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红烧草鱼的做法

红烧草鱼的做法

我这辈子跟鱼,尤其是草鱼,真算得上是相爱相杀了。要说起红烧草鱼,那可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秘方”,但每每看到网上那些“快手”、“简单”的教程,我这心里就直痒痒,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儿魂儿。就像我家老爷子常说的:“烧鱼,急不得,也敷衍不得,鱼跟人一样,都有脾气的。”

我做红烧草鱼,从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米其林星级摆盘,亦或是什么惊艳的分子料理技巧。它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却承载了我太多太多关于柴米油盐、关于家人团聚的记忆。它不需要繁复的配料,也不需要稀有的香料,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和对食材的敬意。

咱们先说说这鱼。做红烧草鱼,我偏爱个头适中、两斤半到三斤左右的鲜活草鱼。太小了肉不够肥厚,烧出来不解馋;太大了又容易烧不透,还容易有土腥味儿。买鱼的时候,眼睛要亮,鱼鳃要红润,鱼鳞要完整有光泽,鱼身要富有弹性,一摸上去,就知道这鱼是刚从水里捞上来的。我通常会让鱼档老板帮忙把鱼杀了,但回家后,我一定自己再动手。把鱼肚子里那层黑膜刮干净,那是腥味的来源之一。鱼骨两侧那条血线也得用指甲掐着,一点点地挤出来,这玩意儿不处理干净,腥味儿能把你鼻子给齁住。然后,在鱼身两侧,用锋利的刀斜着划上几刀,注意,只划到骨头,别切断了,这样既方便入味,又能防止鱼肉在烧制过程中散架。

清洗干净后,就是去腥腌制。这是第一道“关卡”,马虎不得。我会用厨房纸把鱼身内外彻底擦干,越干越好,这样能避免待会儿煎鱼的时候油星四溅,也能让鱼皮更完整。接着,给鱼身内外均匀地抹上一层薄薄的细盐,再淋上两勺料酒,撒上几片姜片和几段葱白。我的经验是,腌制时间至少要三十分钟,夏天的话就放冰箱冷藏。这不光是为了去腥,更是为了给鱼肉打个底味儿,让它从内而外地透着香气。有人说腌制太久鱼肉会老,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只要盐量控制得当,并且是冷藏腌制,就不会出现那种情况。反而,腌制充分的鱼肉,煎出来更香,烧出来更入味。

腌鱼的空档,咱们来准备配料。我家的红烧草鱼,调料力求简单纯粹,以突出鱼肉本身的鲜美为主。

调料 推荐用量 (针对2.5斤-3斤草鱼) 我的“固执”小调整和理由
生抽 3勺 偏爱酿造酱油,味更醇厚,提鲜是本职
老抽 1勺 仅为上色,多了发苦,色泽琥珀最妙
料酒 2勺 (腌鱼用+烹饪用) 一定要用好的,宁可少放,别用低劣酒败味
蚝油 1/2勺 我的秘密武器,增鲜提味,但不能多抢风头
白糖 1/2勺 – 1勺 (冰糖更佳) 提鲜上色,平衡咸度,分两次加入效果最佳
香醋 几滴 (可选) 真的只有几滴,不为酸,为去腥解腻,提香
1大块 切片,多一些,去腥增香的绝对主力
5-6瓣 拍扁即可,不用切太碎,烧出来是蒜瓣的醇香
2-3根 葱白煸香,葱绿最后点缀
八角 1个 不宜多,否则味重,抢了鱼味
桂皮 一小块 (指甲盖大小) 同八角,增香少量用
干辣椒 2-3个 (可选,看吃辣程度) 我偶尔放,为的是一点点辛辣的刺激,不是为了辣

这些调料的比例,并不是死规定,做菜嘛,得有自己的灵魂,根据鱼的大小和家人的口味,可以微调。但原则是:咸淡适中,色泽红亮,鲜香扑鼻。

鱼腌好后,又到了一个关键环节——煎鱼。煎鱼,多少人卡在了这一步。锅不热、油不够、鱼身不干,都能让你煎出个“鱼肉分离”的惨状。我的秘诀是:热锅凉油,再烧热!先用大火把锅烧到冒烟,感觉整个锅都“活”起来了,然后倒入比平时炒菜略多一点的食用油,晃动锅子,让油均匀地润满锅壁。等油再次烧到冒烟,有点点波动的时候,关小火,把腌制好的鱼,轻轻地、从锅边滑入锅中。听到那“滋啦”一声,你就知道对了一半。别急着翻动,让鱼皮在热油中慢慢定型,慢慢煎出金黄。这期间,你可以时不时晃动锅子,防止鱼肉粘底。一面煎到金黄焦香,小心翼翼地翻个面,继续煎另一面。这一步,我的目的不光是给鱼定型,更是要通过高温,让鱼肉的香气被充分激发出来,为后续的红烧打下坚实的基础。煎好的鱼,外皮酥脆,鱼肉紧致,散发着诱人的油香。

