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这东西,打小儿在我的概念里,就是那种金贵到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顶顶重要的客人,才可能在餐桌上露一面的“大件儿”。以前听老一辈儿的人讲,要吃鱼翅,就得去那些老字号的粤菜馆子,还得提前好几天预订,那架势,仿佛不是在吃一道菜,而是在进行某种仪式。可我这人,天生就有点儿“不信邪”的劲儿,琢磨着,再怎么山珍海味,入了寻常百姓家,总归能琢磨出个家常的、熨帖的做法来。况且,外头馆子里的鱼翅,多半是那金灿灿、厚笃笃的玻璃芡,吃起来是富贵,可总觉着少了一点儿烟火气,没那种自己动手,一锅汤一勺菜,能把人吃得从头暖到脚的满足。
于是乎,这些年,我没少折腾这鱼翅。一开始也是摸不着头脑,买回来的干货,硬邦邦的,跟塑料似的,泡了一晚上还是那样。后来才知道,这东西,讲究的是个“细致活儿”,得耐得住性子,不能急。要说这鱼翅的家常做法,最关键的,其实根本不在它本身,而是那口高汤。
我跟你说,这高汤,才是鱼翅的灵魂,没有它,你鱼翅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堆没滋没味的胶质。我的经验是,想熬出能配得上鱼翅的汤,至少得用上这几样:老母鸡,最好是那种散养的、肉质紧实的老鸡,越老越好,它那股子独特的、陈年的鸡肉香气,是年轻肉鸡怎么也比不了的;一块带骨的金华火腿,不用太大,三四两足矣,但它那股子咸香和独特的陈年韵味,能把汤的层次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还有啊,少不了几粒干瑶柱(就是干贝),用热水提前泡发好,泡瑶柱的水可别倒掉,那是精华,一会儿一并倒进锅里。
熬这高汤,有个秘诀:冷水下锅,慢工出细活。把老母鸡斩块、火腿切厚片、泡好的瑶柱连水一起,通通扔进一个大汤锅里。先用大火烧开,等水面浮上来一层厚厚的灰白色浮沫,赶紧拿勺子把它们仔细地撇干净,一点儿都不能留。这步做不好,汤就会浑浊,而且会有腥气。浮沫撇干净后,就得转成最小的文火,盖上盖子,让它在炉子上咕嘟咕嘟地冒着细泡,至少炖上四个小时。四个小时是底线,如果时间充裕,炖上六七个小时,那汤色才能是那种醇厚的金黄色,闻起来,光是闻着,就让你觉得心头一暖,那股子从肉骨深处渗透出来的香气,带着咸鲜,带着鸡肉独有的甘甜,真能把你馋得直咽口水。炖好后,捞出汤渣,这高汤,就是你鱼翅成功的头等功臣。如果一次熬得多,可以分装起来冷冻,以后炒菜下面条,舀一勺进去,简直是点石成金。
接下来说说这主角——鱼翅。市面上常见的鱼翅,多半是散翅,就是那种一丝一丝的。也有整片排翅,那更是价格不菲,而且处理起来更费劲。家常做,散翅就挺好。买回来的干鱼翅,通常都会用油纸包着,硬邦邦的。处理它的第一步,是彻底泡发。你可别指望泡个一晚上就能搞定,那是不可能的。我通常会用一个大盆,把鱼翅放进去,用足量的冷水浸泡至少24小时,期间每隔6-8小时换一次水。泡到鱼翅摸起来有些软了,但是还没完全舒展开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煮了。
煮鱼翅,是为了让它彻底发透,并且去除腥味。取一个大锅,把泡发了一半的鱼翅放进去,倒入足量的清水,水量要完全没过鱼翅。加入几片姜和一把葱段,这俩是天然的去腥利器。开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继续煮上30-40分钟。煮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闻到一股子淡淡的腥味,这很正常。煮好后,把鱼翅捞出来,用冷水冲洗几遍,直到水清澈为止。这时候,鱼翅的胶质会开始显现,摸起来软软糯糯的。
