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娃娃菜,这东西真是家里的常青树。没灵感的时候,冰箱里有它就觉得踏实。不像有些绿叶菜,稍微放两天就蔫头耷脑的,娃娃菜生命力顽强点儿,而且那股子清甜劲儿,怎么做都出错不了。
我家最常做的就是蒜蓉炒娃娃菜,或者叫它蒜香娃娃菜。这道菜看似简单到没朋友,但里头真有些小门道,做好了,比很多大鱼大肉还勾人。那些外面馆子里炒得水了吧唧、没滋没味的蒜蓉娃娃菜,简直是暴殄天物。在我看来,炒娃娃菜,灵魂就两个字:火候和蒜。
先说选菜吧。别觉得都叫娃娃菜就一样。你去菜场或者超市,拿起来捏捏看,要瓷实,要沉甸甸的,那种摸起来松松垮垮的,水分可能就不够了,炒出来容易发柴。叶子要绿生生的,菜头切口要新鲜,没有发黄发蔫的迹象。有时候会看到叶子边缘有点点黑或者黄,那种尽量别拿,说明不够新鲜或者受冻了。买回家,如果不是马上吃,用报纸或者厨房纸松松地包一下放冰箱,能多放几天。
处理娃娃菜,我一般不把整颗劈成两半然后唰唰切丝。那样洗的时候容易藏泥,而且口感也不太均匀。我喜欢先把外层不太好的叶子剥掉,然后从根部开始,一片一片掰下来。根部连接的地方比较硬,可以稍微切掉一点。掰开的叶子,要一片片认真冲洗。你知道吗,有时候娃娃菜的叶子缝里会藏着小虫子或者泥沙,一片片洗才放心。洗干净后,重点来了,一定要把水分尽量甩干。这个很关键!水分太多,下锅一炒就出水,变成煮菜而不是炒菜了,味道就淡了,口感也软塌塌的。家里有甩干器的可以用那个,没有的话就耐心点儿,一片一片地甩,或者放在筛网里沥水,甚至可以用干净的厨房纸吸一下。别偷懒哈,这几分钟的功夫决定了菜的“生死”。
洗好沥干水分的娃娃菜,怎么切呢?这取决于你想做什么样的口感。如果你想炒得快,受热均匀,可以像我一样,把比较大的叶子斜着切成段,菜帮子(就是下面比较硬的白色部分)和菜叶子分开放。菜帮子需要多炒一会儿,菜叶子不耐炒。但是,说实话,我家吃这菜通常没那么讲究,我嫌麻烦的时候,直接整个娃娃菜就竖着切成四瓣或者六瓣,然后每瓣再横切成几段,这样炒出来有些是整片叶子,有些是段,口感会有点层次,也挺好的。看心情,看赶不赶时间。
接下来就是下锅了。炒蒜蓉娃娃菜,油不能太少。舍得放油是这道菜好吃的基础之一。我偏爱用猪油炒素菜,那股子天然的香气是植物油给不了的。如果没有猪油,用菜籽油或者花生油也行,味道会比较足,而且这两种油耐高温,适合大火快炒。油下锅,先别急着放蒜。锅要烧得够热,冒一点点青烟儿最好。这样菜下锅才能瞬间锁住水分,不会软趴趴。
油温上来了,先放蒜末。蒜是这道菜的灵魂,量一定要足!平时炒别的菜,可能意思意思放几瓣蒜就行了,但炒娃娃菜,你得狠狠心,至少放上半个甚至一个蒜头剁成的蒜末。我喜欢用刀背把蒜拍扁,再随便剁一剁,这样蒜的香味更容易释放出来。蒜末下锅,用中小火慢慢煸炒,直到闻到浓郁的蒜香,而且蒜末边缘开始变成微微的金黄色。千万别炒焦了,炒焦的蒜是苦的。这个过程大概就几十秒,得盯着点儿。
