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啊,这世上好吃的面点千千万,可真能慰藉人心的,怕是没几个能跟一碗热腾腾、香气扑鼻的馄饨比。尤其是天冷的时候,或者心里有点小烦躁,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下肚,从舌尖到胃,再到全身,都熨帖得舒舒服服。我呢,这辈子跟馄饨的缘分可深了,从我外婆那辈儿起,家里人就爱自己包馄饨。外婆手巧,包的馄饨个头不大不小,皮薄馅大,一口咬下去那叫一个满足。后来我长大了,也进了厨房,做的第一件“大工程”就是学包馄饨。别的菜我或许还愿意偷懒,买个半成品,但馄饨馅儿,那可是绝对要自己亲手调的,这关系到一碗馄饨的灵魂,马虎不得。
今天我可要好好跟你们聊聊,我这些年琢磨出来的、自认为最能打动人心的 馄饨馅儿的做法和配料。记住,这是我家传加我改良的“独门秘方”,带点儿我的小固执,但保证好吃到你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
首先,肉,永远是主角。 你别跟我说什么五花肉肥瘦相间最好,那做红烧肉是极品,但馄饨馅儿,真的得是 七分瘦三分肥的前腿肉,而且,划重点了啊,最好是 手剁肉馅。不是我瞧不起绞肉机,那玩意儿把肉纤维都搅碎了,做出来的馅儿软趴趴的,没了嚼劲儿。手剁就不一样了,你能感受到刀锋切过肉块的阻力,肉的纤维被适度地破坏,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结构,这样吃起来才会 弹牙、有层次感。买肉的时候,跟肉铺老板说你要做肉馅儿,挑一块新鲜的带点筋膜的前腿肉,自己回家慢慢剁。我习惯先切成小块,再用两把刀像切葱花一样来回剁,直到肉馅儿变得黏稠,有点发白,这就算到位了。这一步别偷懒,累是累了点,但吃的时候你就知道值不值了。
接下来,就是提鲜增香的“配角们”,这些可不是可有可无,它们是给主角增光添彩的。
我家的馄饨馅里,虾仁 是必不可少的。别用冻了不知道多久的便宜虾仁,买新鲜的活虾,自己剥。剥好的虾仁用一点点盐、料酒和蛋清抓匀,腌制一会儿。然后把它们切成小丁,稍微大一点点,这样吃的时候能尝到虾肉的鲜甜和Q弹。记住,去虾线!这玩意儿不去干净,容易有腥味。
再来,我喜欢加一点 马蹄丁。对,你没听错,就是马蹄。不是所有人都加,但我觉得它能带来一种 清脆的口感,跟软糯的肉馅儿形成对比,还能解腻。荸荠(马蹄)削皮后切成小丁,和虾仁差不多大小就行。有些地方喜欢加大白菜或者韭菜,我个人觉得那些水分太大,会稀释肉馅的鲜味,而且馅料容易出水,包起来麻烦。如果非要加蔬菜,少量香菇丁或者冬笋丁我觉得更好,但为了突出肉和虾的本味,我通常就只加马蹄。
还有,姜末 和 葱白末,这是去腥增香的绝配。姜不用太多,一点点提味就好,葱白剁细,香气浓郁。
然后就是调味,这是见真功夫的地方。 调味品的种类和比例,决定了这碗馄饨馅是平庸还是惊艳。我的原则是,多层次的鲜味叠加,并且平衡。
先来个总览,我用的调料,针对500克左右的肉馅:
配料 | 猪肉馅 (500g) 大概用量 | 个人心得 |
---|---|---|
盐 | 6-8克 | 基础咸度,宁少勿多,后面可调整 |
生抽 | 2大勺 | 提鲜主力,选用酿造酱油 |
老抽 | 0.5大勺 | 调色用,一点点就好,别让馅色太深 |
蚝油 | 1大勺 | 灵魂所在!鲜味叠加,丰富口感 |
料酒 | 1大勺 | 去腥增香,跟肉馅是绝配 |
白胡椒粉 | 1小勺 | 不可或缺,暖胃提香,与猪肉天生一对 |
糖 | 0.5小勺 | 画龙点睛,中和提鲜,不是为了甜,而是增味 |
蛋清 | 1个 (大号鸡蛋) | 让肉馅更嫩滑,同时起到一定乳化作用 |
玉米淀粉 | 1大勺 | 锁水定型,让馅料抱团且更嫩滑 |
麻油 | 1大勺 | 最后一步! 增香,让馄饨充满诱人香气 |
姜葱水 | 50-80毫升 | 少量多次加入,增加馅料水分,口感更润 |
注:大勺约15ml,小勺约5ml。这里的量是我的经验值,第一次做可以略减,尝味后再调整。 |
调味的顺序和手法,这才是真功夫!
