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煮肉片,我鼻子尖儿就有点发痒,脑子里立马闪过那一大盆红彤彤、油汪汪、堆得冒尖尖儿的画面,还有最后“滋啦”一声、香气瞬间炸开的声响。这玩意儿在我家饭桌上的地位,说它排第二,大概没啥别的川菜敢称第一。从最早跟着菜谱亦步亦趋,到后来无数次的改良、失败、再尝试,它已经不是一道简单的菜了,简直是我厨房里的一部个人奋斗史。
说实话,外面馆子做的水煮肉片,多多少少都差点意思。要么肉片太老,要么汤底寡淡没层次,要么油泼得不够痛快。自己在家做,才能真正把控每一个环节,做出那种又麻又辣又烫又嫩、一筷子下去能让你直呼过瘾的味儿。这菜看着复杂,其实理清楚脉络,也就那几个关键点。
核心中的核心,先说肉。水煮肉片嘛,当然是牛肉。猪肉我也试过,不是不行,但牛肉自带的那股子香气和嫩劲儿,做水煮,在我看来是独一无二的。部位的选择特别重要,我试过里脊、外脊,最后还是觉得牛霖或者黄瓜条最好。这些部位筋膜少,肉质细嫩,切薄片不容易碎,口感也更顺滑。切肉可是个技术活儿,得逆着纹理下刀,切得越薄越好,几乎能透光那种。新手可以先把肉放冰箱里冻个半硬,就好切多了。
切好的肉片,接下来是腌制,这是决定肉片嫩不嫩的第一道生死关卡!别小看这几样简单的东西,它们是给牛肉上了一层“隐形盔甲”。我的配方是这样的:
腌制配料 | 大约用量(以500g牛肉为例) | 主要作用 |
---|---|---|
料酒 | 1汤匙 | 去腥增香 |
生抽 | 1汤匙 | 提鲜入底味 |
少许盐 | 少量,别太多 | 基础底味 |
鸡精或味精 | 少量(可选) | 增加复合鲜味,但我有时偷懒不加,靠豆瓣酱提 |
蛋清 | 1个 | 让肉片滑嫩的关键,形成保护层 |
红薯淀粉 | 2-3汤匙 | 锁住水分,使肉片表面光滑,不易老 |
食用油 | 1汤匙 | 最后加入,封层,防止肉片粘连 |
先把料酒、生抽、盐(如果加鸡精也这时候加)跟肉抓匀,让肉把调料“吃”进去。然后打进去一个蛋清,继续抓,抓到肉片表面有点滑腻腻的感觉。最后,重点来了,加红薯淀粉!为啥是红薯淀粉?因为它吸水性好,能给肉片裹上一层漂亮的糊,下锅不容易掉。抓匀后,看着肉片表面均匀地裹着一层薄浆,就可以淋上最后那点食用油了。这油是个小诀窍,它能把肉片儿一条一条分开,下锅的时候不会黏成一坨,而且也能让淀粉层更稳定。抓匀后放一边,让它自己“冷静”一会儿,我一般放个十几分钟,不用冰箱冷藏,室温就行。
趁着肉片腌制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配菜了。这菜的配菜没有硬性规定,但豆芽和白菜(或者大白菜叶子)是我的心头好,它们能很好地吸收汤汁,而且口感也丰富。莴笋、青笋尖儿、油麦菜甚至木耳、金针菇我也用过,看冰箱里有啥就用啥,但量别太多,会冲淡主味儿。配菜的处理很简单,洗干净,白菜大片点,豆芽去根(我懒的时候也不去),莴笋啥的切片或者粗丝。这些配菜都是要单独焯水的,水里加点盐和油,焯水时间要短,断生就行,保持脆嫩的口感。焯好水捞出来,沥干水分,铺在那个将要用来盛水煮肉的大碗底。碗最好深一点,能装汤的那种。
