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呀,只要一煮猪肚汤,那股子暖暖的、带着点冲鼻子的白胡椒味儿,能从厨房一直飘到门口,就跟贴了张“回家”的告示似的。这汤,对我来说,可不光是一碗汤那么简单,它带着记忆,带着温度,带着一种“被人好好照顾着”的安全感。尤其是秋冬天,或者感觉身体有点虚、胃里凉飕飕的时候,一碗热乎乎的白胡椒猪肚汤下肚,打个满足的嗝,真是从里到外都熨帖了。
说实话,这猪肚汤,最麻烦、也最考验耐心的,还真不是炖煮本身,是猪肚的清洗。哎呦,那手感,那味道,刚上手的时候,绝对能劝退不少新手。我第一次学着做,就是看着妈妈在水池边吭哧吭哧地搓,一边搓一边跟我念叨秘诀。那会儿觉得好神奇,一个那么“原生态”的东西,居然能变成汤里脆嫩又吸饱汤汁的美味。
清洗这活儿,真不是随便冲冲就行的。首先,你得有个心理准备。拿到手的猪肚,外面一层膜,里面还有一些淋巴之类的东西,都要先大致去掉。然后就是关键步骤了:反复搓洗。用什么搓?我试过很多方法。有人说用醋,有人说用碱面。我个人比较偏爱面粉和盐的组合。先用大量的盐,里里外外,使劲儿地搓,搓掉那些滑溜溜的粘液。盐的颗粒感能帮助摩擦,同时也有消毒的作用。搓完用清水冲干净。接着,再用大量的面粉,干面粉直接撒上去,像洗衣服一样使劲儿揉搓。面粉的吸附性特别好,能把盐洗不掉的脏东西和残留异味儿都“抓”下来。揉搓个几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这个过程至少要重复两遍,甚至三遍。洗到什么程度才算干净?我觉得是洗到猪肚摸起来涩涩的,不打滑,颜色也变得比较白,而且闻起来没有那种让人不舒服的腥臊气,带点淡淡的肉味儿,才算过关。这一步偷不得懒,是决定汤好不好喝、有没有怪味儿的基石。
洗干净的猪肚,别着急切。我习惯先整只焯一下水。冷水下锅,水里放几片老姜、倒点料酒。水开后煮个五到十分钟,你会看到很多浮沫脏东西出来。捞出来,再用温水或者不烫手的热水冲洗干净表面的浮沫。这一步叫“飞水”或者“出水”,能进一步去除腥味和杂质,让炖出来的汤更清澈。
飞好水、洗干净的猪肚,摸着就不会那么滑腻腻的了。这时候就可以改刀了。切成多大的块或者条,看个人喜好。我喜欢切成大概两三厘米宽的条,这样炖出来既不会缩得太小找不到,吃起来也比较方便,口感Q弹有嚼劲儿。
汤底嘛,最简单的就是清炖。但我更喜欢加一点别的料来增加汤的醇厚感。有时候会放几块猪骨头,或者一小块鸡肉。这些都能给汤增加鲜味和胶质,炖出来的汤会是那种自然的奶白色,不是清汤寡水的感觉。加骨头的话,骨头也要先焯水哦,跟猪肚一样处理。
接下来,灵魂伴侣登场了——白胡椒。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是这碗汤的精气神儿!用白胡椒粉行不行?也行,但香味儿差远了,而且容易有股“死辣”味儿。我的秘诀(或者说经验之谈)是,一定要用整粒的白胡椒。最好是现磨现用,或者偷懒一点,用刀背把白胡椒粒拍碎,不用太碎,有点颗粒感最好。这样胡椒的香味儿能在炖煮过程中慢慢释放出来,是那种暖暖的、辛香的、不是一股脑冲鼻子的辣。放多少?这个看个人能接受的辣度了。我喜欢放得狠一点儿,一大把拍碎的胡椒扔进去,炖出来的汤喝一口,从舌尖到胃,都觉得暖暖的,微微发汗,特别舒服。
把处理好的猪肚、焯好水的骨头(如果放的话)、拍碎的白胡椒粒、几片姜,一起放到一个足够深的锅里。记住,一定是加热水,一次加足!据说加开水能让汤色更白更浓郁,这个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不知道,但我的经验是确实能让汤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水要没过所有食材,再多一点,因为炖煮过程中会蒸发。
大火烧开后,转最小最小的火,盖上盖子,让它在那里咕嘟咕嘟地慢炖。这就像是给汤时间去“修炼”一样。小火慢炖的好处是,食材的味道能慢慢地释放出来,相互融合,猪肚也能在温柔的环境里逐渐变得软烂入味。炖多久?这个没有绝对的时间,取决于你用的锅(高压锅、砂锅、普通锅时间差很多)和你想达到的猪肚软烂程度。我的经验是,用普通砂锅的话,至少要一个半小时,炖到你用筷子能轻松扎透猪肚,但又不会烂得一夹就碎的状态。喜欢吃软烂一点的,可以适当延长到两小时。高压锅会快很多,可能上汽后压个二三十分钟就差不多了,但总觉得少了一点慢炖出来的醇厚感。
炖够时间后,就可以临出锅前放盐调味了。盐一定不能早放,太早放盐会让猪肚的肉质收紧,不容易炖烂。尝一下汤的咸淡,一点点加盐,直到达到你喜欢的口味。除了盐,我基本上不放别的调料了,鸡精味精什么的更是不需要,猪肚和骨头、白胡椒的鲜味已经足够了。
有时候,为了增加口感和营养,我会在炖煮快结束前的半小时,加一些腐竹或者白果(银杏)。干腐竹要提前泡发软,白果如果是新鲜的要剥壳去膜。腐竹吸满了汤汁,特别好吃;白果呢,有点清热祛湿的意思,和这碗暖汤搭配起来也挺妙的。
等到盐也放好了,汤也炖好了,那感觉真是太有成就感了。揭开锅盖那一瞬间,浓郁的胡椒香味儿混合着肉汤的醇香扑面而来,汤色是那种令人安心的奶白色,猪肚条安安静静地躺在汤里,看着就舒服。
盛一碗,先喝口汤。哎呀,那股子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一路暖到胃里,再回上来一点点胡椒特有的香气。夹一块猪肚,Q弹中带着软糯,吸饱了汤汁,咬下去满口留香。如果放了腐竹,那泡得软软的腐竹也是一绝。
有人喜欢放党参、黄芪、淮山什么的,做成药膳版的猪肚汤,也很好。那种汤更侧重滋补养生。但我还是偏爱这种纯粹的、以白胡椒为主角的猪肚汤。它的暖,是直接的,是驱散寒气的,是唤醒味蕾的。
做这道汤,从清洗猪肚开始,就是一场和食材的对话,一场关于耐心和用心的修行。结果嘛,就是一碗充满人情味儿的、暖心暖胃的家常好汤。喝着它,你会觉得,所有的麻烦和等待,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我家的猪肚汤,没什么了不起的秘密,不过是耐心、好料,还有一点点对家常味道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