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鱼翅这东西,说起来总带着那么点儿“家宴压轴”的贵气,仿佛是过年过节才舍得搬出来的老物件。可在我这儿,它早就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了,更像是一位老朋友,虽然伺候起来要费些工夫,但它回报你的,是旁人难以体会的满足和那种实实在在的鲜美。我算是跟干鱼翅打过不少交道了,从刚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如今的游刃有余,其中的弯弯绕绕,真能写成一本小册子。
要说这干鱼翅,最要紧的,就是泡发。这一步是基石,基石打不好,后面费再大的劲儿也都是白搭。市面上鱼翅种类繁多,有金钩翅、群翅、勾翅、脊翅等等,我偏爱那种散翅,特别是沙排翅,筋骨感足,泡发出来形态漂亮,吃起来胶质感也更浓郁。选的时候,要看它干不干爽,闻有没有异味,最理想的是色泽自然偏黄,筋络分明,看起来就知道是“正经人家”出品的。那些过于洁白或带着怪味的,劝你还是别碰,多半是经过不正当处理的。
泡发可不是简单扔水里就行的。我有个“三冷三热”的心得。
首先,是冷水浸泡。拿到干鱼翅,先用清水稍微冲洗一下表面的浮尘,然后找个大点儿的容器,用纯净的冷水完全浸没它。记住,水量一定要足,让鱼翅有充分舒展的空间。这一步非常考验耐心,得至少泡上24小时,甚至更长,取决于鱼翅的厚薄和种类。我通常会把容器放进冰箱冷藏室,每隔4-6小时就换一次水。换水的目的,一是保持水质清洁,二是带走鱼翅释放出的杂质和腥气。你看,这就像老中医的慢炖细熬,急不得。
等鱼翅变得有点软韧,稍微能弯曲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一次煮发了。把泡软的鱼翅捞出来,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准备一个不锈钢锅(别用铁锅,会氧化),放足量的水,加入几片厚厚的老姜和几段葱白。水开后,放入鱼翅,转小火,保持水面微微沸腾,盖上盖子,煮个30-45分钟。这一步是为了进一步去除腥味,并让鱼翅的纤维组织开始松弛。火候不能大,大火容易把鱼翅煮烂,导致胶质流失。
煮完后,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关火,让鱼翅在锅中带着原水,自然冷却至少4-6小时,最好是过夜。这叫做“焖发”。热胀冷缩的原理在这里发挥了奇效,鱼翅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吸收水分,变得饱满。冷却后捞出,你会发现它已经比之前软了不少。
这时候,你需要检查一下鱼翅,有的会有一些残存的沙粒、硬骨或者膜衣,用小刀或牙签小心翼翼地剔除干净。特别是那些鱼翅顶端的小硬结,一定要彻底清理掉,不然会影响口感。这是个细致活,得心平气和地干,边清理边感受鱼翅的质地,像个雕塑家打磨自己的作品。
清理干净后,再次重复冷水浸泡。这次的冷水浸泡,时间可能不会像第一次那么长,但同样要勤换水,直到鱼翅变得完全柔软,富有弹性,摸上去像果冻一样Q弹,并且闻起来只有淡淡的海洋气息,没有丝毫腥味。泡发好的鱼翅,体积会比原来膨胀好几倍。我通常会泡到它用手轻轻一捏就能轻松断开,但又不是一碰就烂的状态。
如果泡好的鱼翅暂时不吃,可以把它沥干水分,用保鲜膜分装好,放入冰箱冷冻。这样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但最好还是尽快食用,口感风味会更好。
泡发是门学问,做法则是创意和经验的结合。鱼翅本身没什么味道,它就像一块高级海绵,等着吸收你赋予它的鲜美。所以,好的高汤是鱼翅料理的灵魂。我通常会提前一天用老母鸡、金华火腿、猪皮、干贝和干香菇熬制一锅浓郁的上汤,小火慢炖至少4小时,直到汤色金黄、胶质满满。这汤,才是鱼翅真正的底气。
