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铜锣烧的做法

铜锣烧的做法

说起来铜锣烧,多少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不是哆啦A梦那个蓝胖子?每次看它掏出铜锣烧,双眼放光,一副“人间值得”的模样,我就忍不住想,这小东西到底有什么魔力?后来自己在家做了,才算真正参透了。它啊,魔力就在于那一圈焦糖色的边缘,暖烘烘的饼身,还有咬下去瞬间,舌尖触到的那种弹软、湿润,带着蜂蜜特有的温柔香气,再配上沙沙甜甜的红豆沙,嗯,那才叫一个踏实,一个完满。

我做铜锣烧,是有点“老顽固”的,总觉得外头买来的,要么太甜,要么口感不对。要么面粉味太重,要么像块死面饼,完全没有那种“呼吸感”。所以,但凡想吃,我都是自己动手。这道点心,看着简单,其实每个环节都藏着小讲究,差一步,可能味道就天壤之别了。

咱们先说说那面糊。这可是铜锣烧的灵魂。我向来坚持,做烘焙这东西,鸡蛋必须是室温的。你从冰箱里直接拿出来,一跟糖、油混合,乳化效果就差好多,面糊容易有颗粒感。所以,提前半小时把鸡蛋放桌上暖和暖和,这是第一步。

我通常用两个大鸡蛋,配上细砂糖。细砂糖溶解快,能让面糊更细腻。有些人喜欢用蜂蜜直接代替一部分糖,我觉得可以,但别全用蜂蜜,不然颜色太深,甜度也太高,反而会盖过蛋香。我的经验是,大约总糖量的三分之一用蜂蜜替换,就已经足够提香增色了。我还会偷偷加一小撮香草精,就那么几滴,能让鸡蛋的腥味完全消失,留下的只有温柔的香气,这也是我个人极力推荐的“小秘诀”。

把鸡蛋打散,记得,只是打散,别打发了,我们不需要打发的那种蓬松,我们要的是面糊自身的细腻和弹韧。然后加入细砂糖和蜂蜜,手动搅打到糖完全溶解。这一步急不得,得有点耐心,直到液体变得微微发白,有点粘稠感。这时候,你可以凑近闻闻,是不是已经有一股很舒服的甜香了?

接着是粉类。我个人更倾向于低筋面粉。中筋也不是不行,但低筋做出来的饼皮会更软,更细腻,那种“咬一口陷进去”的感觉,只有低筋能给。面粉一定要过筛,而且是多过几次。这可不是什么多此一举,面粉经过反复过筛,会变得非常蓬松,和蛋液混合时不容易结块,面糊也就更容易达到顺滑的状态。我还会加一小撮泡打粉,别太多,一点点就好,它能帮助饼皮产生那种细密的气孔,让口感更松软,更有“空气感”。泡打粉的量,大概是面粉重量的1%到2%,多了会有股化学味,得不偿失。

粉类过筛后,分两次加入蛋液里。第一次加一半,用刮刀或者蛋抽,轻轻地、从底部往上翻拌,直到没有干粉。动作一定要轻柔,千万不能画圈搅拌,那样会把面粉的筋性搅出来,最后烙出来的饼皮会发硬,像嚼口香糖。第二次加入剩下的面粉,继续轻柔翻拌。这时,面糊会变得有点浓稠,但仍是流动的状态。

到了我心中的“重中之重”环节了:醒发。大部分人可能混完面糊就直接烙了,但我跟你说,这简直是暴殄天物!面糊混好后,用保鲜膜盖好,至少静置30分钟,最好能静置一小时。有时间的话,放冰箱冷藏一晚,第二天再用,那效果简直是脱胎换骨。静置的过程,面粉中的面筋会得到充分的舒展和水合,同时泡打粉也会开始作用,让面糊内部产生细微的气泡,这样烙出来的饼皮才会Q弹、湿润,且富有弹性。你看那些日式甜点大师,哪个不是对手工面糊的醒发时间极度考究的?

