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小笼包的做法和配方

小笼包的做法和配方

说起小笼包啊,那真是心尖儿上的一口金贵。外面买的呢,多数不是皮厚了没劲儿,就是汤汁少得可怜,吃着总觉得差点儿意思。想吃地道的、汤汁爆炸、皮子又薄又韧的那口,得自己动手,一点儿也偷不得懒。这玩意儿看着精致,做起来确实有点儿折腾,但咬开那一瞬间,吸溜一口鲜美的汤汁,再嚼着满是肉香的馅儿,嘿,值了!

我家做小笼包,最最讲究的就是两样:皮冻馅儿。皮子倒在其次,只要面好、擀得薄匀就行,但没了好汤和好肉,那就算不得真正的小笼包。

先说这皮冻,它是小笼包的灵魂,是那一口爆炸汤汁的来源。没有它,小笼包就跟没放盐的菜一样,寡淡无味。做皮冻,我只用猪皮。别买那种处理得干干净净一点油没有的,最好是带点薄薄油脂的。买回来洗干净,一定要用刀把内侧的油刮干净,刮到露出发白的皮层,一点儿油腻都不能留。然后凉水下锅,放几片姜、几段葱,倒点料酒,煮个十几二十分钟,煮到筷子能轻松戳透。捞出来再用温水洗干净,这时候的猪皮已经软软糯塌塌的了。

把洗干净的猪皮切成小指甲盖大小的丁,或者更小一点的条,越小越容易化。重新放进一个干净的锅里,加足量水,水的量嘛,大概是猪皮的2-3倍体积。记住,水要一次加够,中途不能再添水了,不然会影响胶质凝固。再放几片姜去腥。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慢火熬煮。盖上盖子,调到最小的火,就让它在那里咕嘟咕嘟冒着细密的小泡,熬啊熬。这个过程至少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直到锅里的汤汁变得有些粘稠,猪皮也几乎完全化开,看不见明显的块状物,汤汁呈淡淡的乳白色或者清亮的琥珀色,用勺子舀起来感觉有点儿挂勺了,才算熬到位。期间时不时去搅一下锅底,别糊了。

熬好的皮冻汁,把姜片捞出来扔掉,然后过滤!用细密的滤网,最好是那种豆浆滤网或者纱布,把汤汁里的碎渣、油沫子什么的都过滤掉。这一步很关键,决定了皮冻的口感和透明度。过滤好的汤汁倒进一个干净的容器里,等它自然冷却到室温,然后放进冰箱冷藏,至少四个小时,最好是过夜,让它彻底凝固成颤巍巍的皮冻。这个状态就对了,用勺子挖起来,duangduang的,晶莹剔透。

皮冻备好了,咱们来弄馅儿。小笼包的肉馅儿,我喜欢用前腿肉,带点肥筋,或者五花肉去皮,肥瘦比例嘛,三肥七瘦或者四肥六瘦都行,看你喜欢汤汁多一点还是肉感扎实一点。反正不能纯瘦肉,会柴,汤汁也不够丰盈。肉馅儿买回来或者自己剁,我个人更喜欢自己剁,有点颗粒感吃起来更香,但费劲儿,所以有时候也用绞肉机粗绞。

肉馅儿里调味也很重要。我的基础配方是:生抽、一点点老抽上色、料酒、少许提鲜、一点点(盐要少放,因为生抽有咸度)、大量的姜末葱花。姜末和葱花也可以先用热水泡出葱姜水,再用那个水打馅儿,但我喜欢直接放末,觉得更香。所有调料放进去后,关键一步来了: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就是一直朝一个方向搅,别来回换。搅着搅着,你会感觉肉馅儿变得越来越黏,筷子搅起来有点费力了,这就对了,肉馅儿抱团,能锁住水分。

接下来,把冰箱里彻底凝固好的皮冻拿出来,切成小指甲盖大的丁。别切太大了,不然包的时候容易戳破皮,也影响口感均匀。把切好的皮冻丁加到肉馅儿里。这时候不用再顺着一个方向搅了,轻轻地、快速地把皮冻丁和肉馅儿拌匀就行,尽量让皮冻丁均匀分布。拌好后,馅儿料盖上保鲜膜,放回冰箱冷藏半小时,让皮冻和肉馅儿更好地融合,也方便后续包制。

