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蚝油生菜的家常做法

蚝油生菜的家常做法

这道蚝油生菜,说起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大概就是家常菜里头“最没技术含量”那一挂的代表吧?可我跟你说,真要把它做好了,做出那种菜叶子碧绿发亮、根茎爽脆、汁水浓稠鲜甜、咬下去带着若有若无蒜香的感觉,那可真没几个人能做到位。好多人随随便便一做,端出来一盘子水唧唧、菜叶子软趴趴、味道寡淡又有点生涩的玩意儿,还自我感觉良好。每次在外面餐馆看到菜单上的蚝油生菜,我心里都要嘀咕一下,这钱花得值不值,八成儿又是个糊弄事的。

我呢,跟这道菜算是有点儿“较劲”的历史。小时候家里常做,但记忆里就是那副水不拉几的样子,除了蚝油的咸甜,没啥层次感。长大了自己学做菜,想着这玩意儿多简单啊,照着菜谱一葫芦画瓢,结果还是那个鬼样子。后来琢磨、请教、又瞎试错,总算悟出点门道。它看似简单,实则处处都是细节,每个环节都偷不得懒。今天就来跟你絮叨絮叨,在我这儿,一盘合格甚至称得上优秀的蚝油生菜,该是咋弄出来的。

头一样儿,也是最要命的,就是这生菜的选择和伺候。千万别图便宜买那种蔫头耷脑的。好的生菜得看着水灵灵的,叶片够脆,菜头摸着也瓷实。拿回家来,外层不太好的叶子剥掉,里头的,特别是那些嫩芯儿,可宝贝着呢。洗的时候得温柔点,别跟洗衣服似的搓,尤其菜叶子跟根茎连接的地方容易藏泥沙,冲洗干净就行。关键中的关键来了:怎么把菜上的水弄干?这绝对是决定成败的第一步。带着太多水的生菜下锅,焯水时间不好控制不说,后续怎么做它都容易出水,把酱汁全稀释了。饭店里可能有甩水机,咱家里没那条件,我的土办法是:洗干净后,一颗一颗拎起来,使劲儿甩!或者用干净的厨房纸、纱布把菜叶子上的水尽量吸干。不夸张地说,为了这盘生菜不水,甩到胳膊酸是常有的事儿。有次我甩得太用力,差点儿把菜叶子甩飞出去,我妈看了直乐,说我跟菜较上劲了。可没办法,这点“矫情”是必须的。

接下来是焯水。这步也不能马虎。锅里烧宽水,水里头得下点料。放一勺盐,再滴几滴食用油,这个放盐放油的细节特别重要。盐能给菜底味,油呢,能在菜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减少营养流失,最主要是能让焯出来的生菜颜色碧绿碧绿的,看着就有食欲,不会发黄。水一定要烧到滚开,然后把生菜一股脑儿(或者分批,看你锅有多大)丢进去。焯水的时间嘛,就是个“闪电战”!眼睛得盯紧了,菜叶子颜色变深绿,变软但还没完全塌架,根茎看着也略微软了一点点,立马捞出来!这过程短到可能就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取决于生菜的嫩度和你家炉子的火力。宁可差点儿生,也绝不能焯过头。焯过头的生菜,叶子就垮塌塌的,没了灵魂。捞出来之后,我个人不太喜欢再过冰水,因为那样又要多一道让菜吸水的工序。我的做法是直接捞到一个沥水篮里,再快速沥干水分。这时候沥水篮底下能看到淅淅沥沥流下不少水,对了,就是要尽量去掉这些水。

菜沥水的时候,咱来弄酱汁。蚝油生菜的“蚝油”是主角,但这蚝油怎么用,也是有讲究的。市面上的蚝油牌子太多了,味道差别挺大。我个人偏爱李锦记的旧庄蚝油,或者海天的。它们的蚝油味更纯正浓郁一些。但光用蚝油肯定是不够的,会死咸。我的秘诀在于炸蒜勾芡

先说炸蒜。准备多一些的大蒜,剥皮剁成蒜末。别怕蒜多,这菜的灵魂一部分就是蒜香。锅里倒点油,油量要比平时炒菜稍微多一点,大概能没过大部分蒜末的样子。油烧到六七成热,把蒜末丢进去。用中小火慢慢煸炒,炒的过程中蒜末会先变白,然后慢慢变成金黄色,炸蒜就是要炸到蒜末微微金黄,刚开始飘出那种焦香的时候。注意看火,这玩意儿一下就糊!一旦颜色到位,立刻连油带蒜末一起盛出来!这个炸好的蒜末和蒜油,香得你想直接拌饭吃。炸过的蒜末,没有生蒜的辛辣刺激,只剩下醇厚的蒜香和一点焦脆的口感,跟蚝油是绝配。有些人喜欢用生蒜末,甚至焯完菜直接淋蚝油撒点生蒜末,恕我直言,那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生蒜味太冲,压住了蚝油的鲜甜,而且口感也不对。

