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小米面馒头的做法

小米面馒头的做法

小米面馒头的做法

我跟你说,这世上好吃的面点千千万,有花里胡哨的,有馅料层层叠叠的,但要说最让人心里踏实、胃里熨帖的,我还是首推家里的这一口——小米面馒头。不是那种外面卖的加了各种改良剂、香精的“伪粗粮”,而是实打实地带着谷物本真的香气,嚼起来有回甘,越吃越有滋味的那种。吃上一个,哪怕外面再多烦心事,都能被这朴实又温暖的味道给治愈了。

你别看它名字听着简单,好像把小米面一掺就行,里头可真是大有学问,没个几回失败的经验,你还真做不出我心目中那个完美的馒头。我啊,从小跟着我姥姥学,她老人家以前在村里,就是做面点的一把好手,擀面蒸馍,那叫一个利索。后来我自己折腾,也踩了不少坑,才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心得,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

选材:是基础,也是灵魂

做小米面馒头,首先得从食材开始讲究。不是随便一种面粉都能凑合,它是有脾气的。

  • 小米面: 这是主角啊!我个人经验,选那种颜色略深一点、摸起来有细微颗粒感、闻着有股淡淡谷物清香的。市面上有些小米面颜色特别黄亮,闻着却没啥味,那种往往品质一般,或者掺了东西。我偏爱那种小作坊磨出来的,虽然有时候粗一点,但那股子原生态的香气是任何“精磨”都比不了的。而且,有个小窍门,如果你买的小米面是生的,回家后可以自己用干净的锅子,小火慢炒到微微发黄,闻到坚果的香气,这样能去除生面粉的涩味,让小米的香气更突出。不过别炒糊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 中筋面粉: 小米面本身不含麸质,所以必须得搭配有筋道的面粉。我家常年备着的就是普通的中筋面粉,像超市里那种“富强粉”就很好。它的蛋白质含量适中,既能给馒头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让它能蓬松起来,又不会像高筋面粉那样过于弹韧,吃起来像嚼橡皮筋。小米面和中筋面粉的比例,我试过很多种,从1:1到1:3,各有风味。但如果要做出那种小米香气浓郁,口感又不过于粗糙,带着一点点软糯劲道的馒头,我极力推荐的比例是 小米面:中筋面粉 = 1:2。这个比例既能让小米的特色充分展现,又不至于让馒头口感发硬。
  • 酵母: 必须是耐高糖干酵母,因为我们要加一点糖来帮助发酵和提味。别买那种过期的,或者散装的,活力不足,面团就发不起来。我一般都用独立小包装的,开封了就尽快用完。
  • 白糖: 你可能会说,馒头为啥要加糖?这可是个小秘诀!糖不仅仅是为了甜味,它更是酵母的“食物”,能帮助酵母更好地发酵,让面团更蓬松。同时,糖还能提小米面的谷物清甜,让馒头回味更醇厚。我家用量大概是每500克面粉(小米面+中筋面粉总量)加15-20克糖,这个量吃不出明显的甜味,只会让馒头更香。
  • 温水: 酵母最喜欢35-40℃的温水,比体温略高一点。太凉了酵母不动弹,太烫了直接把酵母烫死了。我一般用手试一下,感觉温温的,不烫手就行。

动手:和面是修行,发酵是等待

好了,材料都准备妥当了,咱们就开始“修行”吧!

  1. 混合干性材料:小米面、中筋面粉、白糖和干酵母一股脑儿倒进一个足够大的面盆里,用筷子充分搅匀。让它们提前融合,这样酵母才能更好地分布,面团发酵才均匀。
  2. 活化酵母,分次加水: 取大约300毫升左右的温水,先倒出50毫升把酵母单独溶解进去,静置5分钟,让它活跃起来,表面会冒出细小的泡泡。然后把这活化好的酵母水倒进面粉里,边倒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粉变成雪花状。接着,再分几次把剩下的温水慢慢加进去。为啥要分次?因为不同批次的面粉吸水性不一样,小米面又比普通面粉吸水性强一点,所以灵活掌握水量很重要。我的经验是,不要一下子把水全倒进去,留一点余地,慢慢调整,直到面絮能抱成团就行。
  3. 揉面: 这可是个力气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把面絮从盆里拿出来,放到撒了一点点干面粉的案板上,开始揉。初期可能会有点黏手,别怕,坚持住。你要像给面团做按摩一样,用掌根往前推,再往回叠,转动面团,重复这个动作。你会感觉到面团从一开始的粗糙、黏腻,慢慢变得光滑、有弹性。我家揉面,讲究个“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揉到这个程度,面团表面细腻有光泽,按压下去能缓慢回弹,就差不多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5-20分钟,别偷懒,揉到位了,馒头的口感才好。
  4. 一次醒发(发酵): 揉好的面团,整圆,表面抹一点点食用油(防干裂),放回面盆,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放到温暖湿润的地方进行第一次发酵。我家最喜欢的方法是,把烤箱预热到35℃左右(只开灯也行,利用灯泡的余温),然后关掉,把面盆放进去。或者在蒸锅里烧一点点温水,利用水蒸气制造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发酵时间没有绝对,夏天可能1小时,冬天可能2小时甚至更久。判断发酵成功的标准是:面团变成原来的1.5-2倍大,用手指蘸点面粉,轻轻戳个洞,洞口不回缩也不塌陷,就说明发到位了。如果戳下去立马塌陷,说明发过头了,会有酸味;如果洞口迅速回弹,说明还没发好。
  5. 排气和整形: 面团发好后,取出来放到案板上,这时候面团会有点蓬松柔软,像个大胖子。接下来这一步排气,非常关键!一定要把面团里的气体充分揉出来,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没有大气孔,组织才均匀细腻。我通常是把面团反复揉搓、按压,像洗衣服一样搓揉,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8分钟,直到面团重新变得紧实光滑,切开来看,里面几乎没有气孔。

