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这世上,能让一个资深老饕心甘情愿“弯下腰”去伺候的,除了那些难得一见的山珍海味,也就是一碗实实在在、筋道弹牙的手擀面了。别跟我提超市里那些干巴巴的挂面,也别说机器压出来的,那玩意儿少了一口活气儿,少了手心的温度,更少了那份人情味儿。手擀面,在我这儿,它不光是吃食,它是一种修行,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我家里无论谁提起来都两眼放光的存在。
说起来,这手擀面的精髓,八成都在“和面”上。揉面的学问,那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记得刚学那会儿,跟着我妈后面,看她那双手,在面粉堆里翻飞,三下五除二,一个光溜溜的面团就出来了,我都傻眼。自己上手一试,嚯!面粉不是粘在案板上,就是糊了满手,要不就是揉成一坨硬疙瘩,跟石头似的,面筋?面筋在哪儿呢?!那挫败感,啧啧。
后来啊,慢慢摸索,也交了不少“学费”。这和面啊,得从选面粉说起。你可别嫌我啰嗦,面粉选不对,后面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市面上那么多面粉,什么高筋中筋低筋,花里胡哨的。要我说,做手擀面,高筋面粉是首选,它蛋白质含量高,揉出来的面团筋性足,擀出来的面条才够劲道。不过呢,要是你追求那种软中带韧,又不想那么费力气,我通常会掺一点中筋面粉进去,比例大概是高筋面粉八成,中筋面粉两成。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筋道,又让面团更温柔一些,没那么“硬气”。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水温和水量了。这可是多少人跌跟头的地方!南方人习惯温水和面,北方人可能爱用凉水,甚至有的人还会用一点点开水烫面,说什么“一半水一半面”。我这些年摸索下来,得出一个“万能”的心得:温水和面是王道,温度大概就是你手摸上去觉得不冷不热,比体温略高一点点就好,差不多四十来度吧。 冬天冷的时候,水温可以稍微高一点点,但绝不能烫手;夏天热的时候,就用普通的自来水也行。温水能让面粉中的蛋白质更充分地吸收水分,形成面筋的速度也快。水量呢,这真没个死数字,因为面粉的吸水性会因为品牌、生产批次、甚至是当天的空气湿度都略有不同。我这儿给你一个大概的黄金比例:500克面粉,大概配250到270毫升的水。也就是说,面粉和水的比例大概是2:1。记住,水一定要少量多次地加!先倒个八成水进去,用筷子把面粉搅成雪花状,然后边搅边观察,剩下的水一点点地往里加,直到盆里没有干面粉了,都成了大小不一的棉絮状。
还有一个小“心机”,很多人会忽略,但它对面条的筋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就是加一点点盐。真的,就一小撮,2-3克就够,在加水之前先混到面粉里搅匀。别小瞧了这丁点盐,它能让面筋结构更紧实,煮出来的面条才不容易断,口感也更滑溜。
搅成絮状后,就该上手揉了。这时候,别急着追求“三光”(盆光、面光、手光),那都是揉到后期的事儿。先把它大致地揉成一个团,这时候面团会显得特别粗糙,坑坑洼洼的,而且有点硬,还可能会粘手。别怕,这是正常的。这时候,你得给它一个“喘息”的机会。用保鲜膜或者湿布盖起来,醒发个15到20分钟。第一次醒面,是为了让面粉充分吸水,面筋开始松弛。
第一次醒发好之后,你再上手揉,你会发现面团没那么抗拒了,手感也变得柔软一些。这时候就可以正式开始“伺候”它了。揉面可不是蛮力活儿,要讲究巧劲儿。我喜欢用手掌根部去按压搓揉面团,就像给它做深度按摩一样。揉面的要诀就是“按压、搓揉、折叠”,把面团折叠起来,再用掌根按压下去,转个方向,重复这个动作。你会发现,随着你不断地揉,面团会逐渐变得光滑、细腻,富有弹性。如果中间觉得粘手,不要一次加大量干粉,少量多次地撒一点点干粉在案板上或者手上,继续揉。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到15分钟。揉到什么程度呢?直到你的手、案板、面盆都干干净净,面团表面光滑如婴儿的皮肤,用手指按下去,面团会缓慢地回弹,这就差不多了。这,就是我说的“揉到位”。
揉到位之后,把它滚圆,再次用保鲜膜盖好,进行第二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次醒发,时间至少要30分钟,甚至更久,一个小时都不过分。如果时间允许,我甚至会让它在冰箱里安静地睡上几个小时,甚至过夜。你知道吗?这个慢长的“静置”,是面团内部面筋网络彻底放松和重组的过程。醒发得越充分,面团就越柔软,延展性越好,擀面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它像块温顺的棉花糖,任由你拉扯变形,擀出来的面条自然也就更筋道,有嚼劲。你别小看这醒面,很多人面条不劲道,就是急了,没给面团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人生”。
常见和面问题 | 可能原因 | 我的“土办法” |
---|---|---|
面团太粘手 | 水放多了,或揉面时间不够 | 少量多次加干面粉在案板和手上,继续揉到不粘手。 |
面团太硬不好揉 | 水放少了,或醒面时间不够 | 用湿布或保鲜膜盖好,多醒一会。实在不行,手上沾点水,继续揉,水会慢慢被吸收。 |
面团容易断裂 | 面筋没形成好,或醒面不足,或面粉筋度不够 | 继续耐心揉,再醒足时间。下次可以考虑换筋度更高的面粉,或者和面时加点盐。 |
面条煮出来不筋道 | 面粉筋度不够,或和面、醒面不到位 | 下次严格按照高筋面粉比例和面,多揉多醒。煮面时宽水下锅,水开点凉水。 |
当面团醒发得像一块胖乎乎的云朵时,就可以擀面了。取出来,不用揉,轻轻按扁,撒点干粉,用擀面杖从中间往外擀,边擀边转,让面皮均匀受力。我的小秘诀是,擀的时候注意面皮的边缘,尽量把它擀薄,中间可以略微厚一点点。这样,叠起来切面条的时候,每一根的厚度才比较均匀。擀到足够薄,薄到能透过面皮隐约看到你手掌的纹路时,就可以折叠起来切了。切面条的粗细,那就随你喜欢了,喜欢吃宽的,就切粗点,喜欢细的,就切细点。我喜欢那种“裤带面”的宽窄,吃起来特别过瘾。
手擀面,它不是那种快餐文化下的产物。它需要你付出时间,付出耐心,甚至需要你倾注一点感情。每一次揉面,我都感觉自己在跟一个有生命力的东西交流,从它的抗拒到顺从,从它的粗糙到细腻。当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带着面粉特有的清香和嚼劲,滑入喉咙时,你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那不仅仅是一碗面,那是你亲手揉出来的烟火气,是你对家人,对生活,最朴实也最深沉的爱。
所以啊,如果你也有那么一天,想逃离外卖的千篇一律,想找回厨房里那份踏实的乐趣,不妨跟我一样,撸起袖子,从一盆面粉、一碗温水开始,去感受手擀面的魅力。你会发现,原来,家里的味道,才是最能慰藉人心的。你瞧着吧,一旦你尝过自己亲手做的手擀面,外面那些,就真的再也入不了你的眼了。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家里人是都“被我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