足。花椒我偏爱大红袍花椒,麻香味儿特别正。
其他 葱、姜、蒜、盐、鸡精/味精(可选) 葱姜蒜是基本,爆香提味。盐调底味。鸡精我是偶尔会放一点点,但不是必需品,因为九转大肠本身的鲜味已经很足了。

炒制:

起锅烧油,油量要比平时炒菜稍微多一点点,因为大肠本身脂肪含量高,后续会出油。油热后,先下入我精心准备的葱段、姜片、蒜瓣,大火爆香,直到香气扑鼻,葱姜微微焦黄,然后捞出扔掉,只留底油。这一步是为了给油增香,去除葱姜的焦糊味。

接着,是炒糖色。这是给九转大肠上色的关键!把火转小,放入一把冰糖碎。用勺子不停地搅动,直到冰糖完全融化,冒出细小的泡泡,颜色从透明逐渐变成琥珀色,然后是焦糖色。记住,千万别炒过了,否则会发苦。在这个颜色最诱人的时候,赶紧把之前切好的大肠段倒进去,快速翻炒,让每一块大肠都均匀地裹上糖色,变得油光锃亮。糖色裹得好,成品颜色才红亮诱人。

大肠裹好糖色后,立刻下入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干辣椒、大红袍花椒,继续翻炒,把香料的香气彻底激发出来。那股混合着焦糖和大肠的肉香,瞬间就能溢满整个厨房,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这时候,倒入料酒,沿着锅边淋入,让酒精蒸发带走一部分腥气。再加入生抽和老抽,翻炒均匀,让大肠充分吸收酱汁的颜色和味道。

炖煮:

等大肠上了色,香味也出来了,就该加水炖煮了。加开水,水量要没过大肠。同时,倒入镇江香醋(量要稍微多一点,这是九转大肠“酸”味的来源之一),再加入适量的白砂糖调整底味。我还会加一小块陈皮,它能增加一股独特的清香,同时化解油腻感,这是我个人私藏的“小心思”。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慢炖至少一个半小时。如果是用铸铁锅或者砂锅,效果会更好,因为保温性强,食材受热均匀。我奶奶当年做这道菜,是放在炉子上炖一夜,那味道才叫一个绝!

炖到大肠软糯入味,汤汁也变得浓稠起来,就可以进入收汁的环节了。这一步很关键,考验你的火候掌控力。

收汁:

把锅盖打开,转大火,让汤汁快速蒸发。这个时候,你需要用铲子不停地翻动大肠,让它均匀地裹上酱汁,防止糊锅。汤汁会变得越来越浓稠,最终呈现出一种油亮、醇厚的状态,紧紧地挂在大肠上。这时,尝一下味道,根据个人喜好调整甜度和酸度。如果觉得不够酸,可以再加一点点醋,但别加太多,否则会太冲。如果觉得不够甜,加点糖。最后,淋上几滴香油,增加亮度和香气,关火,出锅!

瞧,这红亮诱人、油光锃亮的九转大肠,端上桌的时候,那股混合着甜、酸、咸、辣、香的复杂香气,能瞬间抓住所有人的胃。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浓郁的酱汁,接着是大肠的软糯弹牙,肥而不腻,仿佛在你口中“九转”了一番,每个层次的味道都清晰可辨,却又和谐统一。你甚至能品到那淡淡的、回甘的微苦,那是糖色炒到位后的点睛之笔,也是九转大肠“九转”之一。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年夜饭做了这道菜,我七岁的侄子,平时不爱吃内脏的,竟然被这道菜的色泽和香气吸引,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块,然后瞪大了眼睛,一口接一口地吃起来,边吃边含糊不清地说:“小姨,这……这大肠不臭,还甜甜的,真好吃!” 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就知道,我这一番折腾,值了。

有人说九转大肠太甜,有人说太酸,还有人觉得它油腻。可我总觉得,这道菜的精髓,就在于它那多层次、多维度的味道平衡。它不是单一的甜,也不是纯粹的辣,而是像人生一样,有甜有苦,有酸有辣,五味杂陈,却又妙不可言。就像我这几年在厨房里摸爬滚打,从一个厨房小白到现在能独当一面,经历过失败,也尝到过成功的喜悦。每一次烹饪,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一次与食材的对话。九转大肠,它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更像是我厨房里的一面旗帜,代表着对传统美食的尊重,和对生活那份不懈的追求。希望我的这份“心得”,也能让你在家中,品尝到那份地道的、有温度的“九转之味”。

九转大肠的正宗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