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大黄鱼的做法

大黄鱼的做法

说起大黄鱼,那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食材。爱它,是因为它那一口细腻蒜瓣肉,滑嫩得好像一碰就化,鲜美得能把人魂儿都勾走。恨它,是觉得这鱼“脾气”有点儿大,娇贵得很,稍不留神就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浪费了这等好物。我厨房里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对它也是又敬又畏。不过,我家餐桌上,大黄鱼的出镜率可不低,尤其是那一盘 红烧大黄鱼,简直是我的拿手绝活,也是家里几代人的心头好。

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做大黄鱼,总是坚持要买那种刚从渔船上卸下来的,眼睛亮得跟刚洗过的玻璃珠似的,鱼鳞泛着金光,摸上去硬邦邦,一点儿不软塌,鱼鳃红得发紫,带着一股海水的咸鲜味儿,而不是那种若有似无的腥气。她说,“鲜鱼要活挑,好肉要细选”,这话现在想想,真是至理名言。现在我去了菜场,也总是要围着卖鱼的小哥转几圈,非得亲手摸摸,鼻子凑上去闻闻,生怕错过那条“命中注定”的好鱼。市面上常见的冰鲜大黄鱼不是不能用,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缕灵气,做出来的味道终究差了一截,就像是听演唱会,DVD再高清,也比不上现场那种直击心底的颤栗感。

拿到鱼,第一步就是处理。这看似简单,实则藏着大学问。回家第一件事,把鱼彻底冲洗干净,特别是鱼肚子里的那些黑膜,一定要刮得一干二净,这是腥味儿的来源之一。然后用厨房纸把鱼身内外都 仔仔细细地擦干。这一步,我敢说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忽略或者草草了事,但它却是你鱼皮能否煎得完整、金黄、不粘锅的 “武林秘籍”。鱼身两侧,我会用刀轻轻划上几刀,不用太深,能让它在后续的烹饪中更好地入味、受热均匀就行。接着,就是简单的 腌制。我通常只会用一点点 海盐 薄薄地抹在鱼身内外,再撒上少许 白胡椒粉 去腥增香,塞几片 姜丝 和几段 葱白 到鱼肚子里。腌制时间不用太久,顶多十分钟,趁着这个空档去准备其他配料就行,腌久了鱼肉会变柴,反而失了它本身的鲜美。

接下来的 煎鱼,简直是决定这盘红烧大黄鱼成败的关键一役。我家老妈总是说,煎鱼就看“眼力”和“耐心”。热锅凉油?不,我的经验是 热锅热油。先把锅烧到冒烟,再倒入比平时炒菜略多一点的油,烧到油面微微波动,投入一小块葱白,能立即发出“滋啦”的声音,就说明油温到位了。这时候,把腌好的大黄鱼,轻!轻!地! 滑入锅中。千万别一股脑儿扔进去,那油花四溅的画面,想想都肝颤。鱼入锅后,不要急着去动它,转中小火,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在那儿煎着。你得忍住那股想用铲子扒拉的冲动,让鱼皮慢慢定型,直到边缘微微翘起,变成诱人的金黄色,这时候再用铲子轻轻一推,如果它能轻松滑动,说明底部已经形成了一层完整的脆皮。这时候,再小心翼翼地翻面,继续煎另一面。两面都煎得金黄酥脆,鱼身完整无缺,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把煎好的鱼暂时盛出来,锅里留一点底油。

