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吐司面包的做法

吐司面包的做法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不是超市里切片面包冰冷的塑料袋手感,也不是面包店里那种精确到克、完美到有点疏远的标准品。我说的是,你亲手从一堆散漫的面粉、几滴牛奶、一点点糖盐和看似不起眼的酵母小颗粒开始,看着它们一点点变成柔软、有弹性,最后在烤箱里膨胀、着色,散发出那种独一无二的、暖烘烘的、带着麦子原始香气的——自家烤出来的吐司面包。

这玩意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真不简单,里头藏着不少“磨人小妖精”一样的细节。我跟它较劲了好多年,从一开始烤出能当凶器使的“砖头”,到勉强能吃但口感发干的“木头”,再到现在,终于摸索出了一个自己觉得最舒服、成功率最高、而且烤出来是真真正正能拉丝、放两天依然绵软的方子。今天不藏私,就跟你唠唠我是怎么折腾出这口软乎乎的自家吐司的。

我的“秘诀”里头,最关键的一步,绝对是汤种 (Tangzhong)。别小看它,这玩意儿简直是面包界的“作弊器”,能让你的吐司脱胎换骨。简单说,就是把一部分面粉和液体(我喜欢用牛奶,更香更软)提前加热,让淀粉糊化。这糊化的淀粉就像个小海绵,能在面团里锁住更多水分,所以烤出来的面包特别湿润、柔软,而且放凉了也不容易变硬。

做汤种,我的比例是:高筋面粉 20克,牛奶 100克。就这小小一份,就能做出一个450克的标准吐司。把它俩搅匀了,小火在炉子上加热,得不停地搅,看着它慢慢变浓稠,像稀饭一样,表面出现纹路,温度到65°C左右就行。关火,用保鲜膜贴着汤种表面盖好,防结皮,然后就放一边,让它彻底凉透。这步骤可以头天晚上做好放冰箱冷藏,用的时候更方便。

主面团的部分,我的配料是这样的:

食材 用量 备注
高筋面粉 230克 面包的骨架,蛋白质含量高的更好
细砂糖 30克 提供风味,也是酵母的食物,别减太多
海盐 3克 提升风味,控制酵母发酵,一定不能少
即发干酵母 3克 我用这种,方便,活性稳定,别直接碰盐糖
全蛋液 40克 增加风味和柔软度
牛奶 60克 液体总量看面粉吸水性调整
汤种 全部(约120克) 灵魂所在,必须凉透
无盐黄油 25克 最后放,给面包带来香气和更好的组织

你看,配料其实挺家常的。但每一份量都是我反复试验后觉得最平衡的。尤其那个糖,我知道有人为了健康想少放,但太少了,面包风味差不少,发酵也受影响。至于盐,更是“点睛之笔”,没有它,面包就是寡淡的。

开始揉面了。我是用厨师机,省力气。先把除了黄油之外的所有东西,包括完全冷却的汤种,一股脑儿倒进搅拌盆。牛奶的量可以先放60克,感觉干了再一点点加。面粉的吸水性差别挺大的,得灵活。低速搅合到没有干粉,成一个比较湿黏的面团。

接下来就是揉面 (Kneading) 这个体力活(或机器活)的关键时刻了。先中低速搅打个六七分钟,面团会变得光滑一些,有点筋性了。这时候,把室温软化好的无盐黄油加进去。软化是关键,太硬搅不进去,太稀面团又容易油塌塌的。我通常是提前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把黄油从冰箱拿出来,用手指轻轻一按能按出坑来就差不多。

加了黄油后,一开始面团会油乎乎的,甚至有点散,别慌,继续搅打。随着黄油被吸收,面团会逐渐变得非常有弹性、光滑。这时候就要调到中高速了。耳朵听着机器的声音,眼睛盯着面团的状态。它会从黏在盆底,慢慢地能被搅面钩带起来,然后拍打盆壁,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这就是面筋在形成了。

判断面团揉到位没,有个经典方法叫手套膜 (Windowpane Test)。揪一小块面团,用手指慢慢地、温柔地撑开。如果能撑出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膜,就像撑开一个气球或者手套一样,而且边缘是比较光滑不容易破裂的,恭喜你,面筋就到位了。如果一撑就断,断面是锯齿状的,说明还得继续揉。这个阶段,是我觉得最神奇的时刻之一,看着面团从一个黏糊糊的家伙,变得如此有生命力,那种感觉真的会上瘾。

