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这世上好吃的家常菜千千万,但要说哪一道最能体现咱们主妇、煮夫们那份藏不住的巧思和耐心,我的票,铁定投给卷煎。别看它就是个寻常物件,在我心里,那可不一般。它承载着记忆,也饱含着对手艺的那么一点点“固执”和坚持。
第一次尝到地道的卷煎,那还是小时候,跟着奶奶去吃她老姐妹家的喜酒,席上有一道菜,金黄的蛋皮,里头包着实实在在的肉馅,切开来,像朵朵小菊花,透着一股子雅致。入口的刹那,嗯,那叫一个 软糯弹滑,鲜香满溢,肉馅汁水丰盈,还带着荸荠脆生生的劲儿。从那以后,它在我心里就扎了根。我自己摸索着做,也走了不少弯路,煎坏了多少张蛋皮,调废了多少回肉馅,可算才琢磨出我这套“笨拙”但保证好吃的法子。
说起卷煎,最考验功力的,其实是那层蛋皮。很多人图省事儿,蛋液里加面粉、加水,说是为了好摊,方便成型。但我跟你讲,这是万万不可的!那点儿面粉,哪怕再少,都会让蛋皮失去它原有的细腻和韧劲,吃起来总觉得有点儿“死”。在我看来,真正的卷煎,蛋皮就得是纯粹的蛋香,薄如蝉翼,柔韧得能卷起万千风华。
我的秘诀,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秘诀,就是 纯蛋液,过筛,小火慢摊。
首先,鸡蛋的选择。别省那几个钱,选颜色深一点、蛋黄饱满的土鸡蛋或者品质好的草鸡蛋。我通常用五六个大个儿的鸡蛋,打散后,关键一步:一定要用滤网过筛两到三次。这是为了什么?把蛋液里那些没打散的蛋清疙瘩、气泡,甚至是不小心掉进去的蛋壳碎末滤掉,让蛋液变得极致顺滑。这样摊出来的蛋皮才不会有坑洼,才均匀。有人说加一点点淀粉水能让蛋皮更韧,我是不爱放的,觉得会冲淡蛋香,但如果你实在觉得蛋皮容易破,可以尝试加一小勺玉米淀粉兑少量水搅匀后混入蛋液,真的是一小勺,别贪多。
锅的选择也很重要。不粘平底锅是首选,我的那口用了好几年的铸铁平底锅,养得好,不粘,摊蛋皮简直是神器。锅子烧热后,转小火,用厨房纸蘸一点点油,薄薄地抹一层锅底,多一丁点都嫌油腻。然后,舀一勺蛋液,快速转动锅子,让蛋液均匀铺满锅底。记住,一定要薄!薄!薄!火候一定要小,让蛋液慢慢凝固,看到边缘微微翘起,中心也完全凝固了,就可以轻轻晃动锅子,然后用手轻轻一揭,一张完美而又带着诱人金黄色的蛋皮就成了。摊好一张,放到盘子里,稍微晾凉,再继续摊下一张,直到蛋液用完。这过程很需要耐心,但当你看到一张张像丝绸一样光滑的蛋皮堆叠起来,那成就感,绝了!
接下来就是肉馅了,这可是卷煎的灵魂!
我用的是 猪夹心肉,就是猪前腿那块,有筋有膜,肥瘦相间,肥瘦比例大概在三七开或者二八开。纯瘦肉做出来太柴,纯肥肉又腻。有人喜欢买超市绞好的肉馅,我嘛,刀剁的肉馅才是我的心头好!手剁的肉馅口感更有层次,吃起来是肉粒感,而不是糊状。我会先切成小丁,再用刀背和刀刃反复剁,直到肉馅变得有些粘稠,但又能看出肉粒的纹理。
| 肉馅肥瘦比例 | 口感特点 | 适合人群 |
|---|---|---|
| 1:9 (偏瘦) | 紧实,有嚼劲,略柴 | 偏爱清淡、怕油腻者 |
| 2:8 (标准) | 软嫩适中,汁水丰富 | 大众口味,推荐 |
| 3:7 (偏肥) | 更加软糯,油润感强 | 喜欢丰腴口感者 |
除了猪肉,肉馅里我还喜欢加这些:
马蹄(荸荠):这个是点睛之笔!切成小指甲盖大小的丁,能提供脆爽的口感,解腻增鲜。
泡发香菇:同样切细丁,提供浓郁的菌菇香,增加鲜味层次。
葱姜末:去腥增香,必须有!