重头戏来了,也是最考验耐心的环节——“刮沙”。鱼翅的背面,往往会附着一层黑色的细沙,还有一些小骨头或结缔组织,这些东西不去除,会影响口感,吃起来硌牙。我会用一把小刀,或者直接用手,在流动的水龙头下,轻轻地刮去鱼翅上的沙和杂质。这活儿得慢,得细,刮的时候注意别把鱼翅的丝弄断了。刮干净后,再把鱼翅放回清水里,继续浸泡,并反复换水,直到浸泡的水完全清澈无味。这个过程可能还要持续一两天,甚至更久,直到你用指尖轻轻碾过鱼翅,感受不到任何颗粒感,闻上去也只剩下淡淡的海味,没有一丝腥臭。这才是处理好的鱼翅,晶莹剔透,摸起来带着点儿滑溜溜的韧劲儿。
处理好的鱼翅,就可以开始下锅烹制了。我的家常做法,是偏向浓郁的红烧口味,让鱼翅的鲜美与高汤的醇厚完美融合。
食材清单(四人份):
泡发好的鱼翅:约200克(干货泡发后重量)
熬好的高汤:800毫升 – 1000毫升
冬菇(干香菇):6-8朵,提前泡发,去蒂,切花刀或切片
火腿片:少量,切细丝,用来增香和点缀
老姜:几片
葱段:几段
蚝油:1汤匙
老抽:1/2茶匙(调色用,可省略)
生抽:1汤匙
冰糖:一小块(约拇指大小),提鲜增亮
胡椒粉:少许
湿淀粉:适量(勾芡用)
麻油:几滴(出锅前淋上)
烹饪步骤:
1. 取一炒锅或砂锅,锅里可以先放一点点猪油,或者普通食用油,烧热后煸香姜片和葱段,闻到香味后捞出姜葱。
2. 将处理好的鱼翅轻轻地放入锅中,倒入高汤,再放入泡发好的冬菇和火腿丝。
3.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继续煨煮约30-40分钟。这个过程是让鱼翅充分吸收高汤的鲜味,同时也让其胶质进一步释放。你会看到汤汁慢慢变得有些粘稠,鱼翅也变得更加饱满透亮。
4. 煨煮得差不多了,开始调味。加入蚝油、生抽、老抽(如果喜欢颜色深一点)、冰糖和少许胡椒粉。轻轻搅拌,让调料融化均匀。
5. 尝尝味道,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咸淡。这汤因为有火腿和瑶柱的底味,通常不需要加太多盐。记住,是吊鲜,不是死咸。
6. 待味道合适,汤汁也够浓郁时,用湿淀粉勾芡。边倒边用勺子轻轻推匀,直到汤汁呈现出那种晶莹透亮、能挂在勺子上的浓稠度。别勾得太厚,那样就失了家常的清雅,变成馆子里的“厚重”了。芡汁应该像一层薄薄的玻璃膜,包裹住鱼翅,让它入口更滑润。
7. 最后,关火前,淋上几滴麻油,这麻油是点睛之笔,能让整道菜的香气瞬间提升一个层次,带着芝麻独特的坚果香气,把海味和肉香衬托得更加迷人。
做好的鱼翅,盛出来,你会发现它不再是那种硬邦邦的干物,而是丝丝分明,带着琥珀色的光泽,浸润在浓稠的汤汁里,晃动起来带着点儿颤巍巍的弹性和滑润感。入口呢,首先是那股子浓郁到骨子里的高汤鲜味,带着火腿的陈香和瑶柱的海洋气息,然后是鱼翅本身那种Q弹而又软糯的独特口感,没有一点儿腥气,只有纯粹的鲜美。汤汁挂在嘴边,暖暖的,熨帖得很。
这道菜,我妈第一次吃到我做的,愣是半天没说话,后来才感叹:“这哪儿是家常菜,分明是把大厨的手艺搬到家里来了!”其实哪儿有什么大厨手艺,不过是多花点儿时间,多一点儿耐心罢了。现在,每年过年,或者家里有重要的事儿,我总会惦记着做上这么一锅鱼翅。吃进肚子里,不仅仅是满足了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那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它提醒着我,很多看似高不可攀的美味,只要你肯花心思,用最朴素的法子去琢磨它,也能在自家厨房里,焕发出最动人的光彩。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家常”味儿,带着点儿回忆,带着点儿温度,还有那份独属于自己的“小固执”和“小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