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油条的做法和配方

油条的做法和配方

厨房里,要说有什么能让我一大早从被窝里挣扎出来,带着那么一股子劲头儿,那多半不是为了什么复杂的法式酥皮,也不是什么耗时耗力的炖肉,而是那几根其貌不扬、却油光锃亮、香气扑鼻的油条。在我心里,油条这东西,是带着魂儿的。它不光是一口嚼头,一抹豆浆的温柔相伴,更承载着许多关于清晨、关于家里、关于那些年我们追逐过早点摊儿的记忆。外面卖的油条,说句实话,总是少了那么点“心意”。那口感,要么硬邦邦地像根棍儿,要么软趴趴地一捏就扁,更别提有些为了追求蓬松而过量添加的各种东西,吃起来总觉得胃里不踏实。于是,好多年前,我就一头扎进了“自制油条”这个坑,不夸张地说,那是跌跌撞撞,各种歪瓜裂枣都炸出来过,才摸索出了今天想跟您聊聊的这些门道。

要做出外面那层酥脆、里面却空心拉丝、带着面粉和油香的油条,绝不是简单地把面粉和水搅合搅合扔油锅里就行的。这其中,门道深着呢。

先从 选材 说起。面粉,这是油条的骨架。我试过高筋,也试过低筋,最终还是觉得 中筋面粉 最合适,就是家里常用的那种普通面粉。但要是你家只有高筋面粉,也别死心,可以稍微掺一点点淀粉,比如玉米淀粉,这样能降低一下筋度,让炸出来的油条更蓬松,而不是死硬。我个人的配比,更倾向于纯中筋。我喜欢它炸出来那种韧中带软的口感,嚼起来有筋骨,却不费牙。

接下来是 “发”的艺术。这油条啊,要是光靠酵母,那出来的就不是油条,更像是炸面包。油条要蓬松,靠的是 复合膨松剂。这其中有三样宝贝:酵母无铝泡打粉小苏打

为什么要用无铝泡打粉?这点我特别较真。早些年很多小摊为了追求那种极致的蓬松感,会用含铝的泡打粉,但长期摄入铝对身体不好,所以现在大部分家庭用的都是无铝配方了。小苏打呢,它和泡打粉一起,能在受热后迅速释放气体,让油条在油锅里瞬间膨胀。而酵母呢,它提供的是一个缓慢的发酵过程,让面团产生风味,并增加一定的延展性。

关于这三者的比例,我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总结出了一个屡试不爽的配方,供您参考(当然,您也可以根据自家面粉的吸水性、环境温度湿度做微调):

食材 比例(以面粉1斤计)
中筋面粉 500克
温水 300-320毫升
酵母 5克
无铝泡打粉 8克
小苏打 3克
5克
食用油 15克

水量是个关键,面团要比平时做馒头包子的面团 更软一些、更湿一些。记住,是软,但不是稀得像面糊。如果面团太硬,炸出来的油条会很实,不空心。

和面,这步是油条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通常是把所有粉类(面粉、泡打粉、小苏打、酵母、盐)先混合均匀,然后分次加入温水,一边加一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加入食用油,用手揉。这里有个特别的讲究:油条的面团,不需要像揉馒头一样揉得特别光滑,甚至不需要“三光”。因为它要的是松软和延展性,而不是特别强的筋度。我的做法是: 大致揉成团,表面粗糙点没关系,然后盖上保鲜膜, 醒发20分钟

20分钟后,你会发现面团稍微有些湿润,表面看起来有点松弛了。这时,用手沾点油,开始 “揣面”。这个“揣”字很形象,就是用手把面团往里折叠,再用手掌根部轻轻地压下去,转个方向再折叠、再压。重复这个动作大概5-6分钟,你会明显感觉到面团变得光滑细腻,而且弹性十足。这是让面筋舒展,同时避免过度揉搓产生太多强韧的面筋。