    然后把排好气的面团搓成长条,用刀均匀地切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每个剂子大概50-60克,这是我个人喜欢的标准馒头大小。接着就是整形了,你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把切好的剂子收拢底部,揉圆;或者学我姥姥的传统手法:把剂子用手掌压扁,然后从边缘往里叠,像包包子一样收口,最后翻过来,用掌心和案板把它揉搓滚圆,底部收口朝下。这样做出来的馒头,表面更光滑,底部更平整。

  6. 二次醒发(松弛): 整好形的馒头胚,不是立刻就能上锅蒸的。要给它们进行二次醒发,这是保证馒头蓬松柔软的关键!在蒸锅里倒入适量的凉水,把馒头胚子间隔开摆放在铺了湿屉布的蒸屉上(每个之间留足膨胀空间,否则会粘连)。盖上锅盖,不开火,让它们在锅里进行二次醒发,大概15-20分钟。这时候馒头胚会再次膨胀一点点,用手轻轻拿起一个,会感觉比刚整形时轻盈,按压下去有弹性,缓慢回弹,这就说明二次醒发到位了

终章:蒸是艺术,焖是智慧

终于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刻了!

  1. 上锅蒸: 我个人做馒头,包括小米面馒头,都喜欢冷水上锅。这样随着水温慢慢升高,馒头胚子还能继续得到一个缓慢均匀的醒发过程,避免了因为骤热导致馒头表面开裂或者口感发硬。
  2. 火力与时间: 锅盖盖紧,先用大火烧开,等水开了,蒸汽均匀上来后,转为中大火,保持旺盛的蒸汽。具体蒸多长时间,取决于你馒头的大小。像我这种标准大小的馒头,一般蒸15分钟就足够了。如果你做的大一点,可以适当延长2-3分钟。
  3. 关火焖: 这一步,好多人会忽视,但它却是防止馒头“回缩”、“塌陷”、“死面”的灵魂操作!时间到了之后,不要立刻打开锅盖!关火,让馒头在锅里虚焖5分钟。利用锅里的余温和蒸汽,让馒头内部结构更加稳定,这样突然接触到冷空气才不会一下子塌下去。这真是“心急吃不了热馒头”的最好写照。

品尝与感悟:简单的幸福

5分钟虚焖时间一到,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揭开锅盖。那一瞬间,热腾腾的蒸汽带着小米面独特的谷物清香扑面而来,白白胖胖、金黄色的馒头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立在蒸屉上,表面光滑饱满,仿佛在对我微笑。轻轻拿起一个,触感是那种恰到好处的绵软中带着弹韧,掰开,内部组织均匀细腻,没有死面,也没有大气孔,每一丝纤维都带着小米面独有的颜色和香气。

入口,先是那股自然的谷物清甜,不张扬,却能牢牢抓住你的味蕾,然后是温润的麦香和小米的醇厚,细细咀嚼,越嚼越香,还有那么一点点恰到好处的劲道感,让你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块面,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饱足和温暖。我喜欢就着一碟酱豆子,或者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碴子粥,简简单单,却能吃得全身舒坦。

有一次我一个朋友来家里,她平时总嫌粗粮口感不好,我就给她蒸了小米面馒头。她一开始还不情愿,尝了一口之后眼睛都亮了,连吃了两个,说这哪里是粗粮,分明是带着阳光味道的“面包”!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份来自厨房的烟火气,这份带着妈妈味道的食物,永远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所以你看,做个小米面馒头,看似是体力活儿,实则是件极其考验耐心和细心的事儿。从选材到揉面,从醒发到蒸煮,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每一步都蕴含着对食物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希望你也能试试看,用你的双手,把这份最朴实,也最深情的美味,带到你的餐桌上。

馒头制作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问题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办法
馒头死硬/不蓬松 1. 酵母失活或用量不足
2. 水温不合适(过冷或过热)
3. 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度(回缩)
4. 揉面不充分
5. 二次醒发不足
1. 检查酵母活性,用温水活化
2. 控制水温在35-40℃
3. 掌握好发酵状态,手指戳洞测试
4. 确保揉面至“三光”
5. 确保馒头胚有足够的二次醒发时间
馒头表面开裂/不光滑 1. 面团揉制不够均匀
2. 醒发过度
3. 蒸汽过大或不均匀
4. 关火后立即揭盖
1. 揉面要充分,排气要彻底
2. 控制发酵时间,避免过度
3. 水开后转中大火,保持稳定蒸汽
4. 关火后虚焖5分钟再揭盖
馒头塌陷/回缩 1. 发酵过度
2. 蒸汽不足或中途开盖
3. 关火后立即揭盖
4. 面团湿度过大
1. 调整发酵时间
2. 确保蒸汽充足,中途勿开盖
3. 关火后虚焖5分钟
4. 适当减少水量或增加面粉
馒头底部发黏 1. 蒸屉布太湿
2. 馒头之间距离太近,膨胀后粘连
3. 蒸锅内水过多,底部被水泡到
1. 蒸屉布拧干水分或垫烘焙纸
2. 留足间距
3. 蒸锅水位不要超过蒸屉底部
有酸味 1. 发酵过度
2. 酵母用量过多
1. 缩短发酵时间
2. 按照比例使用酵母

小米面馒头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