现在,重头戏来了—— 烧汁。这才是红烧大黄鱼的灵魂所在。用锅里剩下的底油,爆香 姜片、蒜瓣。喜欢吃辣的,可以丢几段 干辣椒,那股子辣香和鱼肉的鲜味儿结合起来,简直是绝配。等姜蒜的香气完全弥散开来,倒入我的“秘制酱汁”。这个酱汁的配方,我调整了好多年,才找到了最平衡的味道:两勺生抽、一勺老抽 (老抽主要是为了上色,让鱼身呈现那种油亮的焦糖色,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半勺蚝油 (提鲜增味,让汤汁更浓郁),一小勺白糖 (这一勺糖,可是点睛之笔!它能让鱼肉的鲜味更上一层楼,并且起到一个很好的“中和”作用,让咸鲜中带着一丝回甘,吃起来不齁不腻),再沿着锅边淋入 一大勺料酒 (酒香能更好地带走鱼腥,同时增添风味)。最后,倒进去 没过鱼身一半的开水 (或者高汤,家里有现成的更好)。等汤汁沸腾,把煎好的大黄鱼轻轻放回锅中。

接下来就是 中小火慢炖 的过程。盖上锅盖,让鱼肉在热气腾腾的酱汁里慢慢浸润,吸收味道。这个过程不能太长,大黄鱼肉质细嫩,炖煮久了容易散,口感也会变老。一般情况下,根据鱼的大小,五到八分钟 就足够了。期间,你可以用勺子舀起锅里的酱汁,均匀地淋在鱼身上,让它更好地入味。

大黄鱼尺寸 (整鱼) 建议炖煮时间 (中小火) 肉质口感 最佳适用
约 250g-300g (小) 5-6 分钟 极其细嫩 清蒸、红烧
约 400g-500g (中) 7-8 分钟 细嫩适中 红烧、酱烧
约 600g-800g (大) 9-10 分钟 略有嚼劲 炖汤、红烧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揭开锅盖,你会看到汤汁已经浓稠了不少,鱼身也变得油光锃亮。这时可以大火 收汁。这一步需要眼疾手快,用勺子不断地将浓稠的酱汁浇淋到鱼身上,直到汤汁变得只剩薄薄一层,包裹着鱼身,而不是完全收干。我喜欢汤汁留得稍微多一点点,这样无论是拌饭还是蘸馒头,都好吃到舔盘子!最后撒上翠绿的 葱花 点缀,那画面,简直就是艺术品!

说起大黄鱼的做法,很多人会拿清蒸和红烧来比较。清蒸大黄鱼,讲究的是极致的“原味”,对鱼的鲜度要求是天花板级别的,只要鱼足够新鲜,清蒸出来的那股子清甜鲜美,确实无与伦比。但红烧,在我看来,更多了一份“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它不光是把鱼的鲜味儿释放出来,还通过各种调料的巧妙搭配,把它衬托得更有层次感,更下饭。而且,红烧对鱼的鲜度容错率稍微高那么一丢丢,即使不是渔船上刚蹦下来的活鱼,经过精心烹制,也能变得风味十足。

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来客人,我自信满满地做了一道清蒸大黄鱼。结果鱼肉是滑嫩,但有个朋友吃了一口,悄悄问我:“这鱼是不是今天不太新鲜?” 当时我脸就红了。后来我琢磨,清蒸考验的是食材本身的底子,而红烧,则考验厨师的功力。它像是一场华丽的变身,将平凡化为神奇。从那以后,除非我对鱼的品质有百分之二百的把握,否则,我宁愿选择红烧。那浓郁的酱汁包裹着鱼肉,每一筷子夹起来,都带着酱香、葱姜香,还有鱼肉本身的鲜甜,简直是味蕾的狂欢。

这道红烧大黄鱼,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承载着我家餐桌上无数欢声笑语,是家人团聚的味道,是疲惫一天后能让人瞬间温暖起来的治愈。看着家里人吃得津津有味,大口扒饭,赞不绝口,我心里那股子满足劲儿啊,比我自己吃山珍海味还要来得真切。每一次我做这道菜,闻着厨房里弥漫开来的浓郁香气,听着锅里汤汁咕嘟咕嘟冒泡的声音,我就觉得,日子啊,就该这么实实在在、有滋有味地过。可能我就是有点儿“固执”吧,坚持用最“笨”的方法,最“传统”的味道,去留住那些最纯粹的感动。但,厨房里的这些“小固执”,不就是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吗?

大黄鱼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