我最常做的,也是我家人最爱吃的,是红烧鱼翅。不是那种一碗汤汁勾得浓稠得化不开的类型,我更喜欢清爽中带着浓郁,能尝到鱼翅本身的鲜滑。
泡发好的鱼翅,要先再次焯水。锅中烧开水,放几片姜和少许料酒,水沸后放入鱼翅,快速汆烫一分钟,捞出沥干。这一步是为了进一步去腥,让鱼翅的孔隙打开,更好地吸收后面的汤汁。
接下来是炒制:
取一只砂锅,里面放少量猪油(猪油炒出来特别香!)、姜片和葱段,小火煸炒出香味。然后,我喜欢放几片花菇,或者提前泡发好的野生竹荪,它们自身的鲜味会给鱼翅锦上添花。稍微炒香后,倒入准备好的高汤,没过鱼翅。接着调味,我一般会用蚝油、生抽、少许老抽上色、冰糖提鲜,再加一点点米酒。
这一步的调味,我的原则是宁淡勿浓。鱼翅是要吃它的本味和高汤的鲜味,过多的调料会喧宾夺主。如果用的是金华火腿熬的高汤,那咸味基本足够了,只需要少量调味品点睛即可。
汤汁烧开后,放入沥干的鱼翅,转小火慢炖。盖上盖子,让它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细密的泡泡,炖煮大约30-40分钟。炖煮的时间要根据鱼翅的厚薄和个人喜欢的口感来定。我喜欢炖到它软糯中带着一点点弹牙,不是那种入口即化的绵软,而是能感受到胶质的存在。期间要时不时地翻动一下,防止粘底。
炖好之后,尝一下味道,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再微调。然后,我会用湿淀粉水勾一个薄芡,让汤汁稍微变得浓稠,能均匀地包裹住鱼翅。勾芡的量要控制好,只求汤汁挂碗,不求粘稠如浆。最后,淋上几滴香油,撒上一点点白胡椒粉,就大功告成了。
出锅时,那锅里翻腾的鱼翅,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热气腾腾地冒着鲜香。我喜欢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先夹一块鱼翅,入口那种滑嫩胶弹,汤汁的鲜香瞬间在口腔里炸开,高汤的醇厚与鱼翅的清雅完美融合,真是鲜美得令人咂舌。再舀一勺汤汁浇在米饭上,那滋味,真让人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
说起来,做这道菜,我曾有过一次“惨痛”的经历。那时刚学着做,心想泡发嘛,热水肯定快。于是,图省事儿直接用热水泡,结果可想而知,鱼翅直接“散架”了,煮出来不是一整块的胶质,而是稀里哗啦一锅碎片。当时真是哭笑不得,一锅好食材就这么毁了。从那以后,我对冷水泡发就有了近乎固执的坚持,再也不敢偷懒。所以啊,很多时候,厨房里的经验,都是从一次次的失败里头摸爬滚打出来的。
也有人喜欢用鲍汁来做鱼翅,那又是另一种风味,更加浓郁厚重,适合那些“重口味”的朋友。但我个人觉得,好的鱼翅,用纯粹的高汤和少许调味,更能凸显它本身那种清雅而绵长的鲜味。它本身就是主角,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辞藻去修饰。
在我看来,做这道菜,与其说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如说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与食材的磨合。从干瘪的鱼翅,到Q弹饱满的成品,每一步都是耐心和细致的体现。而当家人围坐一桌,品尝着这道费心烹制的佳肴时,那份满足和幸福感,才是我这厨房里最宝贵的“秘诀”。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餐桌上凝聚家人情感的纽带,是那些寻常日子里,闪着光的小小仪式感。每当看到他们吃得开心,我心里那点儿烹饪的劳累,瞬间也就烟消云散了。所以,如果你也想在家尝试,别怕麻烦,耐心一点,它真的会给你带来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