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榴莲煲鸡汤的做法

榴莲煲鸡汤的做法

榴莲煲鸡汤的做法

说起榴莲煲鸡汤,好多人一听这名字,眉毛就先皱起来了,心里八成嘀咕着:“这得是啥怪味儿啊?”嘿,您可别急着下定论。我敢拍着胸脯说,这汤,在我家餐桌上,那地位可比什么老火靓汤、参鸡汤高得多。它不光是道菜,更是我心里头一个温暖的记忆,一段关于南洋味道的,有点儿执拗的探索。

我第一次喝到这汤,还是二十多年前,在吉隆坡唐人街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那会儿我对榴莲,说实话,还停留在“远闻其臭,近闻其香”的猎奇阶段。端上来的汤,金黄带点乳白,几块鸡肉浮沉着,旁边还有一些……没错,就是榴莲肉。我心里咯噔一下,但架不住当地朋友一个劲儿地劝:“阿姨,你尝尝,尝尝就知道了。”我小心翼翼舀了一勺,一入口,那滋味儿简直是颠覆了我的认知!榴莲的醇厚香甜被完全炖煮出来,没有了那股子冲劲儿,反而带着一股温润的奶香,和鸡肉的鲜美,还有老姜的辛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舌尖上先是滑过一丝榴莲特有的甘甜,接着是鸡汤的醇厚回甘,最后,喉咙深处还会泛起一丝丝微不可察的暖意。那碗汤喝完,我浑身都暖洋洋的,从里到外透着一股舒坦劲儿。

自打那次,这榴莲鸡汤就成了我心里的“白月光”。回国后,我没少琢磨这事儿。市面上教这个做法的少之又少,我只能凭着那点儿记忆,外加我几十年的厨房经验,一点点地摸索。一开始也翻过车,榴莲放得不对,汤味儿怪得能把人送走;鸡肉没处理好,汤面浮着一层厚厚的血沫,看着就没胃口。后来慢慢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改良,才终于琢磨出了我这套,不敢说是天下第一,但绝对是我自己最满意、家里人最爱喝的“张氏榴莲鸡汤”秘诀。

首先,咱们得聊聊这汤的灵魂—— 榴莲。这玩意儿,是成败的关键。你不能随便抓个榴莲就上。那种熟到烂泥一样的,味儿太冲,炖出来会有点发苦,而且肉质完全化掉了,嚼头都没了。生涩的榴莲更不行,那股子生青味儿,没法入口。我个人的经验,最好是选那种 七八分熟的榴莲,肉质微微带点弹性,颜色是那种鲜亮的淡黄色,闻起来香气浓郁,但又不会冲得让人捂鼻子。具体到品种,如果能搞到猫山王或者D24,那当然是顶级享受,它们的甜度、香味、以及肉质的细腻程度都非常适合煲汤。但退而求其次,普通的金枕头也行,关键还是看生熟度。买榴莲的时候,你得用手指轻轻按一下果肉,那种按下去能感觉到微微回弹,但又不是硬邦邦的,就对了。剥出来的榴莲肉,我一般会稍微处理一下,把那些特别硬的筋膜给剔掉,只留嫩滑的果肉,这样吃起来口感才好。

再来说说这汤的骨架—— 。煲汤的鸡,可千万别用那种速成鸡。味道寡淡不说,鸡肉也柴,熬不出那股子醇厚的鲜味儿。我一般会选老母鸡,或者那种走地鸡、土鸡。它们生长周期长,肉质紧实,皮下脂肪适中,最关键是胶质丰富,熬出来的汤底是那种带着微微胶感的金黄色,喝到嘴里,唇齿生香。选的时候,可以摸摸鸡皮,要有点弹性,颜色自然发亮。买回家后,处理鸡肉是个精细活儿。首先,要把鸡肉斩成大块,不要太小,免得炖久了肉都散了。接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 焯水。这一步,是保证汤色清澈、味道纯正的关键。我通常是冷水下锅,放几片姜、少许料酒,大火烧开后,用勺子撇干净浮沫。这个过程要耐心,一直撇到水面基本没啥泡沫了,再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记住,一定要用温水冲洗,千万别用冷水,冷水一激,鸡肉纤维会收缩,肉质就会变柴,汤味儿也出不来。