馅儿在冰箱里歇着,咱们来揉面。小笼包的面皮用的是中筋面粉,讲究点的会用半烫面,就是一部分用开水烫面,一部分用凉水和面,再把它们揉在一起。这样出来的皮子口感更软韧,凉了也不容易发硬。我的比例一般是2:1,比如200克面粉用开水,100克用凉水。先用开水把一部分面烫成雪花状,再把凉水慢慢加到剩下的面粉里,揉成团。然后把烫面团和凉面团揉到一起。这个揉面的过程要耐心,揉到面团表面光滑,按下去有弹性,不粘手。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大概需要20-30分钟。醒好的面团会变得更柔软,有延展性。

面团醒好了,馅儿也冰好了,可以开始包了!把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剂子别太大,小笼包嘛,小巧才可爱,一口一个才过瘾。每个剂子大概10-15克就行。把剂子按扁,用擀面杖擀成圆形的面皮。注意了,擀小笼包皮有个技巧:中间稍微厚一点,边缘要擀得很薄。这样才能兜住汤汁,蒸的时候也不容易破底。擀好的皮子,薄得都能透出手指头影儿来。

取一个擀好的面皮,放上足量的肉馅儿和皮冻丁(别贪心放太多,新手容易破),然后就是小笼包的灵魂操作:提褶。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面皮边缘的一点,另一只手捏住面皮的另一边往里收,一边收一边捏褶子,让褶子一个挨一个地叠上去,最后在顶端收口,捏成一个漂亮的螺旋状或者花骨朵样。褶子越多越好,好看又结实。当然,一开始肯定捏不好看,褶子东倒西歪的,没关系,多练几次就好了,熟能生巧嘛。我家那口子就老笑我刚开始捏的像包子不是小笼包,我现在能捏十八个褶给他看!

包好的小笼包摆放在蒸笼里,蒸笼底部可以铺上油纸或者蒸笼布,防粘。每个包子之间留点空隙,它们蒸熟了会膨胀。

烧开一锅水,水一定要大开,蒸汽足足的。把装好小笼包的蒸笼放上去,盖上盖子。大火蒸!时间嘛,看你包子的大小,一般来说,水开上锅后,中等大小的小笼包,大火蒸8-10分钟就足够了。时间太长皮子容易塌,汤汁也可能被吸干。蒸的时候别老去揭盖子看,蒸汽跑了就前功尽弃了。

到时间了,关火!但先别着急揭盖子!让它在锅里虚蒸个一两分钟,让包子稍微稳定一下,这样揭盖子的时候不容易粘连或者塌陷。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子,一股带着肉香和蒸汽的白雾扑面而来!看吧,一个个白白胖胖、皮子有点透亮的小家伙,就成功了。

吃小笼包也有讲究。不能心急!刚出锅的巨烫,里头的汤汁是滚烫滚烫的。我的习惯是,用筷子轻轻夹起来,放在配套的小碟子里,先咬开一个小口,把里头鲜美的汤汁吸溜出来,暖暖的、鲜鲜的、带着肉的醇厚和皮冻的胶质感,那个满足啊!汤汁吸完了,再蘸点儿镇江醋配上姜丝,一口把肉馅和皮皮一起吃掉。醋和姜丝能解腻提鲜,是小笼包最好的搭档。

做了这么多年小笼包,失败过,汤汁漏光变成死面馒头,也成功过,被家人夸上天。每次做,都觉得不仅仅是在做一道菜,更像是在传承一种味道,一种家里的味道。看着热气腾腾的笼屉,听着家人满足的吸溜声,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哦对了,关于馅料的比例,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可以给你个大概的参考,这是我家常做的:

食材 大约比例 (克) 备注
猪前腿肉/五花肉 500 肥瘦约3:7或4:6
熬好的皮冻 300-400 切丁加入,皮冻多汤汁多
生抽 30-40 根据个人咸淡调整
老抽 5 上色用,不喜欢可不加
料酒 15-20 去腥增香
5-10 提鲜,不可少
适量 生抽有咸度,最后尝一下再加
姜末 15-20 或用葱姜水代替部分液体
葱花 20-30 后放,保持香味
香油/麻油 适量 快包之前加入,增加风味

这个比例可以微调,比如喜欢胡椒味的可以加点白胡椒粉,或者加点蚝油啥的,但我总觉得基础款最能吃出肉和汤的原味。皮冻的量也可以根据喜好增减,但低于肉的60%可能汤汁就不够丰沛了。

总之啊,做小笼包是门手艺,也是个乐儿。别怕麻烦,一步步来,从熬一锅好的皮冻开始,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试试看吧,相信我,自己做出来的,永远比外面买的更有味道,更有心意。

小笼包的做法和配方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