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粉蒸肉,我家餐桌上,有几道菜是硬通货,一年四季,只要我说要做,家里人就没有说不好的。粉蒸肉绝对算头一份儿。它不像红烧肉那样浓油赤酱得轰轰烈烈,也不像清蒸鱼那样讲究极致的鲜活,它自有它一份温存、一份厚重,吃下去是熨帖到胃里、舒服到心里的。
外面馆子里做的粉蒸肉,说实话,很多我都觉得差点意思。要么米粉不对,要么肉没选好,要么蒸的时间不够,总之就不是记忆里的那个味儿。我琢磨这东西,没啥高深的技巧,就是得有点儿老辈人的那股子耐心和讲究。
这粉蒸肉,最核心的灵魂,不在肉,而在那层米粉。好多人图省事,去超市买现成的蒸肉米粉,说真的,我不太推荐。不是说完全不能用,但总觉得少了点儿灵魂,香气也比较单薄。自己炒米粉,那香味儿出来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事儿成了大半了。
我炒米粉,用的是粳米和糯米的混合。单用粳米,炒出来硬了点,蒸完不够软糯;单用糯米,又太黏乎,失了那种松散的颗粒感。我的配比大概是粳米占七成,糯米三成。洗干净了得沥干水分,最好是自然晾干或者用厨房纸彻底擦干,一点水都不能有,不然下锅炒的时候会崩。
炒米粉的香料也很重要,这是给米粉增魂儿的。我的配方里少不了八角(得是那种棱角分明、颜色不太深的,闻着味儿正)、桂皮(小块的就好,别用那种粗粗的)、再来几颗花椒,和两三个干辣椒(根据你吃辣的程度来,我喜欢微微带点儿辣,但不是辣得跳脚那种)。这些香料跟米一块儿下锅。
炒米粉得用小火,不停地翻炒。这绝对是个耐心活儿,急不得。一开始米是白的,慢慢变成淡黄,然后变成金黄,再往深了去,就是那种带着一点点焦糖色的金黄。闻着香味儿从生米的淡淡味儿,变成炒米的干燥香气,再到香料的浓郁被热度激发出来,混合在一起,整个厨房都是那种温暖又勾人的味道。这个过程得至少炒个十五到二十分钟,甚至更长,直到米粒一捏就碎,颜色也均匀了。火一定不能大,大了外面糊了里面还没透,前功尽弃。
炒好的米粉得放凉,彻底放凉!不然直接放料理机里打容易出油,影响口感。打米粉也有门道,不能打成面粉那种细沙状,得有点儿颗粒感,有点粗粝劲儿,这样蒸出来才好吃,既能吸油又能挂汁儿,又不至于糊成一坨。我通常是用料理机打个十几秒,拿出来看看,再打几秒,重复几次,直到大部分米粒都碎了,但还能看到一些小小的颗粒。打好的米粉可以一次多做点儿,放密封罐里保存,下次用就方便了。
米粉是主角,肉当然也不能含糊。粉蒸肉嘛,最经典的还是带皮的五花肉。选的时候,得挑那种肥瘦相间分层均匀的,皮不能太厚,肥肉不能太多得腻人,瘦肉也不能太柴。买回来先洗干净,皮上如果毛没弄干净,用火烧一下刮掉,然后用温水洗干净。切的时候,我喜欢切成厚度大概在半厘米到一厘米左右的片儿,不能太薄,太薄了蒸完没啥存在感,太厚了可能蒸不透或者太腻。这个厚度蒸完肥肉是化口的,瘦肉也不柴,刚刚好。
肉切好了就开始腌。这是给肉调味儿。我的基础腌料是:生抽(提鲜)、老抽(上色)、料酒(去腥,别手软)、一点点糖(提味,跟咸味是绝配)、一点点蚝油(增鲜, optional 但我喜欢加)、姜末或姜片。还有个我觉得不能少的是腐乳汁,就是红腐乳瓶子里的那个汁儿,一点点就行,它能带来一种独特的发酵香气和微微的甜味,跟五花肉简直是天作之合。盐要小心放,因为生抽、老抽、腐乳汁都有咸度了。把这些调料跟肉片抓匀,腌制至少半小时,最好是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放冰箱里慢慢入味儿。
腌好的肉片就可以裹米粉了。把炒好打好的米粉倒在大碗里,把腌好的肉片放进去。少量多次地加米粉,用手抓,让每一片肉都均匀地裹上米粉。有时候如果肉腌得比较干,米粉不容易附着,可以淋一点点刚才腌肉剩下的汁水,或者加一点点植物油,这样米粉就容易粘上去了。裹好的肉片,米粉是牢牢地附着在肉片上的,不会掉得七零八落。
盘底垫什么?这是另一番门道。南方很多地方喜欢垫土豆块或者红薯块。我家喜欢用土豆,土豆切成滚刀块,铺在碗底。土豆会吸收肉蒸出来的油和汁水,变得软软糯糯,特别香!有时候也会用芋头,芋头的口感更绵密。随便你喜欢啥,只要是能吸油的都可以。把切好的垫底菜先铺一层在蒸碗里。
然后就是把裹好米粉的肉片,一片一片地整齐地码在土豆/红薯/芋头上。可以码得稍微紧实一点,这样蒸的时候形状保持得好。码好后,可以再把剩下的米粉均匀地撒在最上面。
接下来就是上锅蒸了。蒸锅里加足水,把码好肉的碗放进去。先用大火烧开,等蒸汽上来了,转成中小火,然后就等着时间来完成魔法吧。这粉蒸肉,蒸的时间一定要够。至少得蒸一个小时,要是肉切得厚,或者想让它更酥烂,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都行。时间越长,五花肉的油脂就越能充分地渗透到米粉和垫底菜里,米粉也会变得更软糯,肉更是入口即化。别怕时间长,中小火慢悠悠地蒸,它不会糊的,只会越来越好吃。
漫长的等待是值得的。当蒸汽缭绕,打开锅盖那一刻,扑面而来的香气简直能把魂儿都勾走。盘子里的粉蒸肉,颜色是那种诱人的酱红色,米粉油光发亮,肉片边缘微微卷曲,看着就酥烂。用筷子轻轻一夹,那肉片就颤巍巍的,感觉随时要化开。底下的土豆或者红薯,已经完全被油脂和香气浸透,颜色变得深沉。
夹一块儿放在嘴里,先是米粉的软糯和独特的香料气息,带着点儿炒制的干香,接着是五花肉丰腴的油脂在舌尖瞬间化开,一点都不腻,反而是把米粉和瘦肉润得恰到好处。瘦肉也不柴,是那种带着弹性的软烂。土豆或者红薯吸饱了肉汁,比肉本身还好吃,粉糯香甜。一口肉、一口粉、一口土豆,三位一体,那个滋味,真不是外面馆子能比的。
这道菜,吃的是味道,也是情怀。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重要的客人,妈妈才会做。那蒸汽腾腾的热气,混合着独特的香气,就是我对“家”和“团圆”最深刻的记忆之一。现在自己做了,每一步都带着点儿仪式感,从选米、炒米粉、到腌肉、码盘,都是跟食物的对话,跟记忆的连接。做给家人吃,看着他们吃得满足的样子,我觉得比什么都开心。
所以啊,别嫌麻烦,自己动手做一次粉蒸肉,从炒米粉开始。你就会知道,有些味道,是机器和标准化流程复制不出来的,它带着温度,带着故事,带着那股子自家厨房才有的、不完美但充满爱意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