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笋的家常做法

笋的家常做法

提到“笋”,尤其是春天里冒尖的那几茬,我这人呐,骨子里那股子“老饕”的劲儿就彻底被点燃了。不夸张地说,每年我能从三月初盼到清明,再盼到谷雨,就为了那一口脆生生、鲜掉眉毛的滋味。有人喜欢“腌笃鲜”里那份醇厚,有人钟情“笋干烧肉”的绵长,但我最心水、最觉得能把笋本身那股子清雅劲儿发挥到极致的,还得是简简单单的油焖笋。别看它名字里带着个“油”字,做得好了,那是油而不腻,把笋的鲜甜烘托得淋漓尽致,简直是春日餐桌上的“白月光”。

我琢磨这道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些年刚学做饭那会儿,也跟着菜谱依葫芦画瓢,结果呢?不是笋吃起来发涩,就是颜色灰扑扑的,没精打采,更别提那股子鲜甜劲儿了。后来,跟一位江南老阿姨学了几招,又自己反复摸索,才算悟出门道。其实,越是这种看似简单的家常菜,越是考究细节,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选笋。这笋啊,讲究一个“嫩”字。市面上常见的有毛笋、雷笋,春季我偏爱雷笋,因为它更细嫩,剥皮后出肉率也高些。挑的时候,要选那些笋节紧密,外壳带点泥土芬芳,根部没有明显发白发硬的。轻轻掐一下根部,如果能轻松掐动,说明嫩;如果硬得像石头,那多半是老了,再怎么烧也吃不出那个“脆”劲儿。我有个小癖好,就是把笋拎在手里掂量一下,沉甸甸的,感觉水分足,通常错不了。那些看起来又干又轻的,十有八九是放久了。

剥笋皮也大有学问。很多人怕麻烦,直接从根部往上撕,结果撕掉一大半能吃的部分,肉疼啊。我的做法是,先用刀在笋尖划一刀,深度大概能切开笋衣即可,然后沿着刀口往下撕,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笋肉。剥好的笋,白白胖胖的,闻起来带着股泥土的清新和植物的甘甜,那一刻,心里的期待值简直要爆棚。

接着就是焯水,这一步是重中之重,简直是油焖笋的“生死符”。很多人忽视它,或者随便焯一下,那笋里的草酸和涩味就去不掉,吃起来嘴里发麻发涩,直接毁了一锅好菜。我的经验是,剥好的笋要切成滚刀块,大小适中,别太大也别太小,太小容易煮烂,太大不入味。然后冷水下锅,水量要没过笋块,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至少煮个5到8分钟,直到笋块颜色变淡,边缘微微卷曲,锅里浮着一层白色的浮沫。煮的过程中,那股子涩味会随着蒸汽散发出来。千万别惜火,这几分钟是去除涩味的关键。煮好后,立即捞出,用冷水冲洗,直至笋块彻底凉透。冷水冲洗能让笋的口感更脆,也能迅速锁住鲜味。这一步急不得,否则口感上差之千里。

现在说说“油”和“焖”的艺术。

我做油焖笋,油的量不能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油少则不“焖”,油多则腻。我通常会用猪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比例大概是2:1。猪油能给笋带来一种独特的醇厚和香气,是植物油无法替代的,而且能让笋的口感更顺滑。如果实在没有猪油,那也请用味道比较淡的植物油,比如玉米油或葵花籽油,别用花生油,它那股子浓郁的花生味会抢了笋的风头。

锅烧热,先下一小块猪板油,慢慢熬出猪油渣,待猪油全部熬出后,捞出油渣不用(当然,如果你喜欢吃,也可以留着拌饭)。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让锅中油量达到一个合适的水平,大约能覆盖锅底一半笋块的量。油温烧至五六成热,也就是油面微微冒烟,此时下入焯好水的笋块。

这一步叫煸炒,要用中大火。把笋块在油里快速翻炒,让每一块笋都均匀地裹上油光。这一步的目的是让笋块受热均匀,并且初步形成一个“外壳”,让它在后续的焖煮中不至于变得软烂。你会听到油锅里传来“滋啦滋啦”的欢快声响,同时,笋的清香和油的香气开始融合。