蒜香一出来,立刻把菜帮子先倒进去,快速翻炒十几二十秒,让菜帮子先接触高温,稍微变软一点。然后,把菜叶子也一股脑儿倒进去。这时候,立刻转大火!大火快炒!听到锅里传来“滋啦滋啦”的响声,这感觉就对了。用锅铲快速翻动,你会看到原本体积很大的娃娃菜瞬间就变软、塌陷下去。这个过程也就一两分钟,别炒太久!炒久了菜就出水了。
看到菜叶子变软,颜色变得深绿发亮,就可以开始调味了。我家最喜欢的调味方式是:蚝油、一点点生抽、盐和一点点糖。蚝油是提鲜的关键,它的鲜味和蒜香特别搭。生抽主要是增加一点酱香味,不用多。盐用来调咸度,这个得自己尝着放。为什么要放糖呢?这是我的一个小“秘诀”。娃娃菜本身就有点甜,放一点点糖不是为了吃出甜味,而是为了提鲜,能把娃娃菜本身的清甜吊出来,让味道更有层次感。这一点点糖下去,你会发现整个味道都“活”起来了。
调味料放进去后,继续大火快速翻炒,让调味料均匀地裹在娃娃菜上。这时候锅里可能会有一点点汤汁出来,没关系,继续翻炒让它稍微收一收。有些人喜欢勾芡,让汤汁浓稠地裹在菜上,看起来油亮油亮的。我觉得勾个薄芡也挺好,特别是用蚝油调味的时候,芡汁能更好地附着。但如果不想麻烦,不勾芡也完全可以,只要别炒出太多水就行。
整个炒制过程,从蒜末下锅到出锅,也就三四分钟的事儿。速度一定要快!这样炒出来的娃娃菜,蒜香味浓郁,口感还是脆生生的,带着股回甘,而不是那种软烂的。盛出来,油亮亮的,看着就特有食欲。
当然,娃娃菜还有别的做法。比如香菇扒娃娃菜,通常是先把娃娃菜和泡发好的香菇一起稍微焯水或者煎一下,然后用蚝油、酱油、糖、淀粉等调一个浓稠的汁,把娃娃菜和香菇放进去煨煮入味。这种做法的娃娃菜口感会比较软糯,汤汁也更浓厚,适合喜欢下饭的朋友。
还有娃娃菜粉丝汤,这个更简单,开水下娃娃菜和粉丝,煮软了加盐、胡椒粉、一点香油,清清淡淡的,肠胃不舒服或者想吃点素的时候特别熨帖。有时候我还会放点海米或者干贝进去,那个鲜味能把汤的档次提上来。
我之前也尝试过用更清淡的方式做蒜蓉娃娃菜,比如少放油,或者不放蚝油,只用盐和蒜。说实话,味道就寡淡很多了。やっぱり(毕竟是)家常菜,有时候该放的料就得放,该用的油就得用,那才是记忆里、胃里最熨帖的味道。我妈总是夸我炒的蒜蓉娃娃菜比她自己炒的还香,秘诀可能就在于我蒜放得多,火够大,还放了那么一丁点儿糖吊味儿吧。
这道菜承载了我不少厨房里的回忆。第一次炒它,手忙脚乱,火开得不够大,结果炒出了一锅水煮娃娃菜,家人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自己心里别扭了好久。后来慢慢琢磨,看网上各种教程,结合自己的经验,才摸索出这套“大火猛攻+足量蒜+一丢丢糖”的组合拳。现在,这道菜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有时候加班回家累了,不想弄复杂的,随便扒拉两下,一盘热乎乎、香喷喷的蒜蓉娃娃菜就上桌了,配碗米饭,那感觉,比什么山珍海味都治愈。它不只是一盘菜,更是忙碌生活里一点确定的小幸福。
如果你也喜欢吃娃娃菜,下次不妨试试我的这个做法,蒜多一点,火大一点,再悄悄放一咪咪糖,说不定就能炒出让你惊艳的家常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