趁着面糊醒发的功夫,咱们聊聊内馅。经典的铜锣烧,当然是红豆沙。我呢,偶尔也会图省事买现成的,但如果时间允许,我更爱自己动手做。自己做的红豆沙,甜度可以控制,而且能保留红豆特有的沙沙口感和清香。

我的自制红豆沙秘诀:

1. 红豆提前一晚泡发,这能大大缩短烹煮时间。

2. 第二天,把泡好的红豆加足量的水,用压力锅压30分钟,或者普通锅煮到红豆开花、软烂到用手一捏就碎的程度。

3. 沥掉多余的水分,趁热用勺子或者压泥器压成泥状。喜欢细腻口感的,可以过筛去除豆皮。我个人喜欢带点豆皮的,觉得更有风味和质感。

4. 热锅,加入适量无盐黄油或者色拉油,再倒入红豆泥。小火,不停翻炒。

5. 分次加入细砂糖,炒匀,直到糖完全融化,红豆泥变得越来越浓稠,能抱团。这一步需要耐心,炒到红豆泥收水,变得非常干爽,不粘锅底,就差不多了。炒得越干,保存时间越长,口感也越沙。最后可以加一点点盐提味,或者几滴香草精增香。

馅料选择 口感特点 制作难度 推荐场景 我的“偏见”
传统红豆沙 沙甜绵密,豆香浓郁 中等 经典,百吃不厌 无法替代的灵魂
抹茶红豆沙 清新微苦,层次丰富 稍高 搭配日式茶饮 偶尔尝鲜,不常做
卡仕达酱 奶香浓郁,顺滑香甜 较高 孩子喜欢,冷藏风味更佳 太西式,与铜锣烧不搭
芋泥馅 软糯清甜,饱腹感强 中等 喜欢芋头的可尝试 也还不错,但红豆是王道

面糊醒发好了,红豆沙也备好了,是时候烙饼了!

烙铜锣烧,一口不粘锅是关键。我有一口用了多年的平底不粘锅,已经培养出了感情,烙出来的饼子很少翻车。开小火,非常小非常小的火,不能急,这是烙出完美颜色的保证。锅热后,用厨房纸巾沾一点点油,擦拭一下锅底,抹匀,薄薄一层就好,甚至可以不加油,只要你的不粘锅足够给力。

用勺子舀一勺面糊,从锅的中心垂直倒下去,面糊会自然摊开成圆形。别晃动锅子,也别用勺子去抹平,让它自然形成就好。这才能得到那种边缘略带厚度,中心平整的形状。看着面糊慢慢地在小火上加热,边缘逐渐凝固,表面开始冒出细密的小气泡,越来越多,当气泡破裂,形成一个个小孔,并且表面也变得不再湿润,就可以准备翻面了。

这翻面的时机,得靠点经验。太早了,饼皮还没定型,容易破;太晚了,底部颜色会太深,甚至烤焦。我的小窍门是,当饼皮表面大部分气泡都破裂,只剩中间一小块还微微湿润的时候,用刮刀轻轻铲起边缘,如果能轻松铲动,并且底部呈现出漂亮的焦糖色,就可以大胆翻面了!轻轻一翻,另一面继续烙大概三十秒到一分钟,直到两面颜色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第一张饼通常是“小白鼠”,用来测试锅的温度和火候,所以颜色不太完美是正常的。别沮丧,总结经验,下一张会更好。烙好的饼皮,要立刻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防止水分流失变硬。

当饼皮都烙好,微微放凉,就可以组合了。取一张饼皮,抹上厚厚的红豆沙,再盖上另一张饼皮,用手轻轻捏合边缘,让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铜锣烧。我喜欢稍微用力压一下,让豆沙能均匀地分布到边缘,这样每一口都能吃到馅料。

刚做好的铜锣烧,热乎乎的,饼皮是极致的软糯,豆沙的甜香和饼皮的蜂蜜蛋香完美融合,咬下去,嗯,就是那种简单的幸福感。它不像某些复杂的法式甜点那么华丽,也没有戚风蛋糕那般轻盈,但它有自己的踏实和温暖。是那种下雨天,窝在沙发里,配一杯热茶,或者配一杯冰牛奶,就能把一整天的小烦恼都熨帖平整的治愈系甜点。

我自己做,从来不会拘泥于配方上的克数,总会根据当天鸡蛋的大小,面粉的吸水性,甚至自己的心情,做一些微调。比如心情好,蜂蜜就多放一点,让那股甜香更浓郁;心情有点小沮丧,就多加几滴香草精,让温柔的味道来抚慰。这,大概就是自家烘焙的乐趣和魅力吧,它不是冷冰冰的化学实验,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创作。

我把制作铜锣烧的过程,当成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时光。从鸡蛋慢慢打散,到面粉轻轻过筛,再到面糊静静醒发,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专注。当厨房里开始弥漫着面糊被加热后特有的甜香,那种带着焦糖和蜂蜜的暖意,简直能把整个屋子都熏得甜丝丝的。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哆啦A梦为什么那么爱它了。它不只是一块饼,它承载着记忆,承载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它就是,生活里那些触手可及的小确幸啊。

铜锣烧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