煸炒大概2-3分钟后,锅里会呈现一种非常诱人的状态。此时,就可以开始调味了。

调味是油焖笋的灵魂所在,它决定了这道菜最终的色泽和风味。我的“秘诀”是糖和酱油的顺序和比例

  1. 先加入冰糖。我通常用冰糖,它比白砂糖更容易融化,也能让菜品色泽更亮。我喜欢甜口,所以冰糖的量会稍微多一些,大约是笋块总量的1/10到1/8。将冰糖撒在笋块上,继续翻炒,直到冰糖融化,并且均匀地裹在笋块上,让笋块微微带上一点焦糖色。你会闻到一股淡淡的焦糖香,这非常重要。
  2. 接着倒入生抽和老抽。生抽负责咸味和鲜味,老抽则负责上色。生抽的量可以稍多一些,老抽只需几滴,起到提色作用,让笋块呈现出那种琥珀色的油亮光泽。我个人非常推荐选用品质好一些的生抽,比如海天金标生抽,它的鲜味更纯正。而老抽,我喜欢用李锦记草菇老抽,颜色沉稳,不容易发黑。
  3. 调料放好后,快速翻炒几下,让酱汁均匀地包裹住每一块笋。此时,锅里的酱汁会因为糖和酱油的加入而变得浓稠。
  4. 然后,加入少许热水,记住,一定是热水,如果加冷水,会瞬间降低锅温,影响笋的口感。水量大概没过笋块的三分之二即可,不宜过多,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焖”出来的浓郁,而不是“煮”出来的寡淡。
  5. 最后,盖上锅盖,转小火慢焖,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15分钟。焖煮的目的是让笋块充分吸收酱汁的鲜甜,变得更加入味。在焖煮的过程中,你时不时可以揭开锅盖翻动几下,防止糊底,也让笋块受热更均匀。你会发现,锅里的汤汁会慢慢变得浓稠,笋块的颜色也越来越深,越来越有光泽。

等到锅里汤汁变得浓稠,笋块透亮,就可以揭开锅盖,转大火收汁。这最后几分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用勺子不断翻动,让每一块笋都均匀地裹上那层油亮亮的酱汁。你会看到汤汁从稀薄到浓稠,最后完全附着在笋块上,形成一种晶莹剔透的釉质感。此时,关火,点缀几片香葱叶,或者不点缀也行,因为那笋本身的颜色和光泽已经足够诱人了。

盛盘上桌,那油焖笋,颜色是沉甸甸的琥珀色,泛着诱人的光泽。凑近一闻,有猪油的醇香,酱汁的鲜甜,更有笋自带的那股子清雅。夹起一块,放入口中,先是那层油润的酱汁带来的甜咸交织,然后是笋肉“咯吱”一声的脆嫩,紧接着,笋本身的清甜和鲜味便在口中弥漫开来。这滋味,真是让人欲罢不能,一块接着一块,停不下来。

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我做了这道油焖笋。有个朋友平时对素菜兴趣平平,结果这盘笋一上桌,他愣是吃了大半盘,边吃边赞不绝口,问我这笋怎么能烧得这么鲜,一点涩味都没有。我当时心里那个得意啊,像个得了糖的孩子。其实,这就是时间、耐心和对食材的尊重换来的。

我也曾尝试过其他做法。比如有人喜欢在油焖笋里加辣椒,我倒觉得那是画蛇添足。笋本身的味道已经足够丰富和迷人,再加辣椒,那股子辛辣会掩盖掉笋本身的清甜,反而失去了它独特的韵味。我的原则是,尽量保留食材的本真风味。当然,如果用来做笋烧肉,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那时候,肉的油润和笋的清爽互相成就,再加点辣椒提味,反倒能衬托出肉的浓郁和笋的解腻。但单纯的油焖笋,我觉得还是越纯粹越好。

这道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更像是一种仪式。每到春天,看着市场上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鲜笋,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外婆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锅里“滋滋”作响的油焖笋,还有那扑面而来的浓郁香气。这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春天的味道,也是我心头永远的慰藉。它简单、朴素,却又充满力量,足以唤醒你对生活最美好的记忆和向往。做菜,做的是心意,吃的是情怀。这油焖笋,就是如此。

笋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