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煲鸡汤的做法

煲鸡汤的做法

煲鸡汤的做法

冬日里,或者哪怕只是寻常的一个午后,只要屋子里忽然飘起那股子似有若无的鸡汤香,我的心立刻就能安下来。这玩意儿,说起来是道菜,在我心里,更像是一种温暖的记忆、一种治愈的力量。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总能把人从浮躁里拽出来,踏踏实实地感受到生活最本真的美好。

说起煲鸡汤,这世上大概有千百种做法,粤式的清甜、东北的豪迈、川味的辛辣,各有各的好。但我呢,几十年的厨房摸爬滚打下来,最爱的还是那种返璞归真、带着点老祖宗智慧的家常味道。不是我固执,是有些东西,它真的就是越简单、越纯粹,越能直抵人心。

选鸡,这可是第一道关卡! 你想啊,汤是鸡的灵魂,鸡不好,汤自然差了一大截。我呀,对那些养殖场里几个月就出栏的“速成鸡”总提不起兴趣。它们肉是嫩,可那股子鲜味,总是欠缺了些厚重。要煲出真正能滋润到心坎里的汤,我的首选永远是那只在乡下跑跑跳跳、吃了些年头的老母鸡。甭管它是不是看起来有些“柴”,皮下脂肪也不见得多厚,但它骨头里的那种醇厚、肉质里的那种韧劲,才是煲汤的底气。有时候运气好,能碰到带了鸡油的,那更是宝贝,别嫌弃,这可是汤里最天然的香气来源,绝对比你后面加的任何油都要“正”。如果买不到老母鸡,退而求其次,乌鸡也行,颜色是黑了点,但滋补效果和鲜味都很不错。三黄鸡嘛,我一般留着做白斩鸡,煲汤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鸡买回来,别急着下锅。首先要给它“净身”。我通常会把鸡切成大块,这样方便操作,也能让里面的血水更快地出来。然后,最重要的步骤来了:飞水。这可不是随便一焯了事,里头有大学问。我的方法是,把鸡块冷水下锅,水里可以放几片,再淋上一点点料酒,用小火慢慢地把水烧开。看着锅里慢慢浮起一层灰扑扑的浮沫,那都是腥味和杂质,要耐心等待,让它们充分冒出来。水开之后,再继续滚个两三分钟,看到浮沫越来越多,就可以关火了。

捞出鸡块,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细致活儿。一块一块地用温水,不是冷水哦,是温水,把鸡块冲洗干净。特别是鸡皮和骨头连接处那些凝固的血污、淋巴块,甚至是一些细小的绒毛,都要仔仔细细地冲洗掉。这个步骤,看起来麻烦,却是汤色清亮、味道纯正的关键。那些说自家鸡汤总是浑浊、有腥味的,八成就是这一步没做到位。洗干净的鸡块,沥干水分,放在一边备用。

配料方面,我崇尚“少即是多”的原则。不是说不能加别的,而是别让它们抢了鸡汤的风头。我家里煲鸡汤最常放的,就是几片切得厚厚的老姜,它们能很好地去腥提香。再来就是几颗饱满的红枣和一小撮枸杞。红枣能带来一丝自然的甘甜,枸杞则是画龙点睛的亮色,也能增添些许温润。有些人喜欢加党参黄芪什么的,那当然是更滋补的药膳汤,我偶尔也会做,但要论家常、论那股子纯粹的鲜味,我还是更偏爱最简单的姜、红枣、枸杞组合。

至于那些往鸡汤里放玉米胡萝卜冬瓜甚至香菇的,我不是说不行,但那已经不是我心目中最纯粹的鸡汤了,更像一道炖菜。汤里有了这些蔬菜,味道会变得复杂,带上蔬菜的甜味,可能会掩盖掉鸡肉本身的那份醇厚。如果你非要加,我的建议是,等鸡汤煲到快出锅的时候再放,让蔬菜保持一点点嚼劲,也别让它们把鸡汤变成“大杂烩”。不过我一般都拒绝,原汤原味才是王道。

所有准备就绪,我们就可以开始煲汤了。我通常用的是一个砂锅,因为它聚热、保温的效果特别好,最适合慢悠悠地熬汤。把洗净的鸡块放进砂锅,把切好的老姜片、红枣也一并放进去。最重要的来了:加水。一定要一次性加足冷水! 记住,是冷水,不是热水。冷水能让鸡肉的鲜味和营养随着水温的升高慢慢地释放出来,如果用热水,肉的表面会迅速凝固,鲜味反而不容易出来。水量要没过鸡肉一大截,因为煲汤是个漫长的过程,水分会蒸发掉不少。我的经验是,大概是鸡肉高度的两倍。

