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拔丝山药的做法

拔丝山药的做法

[拔丝山药的做法]

提起拔丝山药,我总能想起小时候过年,厨房里那股子油炸食物特有的香气和甜甜的糖味儿混杂在一起,勾得我心痒痒。那会儿,家里能吃上一盘拔丝山药,简直比压岁钱还让人兴奋。筷子夹起一块,蜜糖似的丝儿能拉出老长,一颤一颤地在空中划出金色的弧线,那时候觉得这简直是世上最神奇的魔法。现在,我自个儿成了厨房里的掌勺人,这道菜也成了我家餐桌上的“保留节目”。它可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菜式,但要做出那种透亮如琥珀、入口即化的脆甜,同时又能拉出细如蝉翼的丝儿,里头的门道,可比你想象的要多上好几分。

很多人觉得拔丝就是把糖熬融了浇上去,太简单了。嘿,我要是跟你说,光是山药的挑选,就决定了这道菜一半的成败,你信不信?我这些年用各种山药试了个遍,最后才死心塌地地认准了 铁棍山药。那种普通菜市场里卖的又粗又胖的脆山药,它含水量高,淀粉少,炸出来发硬,外头挂了糖浆,里头还是水唧唧的,根本没那种“外酥里糯”的魂儿。而 铁棍山药,尤其是那种细细长长、带着点点棕色斑点、摸起来硬邦邦、手感沉甸甸的,那才叫对味儿。它的淀粉含量高,水分适中,炸出来蓬松酥软,特别容易挂糖,而且口感细腻,丝毫没有渣滓感。去买的时候,别嫌它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土气,那才是正宗的好货。挑的时候,得仔细看看有没有虫眼儿,掐一下表皮,坚挺不发软,掂量一下手感,越沉越好,说明密度大、水分足。

处理山药可得小心翼翼,特别是对那些皮肤敏感的朋友。山药皮里头的黏液含有皂角素,碰到皮肤会奇痒无比,那滋味儿,简直是厨房里的小刑罚。所以,我的第一条“铁律”就是:处理山药,务必戴上手套! 哪怕是洗碗用的那种橡胶手套都行,别嫌麻烦,不然一晚上你都得挠个不停。削皮时,我习惯用刮皮刀,尽量削薄,再把山药切成 滚刀块,或者那种粗细均匀、筷子头大小的 手指条。块头千万别太大,不然炸不透,里头还是生硬的;也别太小,那样容易炸焦,还不好挂糖。切好的山药块儿,赶紧泡进清水里,防止它氧化变色,毕竟谁也不想吃一盘黑乎乎的拔丝山药,对吧?

接下来就是炸山药了。这一步,用油的种类和油温的把控,直接决定了山药的口感。我通常选用 玉米油 或者 葵花籽油,这些油味道清淡,不会抢了山药和糖浆的风头。油要多放一些,能没过山药块儿的量最好,这样炸出来的山药颜色均匀,受热也更均匀。把油烧到 七八成热,也就是油面冒着青烟,放一小块山药进去,能迅速浮起来并冒出密集的小泡泡,就差不多了。这时候把沥干水分的山药块儿分批次下锅,别一股脑儿全倒进去,那样油温会骤降,山药炸不酥。

炸山药的过程是个耐心活,急不得。刚下锅的时候,用漏勺轻轻拨动几下,防止粘连。然后转成 中小火,慢慢地炸,时不时地翻动一下,让每一面都受热均匀。你得看着它,从白生生渐渐变得淡黄,再到金黄,最后呈现出一种诱人的焦黄色。这期间,你能听到油锅里滋滋啦啦的欢快声响,闻到山药的淀粉香气被油温激发出来,那股子香,是食物被高温洗礼后特有的魅力。炸到山药块儿表面 金黄酥脆,用筷子轻轻一敲,能感觉到外壳的硬挺,就差不多了。捞出来,放在铺了厨房纸的盘子里沥油,让它稍微降降温,也把多余的油脂吸掉。炸得好的山药,外层是焦脆的,里头却依然绵软,咬一口,能清晰地感觉到层次感。