煎好的鱼,小心翼翼地盛出,放在一边。锅里留底油,如果油少了,可以再添一点点。然后,放入姜片、蒜瓣、八角、桂皮干辣椒(如果放的话),用小火慢慢煸炒出香味。这香味,绝不是猛火爆炒能出的,得是那种温温柔柔、一点点被烘焙出来的浓郁。待蒜瓣变得微微金黄,姜片也卷曲起来,香料的独特气息弥漫开来,这时候,迅速倒入前面调好的酱汁(生抽、老抽、蚝油、料酒、一部分白糖),沿着锅边淋入,让酱汁在锅的边缘被热气一烘,瞬间爆发出浓郁的酱香。这一刻,厨房里香气四溢,简直是味蕾的狂欢预演。

紧接着,迅速倒入足量的热水,注意,一定是热水,千万别用冷水,冷水会让鱼肉骤然紧缩,影响口感。水量要没过鱼身的2/3左右,但不要完全没过。大火烧开,将煎好的鱼小心翼翼地放回锅中,让它舒舒服服地泡在滚烫的汤汁里。煮沸后,转为中小火,盖上锅盖,让它慢慢地咕嘟。我个人是坚持不加盖的,总觉得带着盖子,那股子鱼腥气被闷在锅里,散不出去。所以我宁愿稍微多加一点水,让它敞着口烧。

这慢炖的过程,大约需要15到20分钟,具体时间要看鱼的大小和个人对鱼肉软烂程度的喜好。期间,你可以用勺子将汤汁不断地往鱼身上浇,确保鱼肉能够均匀地吸收到汤汁的精华。不要频繁翻动鱼身,以免鱼肉散掉。就在这等待的当口,我喜欢尝一口锅里的汤汁,这是判断这锅鱼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觉得味道不够,可以适量加盐或者再加一点糖来提鲜。通常我会在这时候把剩下的一点点白糖加进去,给鱼肉上色增亮,也让味道更有层次感。

当鱼肉变得晶莹,筷子轻轻一拨就能脱骨,汤汁也变得浓稠起来时,就到了收汁的环节。这一步,就是考验你火候掌控能力的时候了。把火调大,转为大火收汁。但千万别走开,时刻盯着锅里的变化。汤汁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浓稠,冒着一个个大大的泡泡,颜色也变得更加诱人。当汤汁能轻松地挂在鱼身上,呈现出一种亮泽的琥珀色,就可以关火了。我从来不用水淀粉勾芡,因为我觉得好的红烧鱼,它的汤汁应该是鱼肉本身的胶质和调料充分融合后自然形成的浓稠,那种粘稠感,带着鱼的鲜香,才是真功夫。

最后,将烧好的鱼小心翼翼地盛入盘中,将锅中剩余的浓郁汤汁淋在鱼身上,撒上一把碧绿的葱花,再点缀几根香菜(可省略),一盘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红烧草鱼就大功告成了。

第一次烧这道菜,是小学四年级。那会儿我妈下班晚,我从书本上照猫画虎,结果把鱼煎得稀巴烂,汤汁黑乎乎的,一股子酱油味儿。我妈回来一看,没骂我,只是笑了笑,然后挽起袖子,把那锅失败的鱼重新加工了一番,最终竟然也勉强能入口。从那以后,我才真正开始跟着我妈学做菜,才知道厨房里很多道理,都是得用失败和耐心换来的。

我也有过因为心急,把鱼皮煎糊的经历;也有过调料放得没轻没重,要么咸得发齁,要么淡得没味的时刻。但正是这些“翻车”经历,让我一次次调整,一次次思考,最终才有了我这套自认为“最对味儿”的红烧草鱼做法。它不复杂,但每一个步骤都带着我对这道菜的理解和情感。

很多人喜欢在红烧鱼里加豆腐、加土豆,或者放很多剁椒。我承认那些做法也各有风味,但对我来说,红烧草鱼的精髓,就是那一口鱼肉的醇厚和酱汁的浓郁。加了太多其他的配料,鱼肉本身的鲜美就会被冲淡,那种纯粹的,带着点儿烟火气的家常味道,反而会变质。

所以,下次你再想做红烧草鱼的时候,别急着图快,也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创新”迷惑了眼。找一条好鱼,用心去处理,细心去烹饪,你一定会发现,这道简单的家常菜,蕴藏着多少深厚的味道和温暖的故事。我常说,做菜不光是填饱肚子,它更是把日子过成诗的过程。一口鱼肉下肚,那鲜香醇厚,那汁浓味美,简直能把人魂儿都勾出来。这才是,我心里,真正的红烧草鱼。

红烧草鱼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