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头子常说,我这人,一年到头,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冰箱里有块好羊肉、厨房角落搁着个饱满的冬瓜,这日子就安稳了,就能琢磨着给家里人炖一锅鲜汤。尤其这天气一转凉,西北风呜呜一吹,那股子想喝羊肉冬瓜汤的劲儿,就跟藏在骨子里的馋虫似的,怎么也压不住。外头那些羊肉汤馆子,说实话,我是不大瞧得上眼的。味精堆出来的鲜,香料一股脑儿地往里扔,那哪儿是羊肉汤啊,分明是香料汤里浮着几片可怜的羊肉。在我看来,炖羊肉汤,尤其是我这道羊肉冬瓜汤,讲究的就是一个“真”字,要真材实料,要真功夫,更要真情实意地去对待它。
这选羊肉,是第一道大坎儿。不是随便一块羊肉扔进去就能成事的。我个人这些年摸索下来,最心水的是带骨的羊腩肉,或者羊排。这部位的羊肉,肥瘦相间得恰到好处,既有脂肪的丰腴,炖出来汤色才会醇厚,又不至于腻口,带着骨头,那股子骨髓的鲜味儿,才能慢慢地熬进汤里,给汤头增添一份旁人学不来的底蕴。我一般都去固定的肉铺子,寻那种现宰的内蒙古小羔羊肉,肉色是那种健康的暗红色,手感摸上去富有弹性,轻轻一闻,只有羊肉本身那种清淡的膻味儿,绝不会有半点儿哈喇味儿或者别的异味。要是看到那种颜色发白、摸起来黏黏糊糊的冻肉,我掉头就走,宁可不吃,也不能糟蹋了这一锅汤。
买回来的羊肉,可不是直接下锅就万事大吉。第一步,也是最最关键的去腥预处理,我敢说,很多人都做不到位。别听那些“直接焯水”的说法,那都是糊弄人的。我的法子是,先把羊肉砍成大小合适的块儿,大概麻将牌大小就行,然后用清水浸泡至少两小时,中间换几次水,把肉里的血水泡出来。你会看到水慢慢变红,这就对了。这一步,能最大程度地去除羊肉本身的血腥味,为后续的醇厚打下基础。浸泡好之后,冷水下锅,加入几片厚厚的姜片和一小把花椒,再倒上一点点料酒。记住,一定要冷水下锅,让羊肉随着水温慢慢升高,把肉里的脏东西和残留的血沫彻底逼出来。水开之后,撇去浮沫,再咕嘟嘟煮上个五六分钟,直到再没有血沫冒出。捞出来,别急着过冷水!这一点太重要了,用温热的清水,一块一块地把羊肉上的浮沫和杂质仔仔细细地冲洗干净。如果用冷水一激,羊肉纤维会突然收缩,肉质就会发柴,口感大打折扣,这可是我多年来用无数次失败换来的血泪教训!
接下来,就要请出我炖羊肉汤的“小秘密”了。很多人焯完水直接炖,但我习惯在炒锅里先小火煸炒一下羊肉。锅里放一点点底油,油热后下入几片姜片和一小撮白胡椒粒,煸炒出香味。然后把冲洗干净的羊肉倒进去,中小火慢慢煸炒,把羊肉表面的水分炒干,炒到羊肉的边缘微微发黄,甚至能闻到一股非常浓郁、带着焦香的羊肉味。这一步,能让羊肉的香气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同时锁住羊肉的鲜味,炖出来的汤头会更醇厚,肉味更足。别小看这一步,它让汤的味道和直接炖的完全是两个概念,不信你下次可以分两锅试试看。
煸炒好羊肉后,立刻倒入足量的滚烫开水,对,一定是滚烫的开水!水量要一次加足,中途加水可是炖汤大忌,会让汤味大打折扣,功亏一篑。盖上锅盖,大火烧开,然后立刻转成中小火,盖盖慢炖。我喜欢用砂锅炖汤,它保温性能好,能让汤汁均匀受热,慢慢熬出羊肉的精华。这一炖,就是至少一个半小时。在这一个半小时里,厨房里会弥漫开一股浓郁而温暖的羊肉香气,闻着就让人心里妥帖。
在羊肉炖煮快一个小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来处理冬瓜了。这冬瓜的选择,我偏爱那种表皮翠绿、带点白霜、手感沉甸甸的,这样的冬瓜水分足,口感好。削去外皮,去除中间的瓜瓤和籽,然后切成大块的滚刀块。别切太小,小了容易炖烂,就吃不出冬瓜那股子清甜的爽脆感了。等羊肉炖得差不多,肉质变得软烂但还不至于脱骨时,把冬瓜块放进去。再加一点盐调味,这时候放盐,既能让冬瓜入味,又不会让羊肉提前收紧。继续炖煮大概二十分钟,直到冬瓜变得半透明,入口即化,羊肉也彻底软烂脱骨。
