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家常发面饼的做法

家常发面饼的做法

说起这发面饼啊,我这辈子吃过、做过的次数,大概比我鞋柜里头的鞋子还多。旁人或许觉得不过是面粉和水的事儿,能有多大花头?可在我看来,这简简单单的一张饼,里头藏着的可都是家的味道、是日子的烟火气,甚至能吃出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踏实。

我记忆里头最早的发面饼,是我奶奶在老家灶台上烙出来的。那会儿柴火烧得旺,土灶的大铁锅热得均匀,饼子一出锅,热腾腾、香喷喷,边儿上带着点儿焦黄,中间却蓬松得像棉花。每次闻着那股子酵母发酵出来的麦香,伴着油星儿在锅里滋啦作响的声音,我就知道,好日子来了。后来自己进了厨房,也学着做,从最初的“死面坨坨”到现在的“蓬松软糯”,跌跌撞撞,也算是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歪理邪说”。

面粉的选择,这可是头等大事,直接决定了饼子的骨架和口感。我个人的偏好是中筋面粉,就是咱们平时家里最常见的普通面粉。它筋度适中,做出来的饼子既不会像高筋面粉那么有嚼劲到发硬,也不会像低筋面粉那样过于软塌没有支撑。用它来做发面饼,饼身会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弹性和韧劲,吃起来带点儿筋道,却又绵软得能融化在嘴里。我通常会选择那种带着淡淡麦香,颜色稍微偏黄一点儿的面粉,总觉得这样的面粉更“活”,更有面粉本身的味道。

接下来是酵母。酵母呢,我一般用速发干酵母,大概是面粉重量的1%左右。夏天可以少一点,冬天略多一些。至于水温,这是个关键中的关键。我喜欢用35-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摸着比体温稍微热一点,但绝不烫手。太冷了酵母“睡着不干活”,太热了直接“烫死”了,那面团可就真的成了死面。水的比例也很讲究,通常是面粉重量的50%-55%。比如我今天做了500克的面粉,就得准备250-275毫升的温水。别一次性倒进去,得慢慢加,边加边用筷子搅,搅到面粉都成了絮状,盆里没干粉了,再上手。有时候我会加一小勺糖,不是为了甜,而是给酵母提供点“口粮”,让它发得更欢实。

和面,这活儿得用点力气,但更重要的是耐心。把絮状的面粉揉成团,一开始肯定坑坑洼洼、黏黏糊糊,别灰心。揉它!使劲揉! 大概揉个五六分钟,你会发现面团开始变得光滑一些,不那么黏手了。然后,就是经典的“三光”境界了——手光、盆光、面光。揉到面团表面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光滑,用手按压,它能缓慢回弹,这就对了。揉好的面团,用保鲜膜盖严实,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夏天室温下放一小时就差不多了,冬天可能需要更久,或者可以放在烤箱里开个30-40度的低温档(千万别太热,烤箱内放一小碗热水增加湿度)。

醒发到什么程度算好呢?你得看它长个儿了。原本一小坨面团,能膨胀到原来的两倍大,用手指蘸点面粉,轻轻戳个洞,如果洞口不回缩也不塌陷,说明发得刚刚好。如果回缩,说明没发到位;如果塌陷,说明发过了头,会有酸味。

发好的面团,不能直接用,还得排气。这步特别重要,如果排气不彻底,烙出来的饼子会是“死疙瘩”,口感发硬。把面团从盆里取出来,放到案板上,撒点干粉防粘。使劲儿揉它个三五分钟,把里面的大气泡都揉出去,面团会重新变得瓷实,但摸起来还是软乎乎、有弹性的。然后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我通常切成六七十克一个的剂子,大概能做七八个饼。

剂子切好后,每个剂子再揉圆、按扁,然后擀开。擀饼的时候,别擀得太薄,大概保持一厘米左右的厚度,这样烙出来才有蓬松感。擀饼的时候可以撒点干粉,防止粘连。擀好的饼,别急着下锅,可以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松弛10-15分钟,进行第二次醒发,这叫二次醒发,能让饼的口感更柔软。我有时候会在擀好的饼胚表面刷一层薄薄的油,然后撒上葱花和盐,卷起来再擀圆,那样烙出来的就是葱油发面饼,香气更浓郁。我家那口子就爱吃这种,说是吃着更“过瘾”。

接下来就是烙饼的环节了,这真是个技术活儿,火候掌握不好,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我通常用厚底的不粘锅,这样受热均匀,不容易糊底。开中小火,锅子烧热,但别烧得冒烟。倒一点点油,薄薄一层铺满锅底就行。油温不能太高,太高了饼子表面很快就糊了,里面还没熟。

把饼子小心翼翼地放进锅里,听见滋啦一声,那感觉,太美妙了。盖上锅盖,中小火烙大概两三分钟。这时候别着急翻面,等到底面烙到金黄,边缘微微鼓起,再用铲子轻轻翻面。你会发现饼子底部已经出现了漂亮的焦黄色,带着一些诱人的“虎皮斑纹”。翻面后,继续盖盖子烙两三分钟,饼子会慢慢鼓起来,像个胖胖的球。这时候,用铲子轻轻按压饼的边缘,如果能迅速回弹,说明基本熟了。

再翻一次面,两面都烙到金黄酥脆,用手轻拍饼身,听起来是蓬松的回声,而不是实心的闷响,就差不多可以出锅了。烙好的饼子,外皮焦香酥脆,掰开来,里面是层层叠叠的软绵,带着浓郁的麦香。

烙饼火候与时间的经验分享:

火候 时间(单面) 饼体表现 最终口感 备注
大火 1分钟左右 快速上色,易焦糊,内部可能不熟 外部焦硬,内部生面感 慎用,除非经验非常老道
中火 2-3分钟 颜色金黄,饼身膨胀,内部易熟 外酥里软,蓬松度佳 我最推荐的火候,平衡上色与熟透
小火 3-4分钟 上色慢,饼身可能不易充分膨胀 外皮软,内部易过干 适合新手,但注意饼子易发硬

出锅的饼子,我喜欢直接用手撕着吃,感受那股子热腾腾的香气和柔软的口感。蘸点辣椒油,或者夹上酱牛肉、土豆丝,那简直是人间美味。我家孩子最爱吃我烙的饼,每次看他小手抓着饼,吃得满嘴是油,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发面饼,在我家餐桌上是常客,不仅仅因为好吃,更因为它承载着一种踏实和满足。从揉面时的手感,到醒发时面团悄无声息的生长,再到烙饼时油花和饼皮的交响乐,每一步都像在和食物进行对话。它不像那些精细的烘焙甜点,需要克制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配比,它更像是个充满包容的老友,哪怕你稍有失误,它也能以一种朴实的方式给你一份温暖的慰藉。

失败当然也有过。第一次尝试时,酵母没激活,面团硬邦邦的,烙出来就是石头饼,把我家狗的牙都差点崩掉。还有一次,心急火燎,面没发到位就下锅,结果饼子不蓬松,像一块厚厚的锅巴。这些经历都成了我厨房里的财富,让我更懂得面团的“脾气”,更尊重食材本身的力量。所以啊,别怕失败,厨房就是个最好的学校,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积累经验,雕琢味道。等你也能做出那份带着朴素麦香和油润,咬一口就能感觉到韧性与柔软并存的发面饼时,你就知道,这份成就感,远比想象中要来得更醇厚、更温暖。

家常发面饼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