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厨房里,能让人心甘情愿洗油锅的,这道菜绝对算一个。说起来,这菠萝古老肉啊,听着名字就透着一股子怀旧的劲儿,好像是小时候外头馆子里的高级货,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自己在家做,一开始真是没少折腾,特别是怎么把那肉炸得外酥里嫩,酱汁怎么调得不甜不齁,酸甜平衡得恰到好处,可花了我不少心思。
先说这肉吧,里脊当然可以用,但时间一长容易柴。我试验来试验去,发现还是梅花肉最衬这道菜。它带一点点肥筋,炸过后不会像纯瘦肉那么干,口感特别好,咬下去是嫩的,汁水能锁在里头。切的时候,别小气,切成大约两三厘米的方块,块太小炸出来就剩个壳了。切好的肉块,就得开始腌制了。简单点,一点盐、一点点糖提鲜、料酒去腥是必须的。我还会放几片姜、几瓣蒜,抓匀了,再倒一勺生抽,最后滴几滴油,锁住水分。就这么安安静静地放那儿,至少得二十分钟,让它慢慢入味。
腌肉的时候,就可以准备配菜和酱汁了。配菜嘛,标准配置是新鲜菠萝、彩椒(黄的红的绿的都来点,颜色才好看嘛)和洋葱。洋葱切块,彩椒也切成跟肉差不多大的菱形片。菠萝如果是新鲜的,切块后一定要用淡盐水泡一泡,据说能去涩味,而且吃起来更甜。如果是罐头菠萝,那省事儿多了,沥干水分就行。但说实话,新鲜菠萝的香气和口感是罐头比不了的,多一步处理也值当。
酱汁是这道菜的灵魂啊!不是随便倒点番茄酱就行了的。得有个黄金比例。我摸索出来的,是一个比较平衡的配方,不会过分甜腻,也不会酸得扎嘴。基础是番茄酱、白醋(或者米醋)、白糖。生抽提鲜,一点点老抽上色(可省略),再加点水淀粉勾芡用。为了让味道更丰富一点,我有时候会悄悄加一小勺 Worcestershire sauce(喼汁),别问为什么,试了你就知道,它能让整个酱汁的味道更醇厚,带一点点说不出的层次感。
酱汁比例这东西,真是得自己上手试,找到最合自己家口味的那个点。不过我可以给个我家的基础参考,这是我在厨房里试验无数次后得出的心得:
调料 | 大约比例 (以大勺计) | 备注 |
---|---|---|
番茄酱 | 3 大勺 | 基础风味,要用品质好点的 |
白醋/米醋 | 2 大勺 | 酸度来源,白醋更纯粹,米醋更柔和 |
白糖 | 2.5 – 3 大勺 | 甜度,根据个人喜好调整 |
生抽 | 1 大勺 | 提鲜 |
老抽 | 几滴(可选) | 上色用,别放多 |
Worcestershire | 0.5 大勺(我的秘诀) | 提味增香 |
清水 | 约 5-8 大勺 | 调节浓稠度 |
玉米淀粉 | 1 大勺 | 最后勾芡用,需要先用水化开 |
这个表只是个大概,实际操作时,你可以先按照这个比例调一个小碗酱汁出来,尝尝味道,觉得酸了就加糖,甜了就加醋,淡了加点生抽。水淀粉要最后再用,别提前倒进去。
肉腌好后,就是最关键的挂糊和炸制了。这层“衣服”穿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口感。有人用面粉,有人用玉米淀粉,有人用面包糠。我喜欢用面粉和玉米淀粉混合,大概 2:1 的比例吧,这样炸出来既有蓬松感,又够酥脆。先把肉块在混合粉里打个滚儿,让表面都沾满粉。然后,我的小诀窍来了:快速在打散的蛋液里蘸一下,再回炉到粉里再滚一圈。蛋液能让粉更好地附着,而且炸出来颜色更金黄,口感也更丰富。抖掉多余的粉,就准备下锅了。
炸肉得用中小火,油温不能太高,大概七成热吧,就是筷子放进去周围会冒出均匀的小泡。一块块把肉放进去,别一次倒太多,容易粘连,也降油温。炸到肉块表面凝固,微微发白有点变色,就可以捞出来了。这时候的肉还没完全上色,也还没达到极致的酥脆。这只是第一次炸,目的是炸熟。
想吃到那种咬下去“咔嚓”一声的酥脆感?复炸是绝对不能省的步骤。把油温升高,升高到大概八九成热,就是油面开始微微冒烟那种程度。把刚才炸过的肉块重新倒回锅里,快速炸个二三十秒,顶多一分钟。眼看着肉块表面变成漂亮的金灿灿,立刻捞出来沥油。听听那声音,滋啦滋啦的,带着一股子肉的香气,你就知道这第一关算是闯过去了。
炸肉的同时,另一个锅也别闲着,准备炒酱汁。锅里留一点点底油,先放洋葱块和彩椒块煸炒一下,炒出香味儿,颜色也更鲜亮。不用炒到全熟,因为后面还要和酱汁一起加热。彩椒和洋葱稍微变软,就把菠萝块也扔进去,随便翻两下。
这时候,就是酱汁登场的时候了。把之前调好的酱汁(水淀粉除外)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转中小火慢慢熬。你会看到酱汁从稀变稠,颜色越来越深,冒着那种透亮油汪汪的光泽。时不时搅一下,防止糊锅。等酱汁煮开,冒着咕嘟咕嘟的小泡泡,感觉浓稠度差不多了,把玉米淀粉水(记得用之前再搅匀)倒进去,快速推匀。酱汁会瞬间变得更浓稠,形成一层漂亮的玻璃芡。
酱汁熬好,配菜也热乎着,炸好的肉块就等着这一刻了。关火!或者把火调到最小最小,迅速把炸好的肉块倒进酱汁里,用铲子快速翻炒,让每一块肉都均匀地裹上酱汁。记住,速度一定要快,最好是颠锅,而不是慢慢翻。动作慢了,肉块吸了酱汁的湿气,酥脆的外壳就软掉了,前头那些努力可就白费了。整个过程就是让酱汁“挂”在肉块和配菜表面,而不是让它们浸泡在里面。
好了,大功告成!盘子里装好米饭,把这裹着油汪汪酱汁、闪着光的古老肉码上去。彩椒的红黄绿、菠萝的明黄、肉块的金棕色,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夹一块,趁热赶紧往嘴里送。一口下去,先是外层酥脆的口感,接着是梅花肉的软嫩,然后番茄酱的酸甜、醋的香、糖的甜瞬间在嘴里炸开,伴随着菠萝的果香和微酸、彩椒和洋葱的清甜,层次丰富得不得了。酸酸甜甜的,特别下饭,也特别开胃。
做了这么多次,这道菜在我家每次上桌都是最快被消灭的。那种自己亲手把各种看似不搭的食材,通过火候和调味的魔法,变成一道让人惊艳的菜,感觉特有成就感。尤其是在厨房里忙活,闻着油锅的香气,听着酱汁冒泡的声音,最后端出锅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这不只是盘菜,更是一种生活里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是家常味道里藏着的一点点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