出锅前,撒上一大把翠绿的葱花和香菜碎,再根据个人口味,撒上一点点白胡椒粉。我个人是白胡椒粉的拥趸,它能恰到好处地提香,让汤头更富有层次感,却又不至于喧宾夺主。我甚至会再舀一勺煸炒羊肉时留下的羊油,趁热淋在汤上,那股子油润的香气,简直是点睛之笔。
说到调味料,我就不得不提我的“小固执”了。市面上很多羊肉汤,喜欢加八角、桂皮、香叶这些大料。我对此是嗤之以鼻的。羊肉本身的鲜美,带着一点点自然的膻味,这才是它最迷人的地方。你一股脑儿地把那些香料扔进去,那羊肉味儿还剩下几分?简直是暴殄天物!我的这锅羊肉冬瓜汤,追求的就是羊肉的本味,冬瓜的清甜,以及二者融合后那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鲜美。姜、葱、白胡椒粒,足矣。它们是提升,而非覆盖。
我跟隔壁老王头就这事儿争论过好几回。他非说不放大料不香,我反驳他那叫“杂香”,不是“真香”。你看,以下是我俩“论战”后的总结:
| 做法流派 | 主要调料(我的理解) | 风味特点(我的评价) | 适合人群(我的看法) |
|---|---|---|---|
| 清炖派(我心中的白月光) | 姜片、葱段、白胡椒粒、少许料酒、盐 | 汤色清亮或奶白,羊肉本味突出,鲜甜醇厚,回味干净而悠长,带着食材本身的“底气” | 追求食材本味,厌恶复杂香料,喜欢清淡而有深度风味的人,比如我本人! |
| 香料派(老王头的执念) | 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草果等 | 香味浓郁,香料味重,容易“喧宾夺主”,掩盖羊肉的鲜美,有时显得厚重浑浊 | 喜欢重口味,或者觉得羊肉膻味过重,需要香料强力压制的人 |
你看,我不是说香料派就不好,只是在我这儿,它“失了魂”。这就像听音乐,有人爱听交响乐的磅礴,我偏爱一曲清雅的古筝,韵味悠长,才能品出其中真意。
每当我把这锅热气腾腾、汤色奶白(如果煸炒得好,汤色会是奶白,清炖则偏清澈)的羊肉冬瓜汤端上桌,那股子醇厚而清新的复合香气,先是扑鼻而来,接着就氤氲在整个屋子里。我家的小孙子,闻到这味儿,眼睛都亮了,小手立马去够勺子。舀一勺,汤汁入口,鲜甜回甘,羊肉炖得软烂脱骨,用筷子轻轻一拨就能散开,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冬瓜则清甜软糯,吸饱了汤汁的精华,入口即化,带着一股子独特的清香。
对我来说,这道汤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那么简单。它承载着记忆,小时候,我妈就爱给我炖这汤,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能吃上羊肉是件奢侈的事儿,每次都是她省吃俭用买回来的。那份温暖,那份爱意,都随着这汤,一口一口地流进我心里。后来自己成家立业,每逢冬日,我也会给家人炖上这么一锅,看着他们吃得心满意足的样子,听着锅里咕嘟咕嘟的细微声响,看着袅袅升腾的热气,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
失败也并非没有过。早些年,图省事儿,焯水后没用温水冲洗干净,结果炖出来的汤,总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杂味儿”,羊肉也发硬。还有一次,盐放早了,肉怎么炖都不烂。这些都是经验,都是我从厨房小白走到现在,用时间和耐心磨出来的。所以啊,做菜,有时候就像做人,急不得,也马虎不得。每一道好菜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琢磨,还有那份对生活的热爱。
这道羊肉冬瓜汤,在我家餐桌上,永远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它是冬天里最温暖的慰藉,是家人团聚时的味道,更是我心里那份挥之不去的,对家和爱的深情告白。如果你也喜欢羊肉,也想在寒冷的冬日里,给家人和自己一份从胃暖到心的惊喜,不妨试试我这“啰嗦”的法子。相信我,你的厨房里,也会因为这锅汤,而变得格外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