至于配料,我从来不搞花里胡哨的。简简单单的几样,才能吊出最纯粹的滋味。

老姜:几大片,拍扁就行,不用切丝。它的作用是去腥增香,还能驱寒暖胃。

红枣和枸杞:我偶尔会放几颗红枣和枸杞,它们能为汤汁增添一丝自然的甘甜,让汤的颜色也更漂亮。但不是必须,如果榴莲本身够甜,不放也无妨。

:最后调味用,海盐或者普通精盐都行,但一定要是最后放。

好了,食材备齐,咱们就开火了。

  1. 鸡肉的初步处理:前面说的焯水,这是基础。焯好水的鸡肉,沥干水分,备用。
  2. 炒制:我有个小习惯,就是会先用一点点油把姜片煸香。锅烧热,放一丁点花生油(或者玉米油),下几片拍扁的老姜,小火慢慢煸炒,直到姜片边缘微微发黄,香气四溢。这样能把姜的辛辣和香味彻底激发出来,也给汤底打个底。
  3. 入锅慢炖:把焯好水的鸡块和煸香的姜片一起放入砂锅(或者厚底汤锅)。接着,重点来了,一次性加入足量的热水!记住,是热水,不是冷水。热水能让鸡肉的鲜味快速锁住,避免营养流失,也能让汤色更奶白。水要没过鸡肉至少两指高,因为煲汤时间长,水会蒸发。
  4. 榴莲的加入时机:这一步是我的“小心机”。很多方子会一开始就把榴莲肉和鸡肉一起下锅,但我发现那样榴莲很容易炖得太烂,甚至有点化掉,汤汁会变得浑浊。我喜欢在鸡汤熬到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再把榴莲肉加进去。这时候鸡肉的鲜味已经充分释放,汤底也够醇厚了。榴莲肉下锅后,稍微搅拌几下,让它们浸入汤汁中。
  5. 文火慢熬:加入榴莲后,盖上锅盖,转为小火,继续慢炖至少45分钟到一个小时。火候一定要小,让汤汁保持微微沸腾,而不是大滚大开。小火慢炖,才能让榴莲的香甜和鸡肉的鲜味,以及姜的辛辣,在锅里慢慢地交融,互相渗透,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这个过程,你会闻到家里弥漫着一股奇异又迷人的香气,那是榴莲特有的“臭”味儿,在高温的作用下,转化成了极致的醇香。
  6. 最后调味:关火前,再尝尝味道。用适量的盐调味。榴莲本身自带甜味,所以通常不需要额外加糖。我通常都是尝一口汤,觉得差不多了,再一点点地加盐,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咸度。

炖好的榴莲煲鸡汤,那景象,光是看着就让人心头一暖。金黄色的汤汁带着淡淡的乳白,浓稠得像融化的琥珀,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鸡油。用勺子舀起来,还能看到一块块煮得软糯却不失形状的榴莲肉,以及煮得酥烂脱骨的鸡肉。

我家的老头子,以前对榴莲是敬而远之的,觉得那味儿太冲。可自从我给他做了这榴莲鸡汤,他现在每次都抢着喝头碗。他说,这汤喝下去,不光暖胃,更暖心。特别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回到家,一碗热腾腾的榴莲鸡汤下肚,那股子从内而外的暖意,能把一天的疲惫都给熨平了。孩子们也喜欢,他们觉得榴莲像奶酪一样,又甜又糯,跟鸡肉一起吃,一点也不觉得腻。

有人问我,这汤到底应该用什么锅?我偏爱砂锅,导热均匀,保温性好,最适合长时间的慢炖,能最大程度地激发食材的本味。如果家里没有砂锅,厚底的不锈钢锅或者铸铁锅也行,但火候要控制得更精细些。

我还听说过有人在榴莲鸡汤里加猪骨的,说那样汤味儿更浓。我倒是试过一次,但总觉得猪骨的腥味儿和榴莲的香味有点打架,反而把榴莲那种独特的清甜给压下去了。所以,我个人还是坚持只用鸡,让鸡肉的鲜美和榴莲的香甜成为主角,才能突出这道汤的精髓。当然,这只是我的“小固执”,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嘛。

这碗汤,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好滋味的追求。每一次在厨房里忙活,看着食材在锅中咕嘟咕嘟地沸腾,闻着香气慢慢弥漫开来,那种踏实和满足,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给不了的。等汤熬好了,全家人围坐一桌,你一勺我一勺地喝着,谈天说地,欢声笑语,那才是真正的幸福滋味。所以,如果您对榴莲心存芥蒂,或者从未尝试过这种奇妙的组合,我真的强烈建议您,找个时间,鼓起勇气,亲手煲一锅榴莲鸡汤。相信我,它会带给您惊喜,更会给您的味蕾,留下难以磨灭的温暖记忆。

榴莲生熟度对比(用于煲汤) 特点描述 汤品效果 推荐指数
七八分熟 果肉微弹,颜色鲜黄,香气浓郁但不冲。 榴莲味醇厚,汤汁甜润,肉质软糯,不散烂。 ★★★★★
九分熟以上(过熟) 果肉软烂,颜色深黄,香气极浓且带酒精味。 汤汁易浑浊,榴莲味过冲,可能发苦,肉质易化掉。 ★★☆☆☆
五六分熟(偏生) 果肉硬实,颜色淡黄或发青,香气清淡。 榴莲味不突出,有生涩感,肉质偏硬,无法充分融汤。 ★☆☆☆☆

榴莲煲鸡汤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