揉好的面团,表面是光滑细腻的。团圆了,放进一个抹了薄薄一层油的大盆里,盖上保鲜膜或者湿布。接下来就是一次发酵 (First Proof/Bulk Fermentation)。这个步骤,温度和湿度很关键。理想状态是温度26-28°C,湿度75%左右。家里没有专业的发酵箱?没关系。我最常用的土办法是:烤箱不插电,底部放一碗热水,把面团盆放进去,关上烤箱门。热水的蒸汽能提供湿度,烤箱的密闭空间能保温。大概需要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看你的室温和酵母活力。发酵好的标志是:面团体积变成原来的两倍大,用手指蘸点面粉,轻轻戳一下面团表面,如果形成的凹陷不回弹或者缓慢回弹,就说明发好了。如果马上回弹,还需要再发;如果戳下去面团塌陷了,说明发过头了。这个戳洞测试,也是需要一点经验去判断那个“缓慢回弹”的状态。

发酵好的面团拿出来,别粗暴地揉,要温柔地排气 (Degassing)。就像给气球放气一样,轻轻地按压、折叠,把面团里的空气压出来,但别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面筋破坏了。排好气的面团,我的习惯是分割成三等份(做山形吐司),或者不分割直接滚圆(做平顶吐司)。我更偏爱山形,觉得烤出来更好看。将面团滚圆,盖上保鲜膜,让它们中间醒发 (Bench Rest) 个15-20分钟。这个休息时间很重要,能让面筋松弛下来,待会儿整形的时候才不会回缩得厉害。

中间醒发好,就该整形 (Shaping) 了。这是决定吐司组织是否均匀细腻的关键。我通常是取一个面团,轻轻擀成长舌状或者椭圆形,擀的时候尽量擀掉里面的气泡。然后从一端开始,把它卷起来 (Roll),卷紧一些,但别暴力。第一次卷好后,盖上保鲜膜,让它再休息个5分钟(可省略,看面团状态,如果回缩厉害就休息)。接着进行第二次擀卷。这次擀得更长一些,宽度要跟你的吐司模具差不多。然后从一端开始,再次把它紧紧地卷起来 (Roll Tightly),收口处捏紧。卷得紧,烤出来的吐司内部组织才不会有大空洞。整形好的面团,收口朝下,并排放进涂了油(或者垫了烘焙纸)的吐司模具里。

然后就是二次发酵 (Second Proof/Final Proof)。这次发酵是让面团在模具里膨胀到位。还是放到温暖湿润的地方。如果是山形吐司,发到面团顶部距离模具顶端大约1-1.5厘米高就可以了。如果是带盖的平顶吐司,发到模具的八九分满。这次发酵通常需要40分钟到1个小时,依然看温度和湿度。你可以不时地观察一下,别发过头了,发过头了进烤箱容易塌陷。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烘烤 (Baking) 环节了!提前15-20分钟预热烤箱,这是必须的,烤箱温度不稳定,吐司受热不均匀,轻则上色不好,重则影响膨胀。我的烤箱,经过多次磨合,烤吐司的温度设定是:上火160°C,下火190°C,烤30-35分钟。不同烤箱脾气不一样,这个温度只是我的参考,你得根据自己的烤箱去调整。平顶吐司带盖烤可以上火下火都设180-190°C。

山形吐司进烤箱后,头十分钟,看着它慢慢膨胀,长高,像个生命一样在舒展,那画面特治愈。大概烤个15-20分钟,表皮颜色会上来了。如果发现上色太快,快烤焦了,赶紧盖一块锡纸。烤够时间后,戴上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把吐司从烤箱里拿出来。

刚出炉的吐司,热气腾腾,金黄色的表皮,轻轻按压有弹性,底部敲起来是中空的“咚咚”声。赶紧把吐司从模具里倒出来,放在晾网上晾凉 (Cooling)。这一步也特别重要,别急着切!吐司内部的温度很高,还在进行最后的熟成。如果热的时候就切,容易切塌,而且内部组织会发黏。耐心点,等它彻底凉透,最好是放到中心温度降到室温。我家通常等不及彻底凉透,温温的时候就切了,因为那个时候撕开内部组织,看着拉丝的效果,闻着那股温暖的面包香,真的太诱人了!

切开吐司,柔软得像棉花一样,组织细腻,均匀,轻轻一撕就能拉出长长的丝。配上一片冰凉的黄油,或者抹上果酱,甚至就这么什么都不加,咬上一口,满满都是自己劳动的香甜和满足感。

这做吐司的过程,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做出一个面包,它是一种修行,一种与自己、与食物、与时间相处的仪式。揉面时的专注,发酵时的等待,烘烤时的期盼,每一步都教会我耐心。而且,当你把这亲手做的、带着炉火余温和麦子香气的吐司端上桌,看家人朋友吃得津津有味时,那种幸福感,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失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酵母没活过来,有时是面筋没揉到位,有时是发酵过了头,烤出来塌了或者硬了。每次失败都让我更仔细地去想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慢慢地,你就会对自己的面粉、自己的烤箱、自己的手法越来越熟悉,就像认识一个老朋友一样。

所以,如果你也心痒痒想自己做面包,别犹豫,试试看。也许第一次不完美,但相信我,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你会烤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让人惊艳的吐司。那感觉,真好。

吐司面包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