接着是做酱汁。用刚才炸蒜剩下的底油(如果油太多可以倒掉一部分),或者另起锅。我的习惯是用炸蒜的那个锅,省事儿。锅里不用太热,把蚝油倒进去,量自己掌握,看你有多少生菜,一般来说,小半碗到大半碗蚝油的样子。然后兑水,不是白水!最好用刚才焯生菜的热水,或者高汤,没有就用开水,千万别用凉水。水和蚝油的比例,大概是 1:1 到 1.5:1,看你想要酱汁浓一点还是稀一点。这个得凭经验。把蚝油和水搅匀,然后加入一点点白糖提鲜,可以加一点生抽增加复合鲜味(但别多,蚝油本身够咸),如果喜欢颜色深一点点可以加几滴老抽(但不建议多,容易盖住蚝油本味)。把调好的汁儿烧开,让它咕嘟咕嘟冒泡,闻着鲜香味儿就上来了。这时候,把刚才炸好的金黄蒜末(留一点点出锅撒)和炸蒜的油一起倒进酱汁里,搅匀。让蒜香充分融入酱汁。

最后一步,勾芡。很多人做蚝油生菜不做勾芡,或者勾得太稀太厚。好的勾芡是让汁水能薄薄地、均匀地附着在生菜上,锁住味道,让菜叶看起来油亮油亮的,有“挂汁”的效果。用一点点玉米淀粉或者土豆淀粉,用凉水化开,调成水淀粉。把锅里的酱汁烧开,转小火,一边用勺子搅动汁水,一边少量多次地把水淀粉淋进去。淋一点,搅匀看看浓稠度,不够再淋。直到汁水变得略微浓稠,提起勺子,汁水能挂在勺子上,但又不是糊状,有点像融化的蜂蜜那种感觉,就差不多了。这个度要自己感觉,宁可稀一点也别太稠。勾好芡,把火稍微开大一点点,让汁水再滚一下,关火。

把前面焯好、沥干水分的生菜整齐地(或者随性地)摆在盘子里。然后,把锅里热腾腾、带着金黄蒜末的浓稠酱汁均匀地、淋在生菜上。那一下,汁水裹着菜叶,蒸汽带着蒜香冒上来,视觉、嗅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盘子底部也许会有一点点汁水流下来,但绝不会像没处理好的那样,菜躺在一滩水里。最后,把我之前说的留出来一点点炸好的蒜末,撒在生菜最顶上,增加一点点焦脆的口感和更直接的蒜香。

瞧瞧,同样是蚝油生菜,从选菜、洗菜、甩水、焯水、炸蒜、调汁、勾芡到淋汁,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每个细节都影响最终呈现。我甚至可以给你拉个简单对比表,让你看看这“糊弄事”和“认真做”的区别:

环节 普通做法 (糊弄事) 我的做法 (认真做) 效果对比 (通常情况)
生菜处理 洗洗直接用,水淋淋的 仔细洗,用力甩干/吸干水分 菜不水,汁能挂住 vs. 菜出水,汁被稀释
焯水 开水烫一下,时间随意 宽水加盐加油,水开快烫,几十秒,迅速捞起 颜色翠绿,口感爽脆 vs. 颜色发黄,口感软塌或生涩
蒜处理 用生蒜末直接淋/搅匀 大量蒜末用油炸至金黄,连油带蒜入汁 蒜味醇厚,香气立体 vs. 蒜味辛辣刺激,香气单一
酱汁调配 蚝油加水搅匀/直接用 蚝油+热水/高汤+糖+生抽+炸蒜末及油,烧开 鲜甜醇厚,有层次感 vs. 死咸或寡淡
勾芡 不勾或随意勾,太稀或太稠 适量勾芡,汁水浓稠度适中,能挂住菜叶 汁水能均匀裹住菜叶,卖相油亮 vs. 汁水稀薄或过于黏稠
最终呈现 菜在水里泡着,叶子软塌 菜叶翠绿油亮,根茎爽脆,底部少量汁水 卖相差,口感水,味道淡 vs. 卖相佳,口感好,味道浓郁

你看,区别就在这些地方。多花个几分钟,多注意几个细节,出来的东西判若云泥。

这道菜对我来说,不止是盘简单的家常菜。它是那种,一个人吃饭时,炒个鸡蛋,弄个这盘生菜,就能吃得舒舒服服的。是那种,不想大动干戈做饭,又想吃点绿的时候,它能快速登场解馋的。也是那种,宴客时摆在桌上,虽然朴素,但如果做得好,懂行的人一尝就知道你的用心。我记得有次有个朋友来家里吃饭,他平时不怎么吃青菜的,勉强夹了一筷子我做的蚝油生菜,眼睛一亮,问我这菜怎么做的,他说怎么外面吃到的都跟你做的不一样。那一刻,我就觉得我在这道菜上花的这些心思,值了。

所以啊,别小看了蚝油生菜。它简单,但绝不敷衍。它考验的,恰恰是一个厨子(哪怕是家里的煮妇煮夫)对食材的尊重,对细节的把控,以及那份想把普通东西做到最好的心意。下次做蚝油生菜时,试试我说的这些个细节秘诀?也许你会发现,你做出来的,完全是另一盘菜了。

蚝油生菜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