揣好面后,再次盖上保鲜膜,然后,我的 “秘诀” 来了: 放进冰箱冷藏室,低温慢速醒发一整晚。是的,没错,我坚持认为,低温慢发酵出来的油条,口感和风味是常温快速发酵无法比拟的。它能让面团充分熟化,产生更复杂的香气,同时让面团筋度更均匀地发展。第二天早上取出来的时候,面团已经膨胀到两倍大,表面有很多细小的气泡,闻起来有淡淡的酸香,但不是那种发酸的馊味,是面粉特有的醇厚香气。

第二天早上,从冰箱里取出面团, 不要揉,不要揉,不要揉!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如果再揉,好不容易形成的内部气孔和松弛的面筋就全毁了。轻轻地把面团放在撒了薄薄一层面粉的案板上,用手掌轻轻地把它按压成长方形的面片。这个面片厚度大概在0.5-0.8厘米左右,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用刀或者刮板把面片切成大约2厘米宽的长条。切的时候要干净利落,不要拉扯。

接下来是 油条的造型。取两条面片,叠在一起。用筷子在叠好的面片中间轻轻地压一下,压到底,但不要压断。压好后,提起两端,稍微拉长,然后轻轻地拧一下,让它看起来像个麻花一样。这里要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把面团里的气泡都挤出去。我有个小习惯,就是拉的时候,稍微用力甩一下,感觉会更直更漂亮。

油炸,这是决定油条成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让人兴奋的一步。家里做油条,油一定要舍得,至少要能没过油条的一半。我一般用 玉米油或者菜籽油,因为它们的烟点高,味道也比较中性,不会抢了油条本身的香气。

火候是重中之重。 油温必须达到180℃-200℃。怎么判断?如果你有厨房温度计,那是最好。如果没有,可以扔一小块面团进去,如果面团能立刻浮起来,并且冒出均匀密集的小泡泡,说明油温差不多了。如果面团沉底不浮,说明油温不够,油条会吸油变硬;如果面团一下子就焦了,说明油温太高,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

当油温达到标准,就可以把造型好的油条, 轻柔地 放进油锅里了。一次不要放太多,给它们留足膨胀的空间。油条一下锅,你会看到它几乎是瞬间膨胀起来,像变魔术一样,变得白白胖胖。用筷子 勤翻动,让它受热均匀,颜色金黄。炸到两面金黄,体积明显膨胀,用筷子敲击有清脆的声音,就可以捞出来了。

捞出来的油条,最好放在沥油架上,下面垫上厨房纸,吸掉多余的油。看着它们从锅里捞出,油光锃亮,冒着热气,那股子面粉和油香混合的独特味道扑面而来,真是怎么闻都闻不够。

还记得我第一次成功炸出空心大油条的时候,那真是比过年还高兴。当时儿子刚睡醒,迷迷糊糊地被香味引到厨房,看到那一锅金灿灿的油条,眼睛都亮了。他拿起一根,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外酥里软,带着温热的面香,满足地眯起了眼睛,说:“妈妈,你炸的油条比外面买的都好吃!”就这一句话,我感觉之前所有的失败和汗水,都值了。

我们家吃油条,最经典的搭配就是豆浆,还得是那种自己磨的浓浓的豆浆。把油条浸泡在温热的豆浆里,让它吸饱了豆浆的香甜,咬一口,那种油香、豆香、面香交织的口感,简直能把人魂儿都勾走。有时候也会配上白粥或者豆腐脑,各有各的风味。

当然,油条这东西,是吃个新鲜劲儿,刚出锅的最好吃。要是放凉了,口感就会差很多。所以每次做,我都会控制好量,基本都是现炸现吃。

有人问,这么麻烦,外面买不是更省事吗?或许是吧。但亲手揉面、感受面团的每一次变化,看着它从一个平凡的面团,经过发酵、油炸,最终变成金黄酥脆的油条,这其中的成就感,是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而且,当你知道每一口油条都是由最放心、最简单的食材,经过你亲手打理出来的,那种踏实和安心,也是无可替代的。这不只是一道早餐,它更像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一种对传统味道的坚守,和一份沉甸甸的爱。不信,您也试试?别嫌麻烦,真的,这人间烟火味儿,值得您折腾一回。

油条的做法和配方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