好了,大火烧开!看到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你可能会发现,又有一点点浮沫冒出来了,这些都是残余的浮沫,要趁着水滚的时候,用勺子撇掉,让汤面变得清澈。撇干净之后,立刻转最小的文火,注意,是文火,小到锅里只有细微的“虾眼泡”,就是那种非常细小、若有若无的气泡,而不是翻滚的大泡。盖上盖子,就让它在那里,静静地,慢慢地,熬出它该有的味道。

煲汤的时间,对我来说,是个修行。它考验的是耐心。我通常会煲至少2个小时,如果时间允许,煲到3个小时甚至更久,那汤汁的浓郁程度和胶质感会更上一层楼。就让那股子香气,一点点地,漫无目的地,充满整个屋子。这期间,你可以去干别的,但心里总会惦记着那锅汤。偶尔去厨房看一眼,用勺子轻轻翻动一下,确保没有粘锅,但不要频繁开盖,以免香味和水蒸气流失。

快要关火前半小时,把洗净的枸杞放进去,让它在汤里舒展,释放一点点甜意。

直到最后,临近关火的时候,才轮到最重要的调味品出场——。是的,只有盐! 很多新手习惯在煲汤一开始就放盐,这其实是个误区。盐会使蛋白质凝固,导致鸡肉变硬,鲜味也无法充分释放到汤里。所以,一定要在汤煲好、关火前几分钟,再根据自己的口味,一点点地加入海盐(我喜欢用海盐,味道更柔和)。尝一下,觉得味道正好,就大功告成了。

有些“专家”喜欢往鸡汤里加味精或者鸡精来提鲜,这在我看来,简直是对一锅好汤的亵渎。一锅用料扎实、火候到位的鸡汤,它本身的鲜味就已经足够丰富和纯粹了,根本不需要那些工业化的添加剂来画蛇添足。那份鲜,是来自骨头里、肉质里的天然馈赠,不是用粉末就能轻易模仿的。

你看这桌子,我家每次煲鸡汤,都会把不同做法的特点和我的经验总结一下,给朋友们参考。

特点/食材 我的家常煲鸡汤(推荐) 粤式清补汤(常见) 东北炖鸡(差异化)
鸡肉选择 老母鸡(首选)、乌鸡;注重骨肉醇厚 三黄鸡走地鸡;追求肉质嫩滑、汤色清亮 散养鸡、笨鸡;肉质紧实,更重炖烂
基础配料 老姜红枣枸杞;简单纯粹 常见如淮山玉竹党参等滋补药材 蘑菇、粉条、土豆等炖菜配料
飞水处理 冷水下锅,彻底撇沫,温水冲洗干净;非常强调 通常也会飞水,注重汤色清澈 通常直接下锅,或简单焯水
煲煮时间 2-3小时;小火慢炖,注重胶质和醇厚感 1.5-2.5小时;更追求汤色清澈和食材原味 1-2小时;以肉烂入味为主
调味时机 临出锅前加盐;追求原汁原味 临出锅前加盐;强调原味 出锅前调味,可能加酱油、八角等调料
汤色口感 醇厚,微微泛黄,有时带点胶质感,鲜而不腻 清澈,甘甜,滋润 汤汁浓郁,带有食材混合的风味
风味特色 自然、纯粹、带着家的味道,适合滋补和日常 清甜回甘,滋补养生,食材搭配讲究 咸香入味,更偏向菜肴而非纯粹的汤
个人评价 ❤️❤️❤️❤️❤️(我的最爱,无与伦比的舒适感) ❤️❤️❤️❤️(很健康,但少了一点点“野性”) ❤️❤️(更像菜,不太算纯粹的汤)

你看,这表格也只是个参考,煲汤嘛,到最后都是各花入各眼。

出锅的鸡汤,汤色金黄清澈,不是那种乳白浑浊的。盛一碗,先不急着喝,让那股子带着姜味、枣香、鸡肉醇厚的蒸汽扑面而来,深深地吸一口,连肺腑都觉得熨帖了。然后,小心翼翼地舀一勺,先尝汤,那份鲜,是清澈的、不带一丝杂质的,滑过舌尖,直抵喉咙,最后在口腔里留下淡淡的甘甜和回味。再夹一块鸡肉,虽然煲了那么久,但因为选材得当,肉质依然不散,带着筋道,蘸不蘸酱油都可以,我喜欢就着原汤吃,感受那股子浸润到骨子里的鲜。

这煲鸡汤,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它更是我厨房里的一个“避风港”。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者家里有人不舒服,亦或是纯粹想给家人一份简单的温暖时,我都会不自觉地走进厨房,开始这一场关于耐心和爱的“仪式”。看着那锅汤在炉子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听着那细微的声音,嗅着那弥漫开来的香气,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满足。它不花哨,不张扬,却像一位默默守护的老朋友,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你最温柔的慰藉。

这,就是我家煲鸡汤的故事,也是我对厨房、对生活,最朴素也最深情的表达。不求惊艳四座,只愿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都能用这碗汤,温暖你。

煲鸡汤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