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炸油饼的家常做法

炸油饼的家常做法

炸油饼这事儿,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面粉、水、酵母一掺和,下油锅一炸,可真要做出那种外壳焦脆一碰就掉渣、内里暄软带着麦香、嚼着又带点韧劲儿的油饼,那可真是个精细活儿,里面门道儿多了去了。我家老爷子常说:“这油饼,做得好,一口下去能把人魂儿都勾出来;做得不好,那就是个裹了油的面疙瘩,噎得慌。” 他这嘴啊,从小就刁,所以我做起这些家常面食,总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其实,做油饼,我最看重的是那股子“烟火气”。不是外面小吃摊那种为了追求速度和蓬松感而一股脑儿加了各种添加剂的“假蓬松”,我追求的是那种实实在在、面粉本真的香气。这种味道,得是自己在家,就着清晨的薄雾,炉灶上油锅滋滋响着,才能真正感受到的。它带着一种生活的熨帖和温暖,是任何高级餐厅都给不了的。

要说我的油饼秘诀,第一步,就得从 面粉 开始。我试过高筋面粉,炸出来太有嚼劲,失去了油饼的松软;也试过低筋面粉,虽然松软,但少了几分筋骨,容易塌陷。最后我发现,最家常,也最适合炸油饼的,还是普通的 中筋面粉。那种超市里最常见、最寻常的“特精粉”就行。没必要追求什么进口的,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面粉,自有它的道理。我通常会选择那种面筋含量在10%到12%之间的,这个比例,既能让油饼有足够的支撑力,又不会过于筋道。

接着就是 和面 了。这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我的原则是“软面饺子硬面汤,不软不硬炸油饼”。所以,面团的软硬度至关重要。我一般是500克面粉,配上280到300毫升的 温水。水温可不能太高,手伸进去感觉温热,像洗澡水一样就行,大概在35℃到40℃之间。太凉了酵母不活跃,太热了直接把酵母烫死,那面团就发不起来了。

关于水量,我有个小小的表格,你们可以参考:

面粉重量 水量范围 (毫升) 面团状态 成品口感预期
500克 270-280 偏硬 扎实有嚼劲
500克 280-300 适中偏软 外酥里软,有弹性
500克 300-320 较软 非常松软,易塌陷

我通常取中值,也就是 280-300毫升,具体看当天面粉的吸水性,稍微调整。除了水,我还会在面粉里加入5克左右的 干酵母,一小撮盐(大概2-3克,提味增筋),再放上10克左右的白糖(这糖不是为了甜,而是给酵母提供“口粮”,让它更好地发酵,同时也能让炸出来的油饼颜色更漂亮)。所有材料混合均匀后,就开始揉面。

揉面,一开始面团会很黏手,没关系,坚持住。用你的手掌根部去揉搓,去摔打。揉到什么时候呢?揉到盆光、手光、面光,这“ 三光 ”是判断标准。面团表面光滑,摸上去像婴儿的屁股一样细腻柔软,富有弹性,按下去能缓慢回弹,这就差不多了。揉好的面团,盖上一块湿布,或者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进行 第一次醒发。夏天室温就好,冬天我就把它放在阳台晒太阳的地方,或者烤箱里(不加热,只利用余温)。时间大概是1到1.5小时,直到面团膨胀到原来的两倍大,用手指戳一个洞,洞口不回缩也不塌陷,扒开一看,里面全是蜂窝状组织,那酵母宝宝就干得很棒了。

面团醒发好后,不是直接拿来炸,还要进行 排气。把发好的面团取出来,放在撒了薄粉的案板上,轻轻揉搓,把里面的空气都挤压出来。这个过程不能粗暴,要温柔,揉到面团重新变得紧实。排气是为了让油饼的组织更均匀,炸出来才不会有大大小小的空洞。排完气,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剂子。剂子的大小随意,我家喜欢吃大油饼,所以每个剂子切得会大一些。

接下来就是 擀面。将每个剂子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形或者圆形的面片,厚度 是关键。太薄了炸出来容易干硬,口感发柴;太厚了又不容易熟透,还容易吸油。我一般会擀成大概0.5厘米到0.8厘米的厚度。擀好后,在面片中间划上两三刀,但不要划断,这是为了防止油饼在炸制过程中过度膨胀,变成一个大大的空心球,方便受热均匀。

一切准备就绪,重头戏来了:炸制。我用的是家里炒菜的普通锅,倒入足够的油,花生油、玉米油都可以,只要是耐高温的食用油就行。油要多一些,能没过油饼为宜,这样受热均匀。油温 的判断,这是个经验活,也是油饼成败的关键。我一般是中火加热,把一小块面团扔进油锅里,如果面团能立刻浮起来,并且周围冒着细小的泡泡,说明油温就差不多了,大概在160℃到170℃之间。千万不能等到油锅冒烟,那样油温就太高了,油饼一下锅立刻焦黑,里面还没熟透。

油温适中后,就可以把擀好的油饼轻轻放入油锅。一次不要放太多,给它们留足膨胀的空间。油饼下锅后,你会看到它很快就浮起来,并且慢慢鼓起。用筷子或者漏勺轻轻拨动,让它受热均匀。等一面炸至金黄,就可以翻面炸另一面。整个炸制过程大概3-5分钟,直到两面都呈现出漂亮的 金黄色。这颜色,得是那种诱人的焦糖色,而不是苍白的黄色或者焦糊的黑色。

炸好的油饼,捞出来控干多余的油。我习惯垫上厨房纸,吸吸油,这样吃起来才不会腻。刚出锅的油饼,外面是脆生生的,一碰都能听到那清脆的“咔嚓”声,内里却暄软得不可思议,掰开来,里面是细腻的蜂窝状。凑近一闻,带着浓郁的麦香和油炸食物特有的焦香。

关于那些所谓的“秘诀”,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喜欢在面粉里加 泡打粉 或者 碱面,追求极致的蓬松。我不是说它们不好,但我觉得那样会牺牲掉面粉本身的香气和口感。我更偏爱酵母的自然发酵,虽然没那么夸张的蓬松,但那种带着生命力的蓬松感,和淡淡的酵母香,是任何化学膨松剂都无法替代的。至于加鸡蛋、加牛奶的,我觉得那是锦上添花,但不是必须。传统的油饼,就是面粉、水和酵母的绝妙组合,大道至简,才更能体现食材本身的魅力。

我也不是没失败过。刚开始学做的时候,油温没掌握好,炸出来不是吸满了油,咬一口油汪汪的,腻得慌;就是外面炸糊了,里面还是生的面疙瘩。还有时候面没揉到位,或者醒发不足,炸出来的油饼硬得跟石头一样,完全没有暄软感。这些都是交过的“学费”,也正是这些失败,才让我更懂得油饼的“脾气”,知道什么时候该加点耐心,什么时候该多揉两把。

炸好的油饼,最佳的搭配莫过于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或者一碗刚磨好的豆浆。咬一口油饼,再喝一口粥,那滋味,简直能把一早的疲惫都冲散。尤其是冬天,外面寒风凛冽,屋里灶台边热气腾腾,咬着刚出锅的油饼,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那份由内而外的暖意,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炸油饼,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道简单的面食,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它承载着记忆,也连接着情感。每当我看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时,我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大概就是家常美食,最动人的地方吧。

炸油饼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