重头戏来了——熬糖。这是拔丝山药的灵魂,也是最考验功力的一步。我个人是 水拔法 的忠实拥趸,虽然油拔法听起来更“高大上”,但水拔法对新手更友好,成功率高,而且熬出来的糖浆更清亮,不容易发黑。我用的是 冰糖,特别是那种小块的碎冰糖,或者直接用冰糖粉,比白砂糖熬出来的糖浆颜色更透亮,口感也更醇厚,不容易反沙。

我的黄金比例是 糖和水的比例大约是2:1。比如,用100克冰糖,就配50毫升水。把冰糖和水一同倒入干净无油的锅里(这一点很重要,锅里有一丁点儿油都会影响糖浆的质量)。先开 中小火,让冰糖慢慢融化,全程要用木铲或硅胶铲轻轻搅动,防止糊底。你会看到糖浆从冒大泡,到大泡变小泡,泡泡也越来越密集,颜色也从透明变得微微发黄,像啤酒泡沫一样。这时候,就得把火调到 极小火,甚至直接关火,利用余温继续熬。

这一步,眼睛要盯紧了,鼻子也要闻着。糖浆会慢慢变得浓稠,颜色也从淡黄转向 琥珀色,并且冒出的泡泡会变得非常细腻,如同泡沫般涌动。当你用铲子舀起一点糖浆,往回倒,能看到糖浆像瀑布一样连续地往下流,并且能在空气中拉出细细的丝,这时候就离成功不远了。我有一个屡试不爽的 小秘诀:在糖浆即将熬好,颜色变成琥珀色,开始能拉丝的瞬间,迅速滴入 几滴白醋。别多,几滴就够,它能很好地抑制糖浆返沙,让糖丝更亮,而且还能提亮糖浆的颜色,让成品看起来更有食欲。加入醋后,快速搅匀,立刻关火。

现在,就是考验速度和手速的时候了!把刚才炸好的山药块儿一股脑儿倒入熬好的糖浆锅里,用铲子迅速、轻柔地翻拌,让每一块山药都均匀地裹上晶莹剔透的糖浆。动作要快,因为糖浆冷却得也很快,慢了就凝固了。翻拌均匀后,赶紧趁热把山药盛出来,码在事先抹了油或者在盘底稍稍沾了点水的盘子里。抹油是为了方便取食,沾水则能避免糖浆粘底。

拔丝山药端上桌,那可真是一道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夹起一块山药,蜜糖似的丝儿能拉得老长,细如游丝,在灯光下闪着迷人的光泽,那种成就感,真是妙不可言。吃的时候,旁边最好准备一碗 冰水,夹起来的山药块儿在冰水里迅速蘸一下,糖丝会立刻凝固变脆,入口是咔嚓一声脆响,接着是山药温热软糯的甜蜜,冰火两重天的口感,再配上那带着焦糖香气的甜,简直能让人幸福得眯起眼睛。

这么多年,做这道菜失败的次数,我可比成功次数多得多。最早的时候,不是把山药炸得外焦里生,就是糖浆熬得不是焦糊就是返沙,整个一锅粘稠的泥巴。后来慢慢琢磨,一点点摸索油温,一次次实验糖水比例,才有了今天这套还算拿得出手的“私房绝技”。记得有一次,我妈吃着我做的拔丝山药,一边连连点头,一边说:“这味道,跟你姥姥做的,几乎一模一样了。”那一刻,我心里那个暖和劲儿啊,比吃多少山药都甜。

其实拔丝山药这东西,它不仅仅是一道甜点,更是承载了许多关于家的回忆和温暖。每次做它,我都会想起那些围坐在一起的家人,那些欢声笑语,那些被糖丝拉长的美好时光。它就像是一种厨房里的魔法,把普通的食材变成了甜蜜的惊喜,也把平淡的日子点缀得熠熠生辉。所以啊,别怕麻烦,别怕失败,只要你带着那份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心意,去厨房里折腾,去感受那些烟火气,你做出来的,就一定是最有温度、最让人回味的拔丝山药。

拔丝山药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