调味料:这是个大学问。我的配方是:生抽、老抽(一丢丢上色用)、蚝油、麻油、白胡椒粉、一点点糖(提鲜不发甜)、适量盐、两大勺玉米淀粉。
最最重要的,是打水!肉馅剁好,调味料放进去,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打,直到肉馅变得粘稠上劲。然后,少量多次地加入清水或者高汤(我通常用泡香菇的水,不浪费),每加一点水就搅打,直到水份完全被肉馅吸收,肉馅变得蓬松湿润。这样蒸出来的卷煎,肉馅才会 鲜嫩多汁,不干不柴。我通常会打入大概半碗水的量,直到肉馅看起来“水灵灵”的。
肉馅调好后,就可以开始卷了。找一张干净的案板,铺平一张蛋皮,把肉馅均匀地铺在蛋皮的三分之二处,边缘留一点空隙。肉馅不要铺得太厚,容易卷不紧,也不要太少,吃起来不过瘾。然后,像卷寿司一样,从一头紧实地卷起来。卷的时候稍微用点力,确保肉馅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样蒸的时候才不会散开。收口处,可以抹一点蛋液或者淀粉水做粘合剂。
卷好的卷煎,我通常会选择上锅蒸。在我看来,蒸,是保留食材原汁原味最好的烹饪方式,也能让卷煎的口感达到极致的 软嫩细腻。蒸锅水开后,把卷煎放入盘中,上锅大火蒸15-20分钟,具体时间看卷煎的粗细。蒸好后,别急着开盖,让它在锅里再焖两三分钟,这样能让肉馅的汁水更好地回流,口感更佳。
从蒸锅里取出来的卷煎,金黄的蛋皮里透着粉嫩的肉馅,一股鲜香的热气扑面而来。趁热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厚片,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这时候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再淋上一点点薄芡,增加光泽和风味。我的薄芡通常是用蒸卷煎的汤汁,加一点点生抽、蚝油、水淀粉,勾一个清亮的芡汁,淋在上面,那叫一个 锦上添花!
当然,如果你喜欢更丰富的口感,蒸好后的卷煎也可以有其他的后续操作。比如,稍微放凉后,可以下油锅煎到两面金黄,外焦里嫩,风味又是一番不同。或者,你甚至可以把它放入烧好的红烧汁里,慢火煨煮一会儿,让它充分吸收汤汁的醇厚,做成一道浓郁的红烧卷煎。我家那位就特别爱吃红烧的,说是一口下去,唇齿留香,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
说起来,这卷煎啊,就是一道特别有烟火气、有故事的菜。它没有大鱼大肉的豪奢,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温馨和满足。每次做,从摊蛋皮时的全神贯注,到调肉馅时的耐心搅打,再到卷制时的细致考究,每一个步骤都像是和食材的一场对话。厨房里弥漫着蛋香、肉香,蒸锅里腾腾的热气,都让人觉得日子过得踏实而美好。
吃的时候,夹起一片,蘸一点醋或者辣椒油(看个人喜好,我奶奶是从来不蘸的,说会破坏原味),咬上一口,先是蛋皮的绵软,接着是肉馅的Q弹多汁,偶尔还能嚼到马蹄的脆爽。那种 多层次的口感,鲜美的滋味,瞬间能把一天的疲惫都治愈了。
这道菜,与其说是一道菜谱,不如说是我厨房里的一段缩影,一份对家常味道的执着。我常常跟朋友开玩笑说,判断一个家常菜馆是不是真的用心,点一份卷煎就能看出来。那些蛋皮粗糙、肉馅干柴的,在我这里,统统是不能及格的。真正好的卷煎,就像是妈妈的味道,永远让人魂牵梦绕。你瞧,说着说着,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这不,今天晚饭,它又得在我家餐桌上唱主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