把剁好的肉馅放到一个足够大的盆里,先加入 盐、生抽、老抽、蚝油、料酒、白胡椒粉、糖。用筷子 顺着一个方向 大力搅打!记住,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这样才能让肉馅上劲,变得有弹性。搅打过程中,你会感觉到肉馅从松散变得越来越有黏性,甚至开始“抱团”。
搅打一会儿后,加入 蛋清 和 玉米淀粉,继续顺着一个方向搅打。蛋清和淀粉是让肉馅 滑嫩、锁水 的关键,它们能很好地包裹住肉汁,让馄饨吃起来口感不柴。
等肉馅变得非常黏稠,甚至用筷子挑起来能拉出丝儿的时候,就到了加入 姜葱水 的环节了。姜葱水我是提前泡好的,就是把切好的姜片和葱段用热水泡一会儿,放凉。这玩意儿可比直接加水香多了,还能去除肉腥味。少量多次地加入姜葱水,每次加一点,就搅打到肉馅完全吸收,再加下一次。你会发现肉馅慢慢变得膨胀起来,颜色也更亮,并且越来越有弹性。这一步是让肉馅 汁水丰盈 的秘诀,千万别图省事儿一次性倒进去。
等肉馅把姜葱水都“吃”进去,变得水润饱满又富有弹性时,就可以把切好的 虾仁丁、马蹄丁、姜末 和 葱白末 倒进去了。轻轻拌匀,让它们均匀分布在肉馅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淋上 麻油。麻油的香气非常浓郁,它的作用是 增香,而不是调味。所以,一定要在所有调料都混合均匀之后再加。拌匀后,用保鲜膜封好盆口,放入冰箱冷藏至少 半小时,让各种味道充分融合,也让肉馅更加紧实,方便包制。这叫 “醒馅”,跟醒面团一个道理。
说到馄饨馅儿,我总会想起小时候。那时外婆调馅儿,我就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她娴熟地剁肉,调味。小小的厨房里,弥漫着生姜和肉的混合香气,还有外婆哼唱的小调。那时候不懂什么叫“上劲”,就知道外婆手腕很有力,搅出来的肉馅儿特别黏。等馅儿调好了,她会给我一个小小的勺子,让我舀一小撮馅儿在碗里,放点水,微波炉叮一下给我尝味。那一口热乎乎的肉馅儿,是全世界最鲜美的味道,也是我厨房启蒙的第一课。后来我上学离家,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家,每次包馄饨,我都会默默地重复外婆当年的步骤,仿佛她就站在我身边,指导着我。
我特别瞧不上那种馅儿里面只有肉糜,吃起来干巴巴的馄饨,那根本不叫馄饨,那是打发人的敷衍。好的馄饨馅,咬一口,首先是 饱满的肉香,紧接着是 虾仁的鲜甜和Q弹,然后 马蹄的清脆 恰到好处地解了腻,最后是 白胡椒和麻油的香气 在口腔里回荡,这才是真正的享受啊!肉馅儿一定要 汁水丰盈,却又不能稀烂,要 抱团有嚼劲,不能一煮就散。
至于馄饨皮,我建议大家如果买不到特别好的手擀皮,就买那种薄一点、韧一点的机器皮。记住,皮子再好,馅儿不好也是白搭。包馄饨的手法五花八门,三角、元宝、金鱼,怎么顺手怎么来。我个人偏爱简单的大三角或者随便一捏,馅料足最重要。
煮馄饨也有些讲究。水开下锅,等水再次沸腾,加一点凉水,这样反复两三次,等馄饨都浮起来,馅儿也熟透了。捞出馄饨,浇上用猪油、生抽、虾皮、紫菜、葱花和一点点麻油调的清汤底,或者干脆拌上红油、花生酱,又是一番滋味。但我最爱吃的,还是那碗简简单单的清汤馄饨,能最直接地品尝到馅儿的本味。
说到底,包馄饨这事儿,除了技术,更多的是一份心意。从挑肉到剁馅,从调味到搅打,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制作者的耐心和对美食的敬意。这不单单是一份食谱,更是一份家常的温暖,一种生活的热爱。所以啊,别怕麻烦,找个周末,给自己和家人动手做一顿这样的馄饨,你会发现,那份亲手制作的满足感和味蕾的幸福,是任何外卖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