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最能抵御秋冬寒意的,莫过于一碗热腾腾、奶白色的鲫鱼炖豆腐。它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是我家餐桌上,逢着降温、阴雨,或者家人略感疲惫时,出场率最高的“治愈系”明星。说起来,这道菜看着素朴,里头的门道可一点不少。我从跟着我妈在厨房里打下手,到自己掌勺十几年,才算摸透了它的脾气,也琢磨出了一些旁人可能不屑一顾,但我却奉为圭臬的“小固执”。
这道菜的灵魂,自然是 鲫鱼。挑鱼,我从来都是亲力亲为。菜市场里,那些活蹦乱跳的,眼睛清亮得像洗过一样,鱼鳞泛着自然的微光,用手摸摸鱼身,结实有弹性,这样的鲫鱼,才能炖出真正的鲜味。我偏爱个头适中的,大概巴掌长再大一点,那种特别大的,肉质反而会略显粗糙。买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干净。去鳞要刮得彻底,特别是鱼鳍根部,很容易藏污纳垢。去腮也马虎不得,腮丝一定要剪掉,那是腥味的一大来源。开膛破肚后,鱼腹里的那层黑膜,务必刮得一干二净! 很多人会忽略这一步,但它可是鱼腥气的“老巢”。清理好后,内外冲洗几遍,直到水清澈见底。我习惯在鱼身两侧,用刀划上两三道浅口,注意不要划太深,目的不是为了入味,而是让它在煎的时候受热更均匀,也方便之后释放骨肉间的胶质。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用厨房纸把鱼身内外彻底擦干! 擦到你觉得摸起来有点涩手才算过关。这一步,是保证煎鱼不破皮、不粘锅,并且能煎出漂亮金黄的关键。擦干后,抹上薄薄一层盐,再撒上一点点 白胡椒粉,给它做个简单的“马杀鸡”,静置个十来分钟,去腥增底味。
至于另一位主角,豆腐,我的选择向来是毫不妥协的:必须是 老豆腐。那种切开后带着一点点蜂窝状的,边缘略微粗糙的,而不是水嫩得一碰就碎的内酯豆腐。老豆腐的豆香味更浓郁,质地也更紧实,它能更好地吸附汤汁,炖煮久了也不会化掉,反而会变得更软糯、更丰腴。切成约两指宽的厚片,然后每片再对半切开,大小适口。我不会直接下锅,而是会用一个很小的技巧:烧一锅开水,水里加一勺盐,把豆腐块放进去焯水一分钟。这样处理过的豆腐,一能去除豆腥味,二能让它内部组织稍微收紧,下锅炖煮时不易碎,口感也更弹滑。
鲫鱼炖豆腐,最精髓的步骤,就在于 煎鱼 和 加水。
煎鱼,可不是随便找个锅烧点油就行。我用的是铸铁锅,导热均匀,受热稳定。锅烧到冒青烟,油倒进去,要比平时炒菜略多一些。等油温升到八成热,也就是筷子伸进去,周围会冒密集的小泡泡。这时,把之前处理好的鲫鱼轻轻放入锅中。别急着翻动,让鱼皮慢慢接触高温。你会听到“滋啦滋啦”的欢快声响,那是鱼皮在变色、变脆。我一般会在鱼身边上放几片 姜片 和几段 葱白,它们会在油温中爆出香味,不仅能给鱼去腥,还能给汤底打下馥郁的基调。大概五六分钟,等一面煎到金黄焦脆,轻轻晃动锅子,鱼身能在锅里轻松滑动时,再小心翼翼地翻面。如果翻得太早,鱼皮没定型,很容易粘锅破相。两面都煎得金黄金黄,且皮肉都微微有些焦色,这才算成功。这一步的意义非凡,它不仅能锁住鱼肉的鲜味,更重要的是,鱼皮和鱼骨在高温煎炸后,会释放出更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这是后面汤色奶白、味道浓郁的基石。
煎好的鱼,不需要出锅,直接在原锅里进行下一步。这就是我的“小固执”之一:一定要加热水! 而且是滚烫的开水! 这一步,是决定你的汤头是清汤寡水,还是奶白如玉的终极奥秘。很多人图省事加凉水,结果汤色浑浊,腥味不散。滚烫的开水,在接触到高温的鱼肉和鱼油时,会瞬间激发鱼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乳化,形成一层乳白色的汤汁。这个化学反应,是凉水永远无法企及的魔法。水要一次性加足,没过鱼身,略高于鱼身一点。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为中小火,盖上锅盖,慢炖至少二十分钟。
二十分钟后,汤色已经明显变得奶白,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鱼香。这时,把之前焯好水的豆腐块轻轻放入锅中。继续盖上盖子,中小火再炖十五分钟。这个过程,是让豆腐充分吸收鱼汤精华,变得软糯入味的关键。眼看着锅里的豆腐块,从原本的灰白色,渐渐变得饱满,吸足了汤汁,像块块温润的玉。
最后的调味,我主张越简单越好,为的是突出食材本身的鲜甜。炖到火候差不多时,开盖,尝尝汤的味道。如果觉得不够咸,可以再加点盐。然后,白胡椒粉,这是我的另一个“小固执”,一勺白胡椒粉是点睛之笔,它能完美地中和掉可能残余的腥味,同时提升整体的鲜香层次。再撒上一把翠绿的 小葱花,如果喜欢,也可以加一点 香菜末,立刻就能把这碗汤的颜值和香气拉满。我个人是绝对不会放酱油的,因为酱油的颜色会破坏这汤头引以为傲的奶白色,而且它的酱香味也会掩盖住鲫鱼和豆腐原本的鲜美。在我看来,原汁原味,就是对这道家常菜最高的敬意。
这鲫鱼炖豆腐,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段段关于家和温暖的记忆。小时候,外婆总说,鲫鱼汤是“发奶”的,坐月子时她就是喝这个。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发奶”,只知道那碗汤,鲜得能把舌头都吞下去。后来我自己学着做,第一次煎鱼,手忙脚乱,鱼皮粘得七零八落,汤也浑浊得像泥巴水,差点把自己气哭。是妈妈手把手教我怎么擦干鱼身,怎么控制火候,才有了今天这锅奶白色的醇厚鱼汤。每当我把这碗鱼汤端上桌,看着家人一勺勺地舀着喝,尤其是那种暖意从胃里一路蔓延开来的满足感,我就觉得再多的小固执、再多的厨房烟火气,都是值得的。那汤头,浓郁却不油腻,带着鱼肉的清甜和豆腐的软糯,仿佛把所有生活的疲惫都一并融化了。一口下去,齿颊留香,心头便也熨帖起来。
这几年,身边也有朋友问我,要不要加点料酒去腥?要不要放点花椒?我的回答通常都是:不必。 好的食材,配以正确的烹饪方法,它本身的鲜味足以打动人心。过多的香料反而会喧宾夺主。就像生活,有时最简单纯粹的,反而最能历久弥新。这鲫鱼炖豆腐,就是我家餐桌上最朴实,也最能慰藉人心的那抹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