然后就是炒底料,这是汤汁味道浓不浓、香不香的第二个关键点。锅里下油,比平时炒菜的量要多一些。油温不用太高,三四成热就行。先下几片姜、蒜瓣,炒出香味。接着就是水煮肉片的灵魂人物——郫县豆瓣酱!这东西必须得用正宗的郫县豆瓣酱,而且要细心的把它煸炒出红油。这步不能急,小火慢慢炒,用铲子不停地推,让豆瓣酱里的颜色和香味儿慢慢地释放出来,把油都染成红亮的颜色。炒到豆瓣酱里的油变得红彤彤的,就能闻到一股子焦香气了,这时候可以放点干辣椒段和花椒粒一起煸炒一下,注意别炒糊了,它们主要是为了增香,最后的麻辣劲儿靠后面泼油。
炒好豆瓣酱和香料,往锅里倒水,或者更好的是高汤(鸡汤、骨头汤都行,家里熬的最好,实在没有用浓汤宝兑水也行,再不济就是烧开的热水,但味道会差一点点)。水量要足,得能没过后面放的肉片。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让它咕嘟咕嘟煮个几分钟,把豆瓣酱的香味儿都煮到汤里。这时候可以尝尝汤的味道,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点盐、糖(一点点糖能提鲜,平衡辣味)、生抽。有些人喜欢加点白胡椒粉。这个汤底的味道要比平时喝的汤略重一点,因为后面还要放肉片和配菜。
汤底煮好了,把锅里的豆瓣酱渣子、辣椒段、花椒粒用漏勺捞出来一部分,扔掉。留一部分在汤里也行,看个人喜好,我一般会捞掉大部分,让汤汁更清澈。然后,把腌好的肉片一片一片地轻轻滑入正在煮沸(或者保持微沸)的汤底里。记住,是滑入,不是一股脑倒进去。这样能保证肉片受热均匀,不容易粘连。下肉片的时候,汤要保持微沸,不能大滚,火太大容易把肉片冲散,也会让肉变老。肉片下锅后,用筷子轻轻拨散。煮的时间非常短,肉片一下锅颜色就会变,看到所有肉片都变色,卷起来,立刻关火!这步是决定肉片嫩不嫩的第二道生死关卡!多一秒都可能让肉变柴!宁可稍微生一点点,也别煮老了。
煮好的肉片带着汤,小心地倒在之前铺了配菜的大碗里。尽量让肉片铺在上面,配菜在下面。汤要足足的,没过肉片和配菜。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在肉片上面,铺上大量的蒜末、干辣椒面(最好是自己磨的粗细混合的)、花椒粒。有些人还喜欢撒点葱花或者香菜段。
最后一步,也是这道菜视觉和嗅觉的高潮——泼热油!锅里放比平时炒菜多得多的油,可以是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都行,我喜欢用菜籽油,自带一股香味儿。把油烧到冒青烟、油温很高。怎么判断油温够不够?可以扔一粒花椒进去,如果瞬间炸开并焦黄,油温就差不多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这滚烫的热油,均匀地浇在那些蒜末、辣椒面、花椒粒上!那一瞬间的“滋啦”声,伴随着一股股浓烈、焦香、麻辣的香气,直接冲进鼻腔,眼泪都快激动出来了!这就是水煮肉片最迷人的地方,是它的灵魂升华!
看那蒜末被炸得金黄、辣椒面在热油里“跳舞”、花椒粒噼里啪啦作响,颜色瞬间变得更鲜亮,太有成就感了!
端着这盆冒着热气、油光锃亮、香气扑鼻的水煮肉片上桌,简直是镇宅之宝。筷子伸进去,夹起一片裹着汤汁、红油、蒜末、辣椒面的肉片,颤巍巍的,看着就诱人。放入口中,先是热腾腾的,然后是豆瓣酱的复合咸辣香,紧接着是干辣椒面儿带来的纯粹辣意,再是花椒粒儿在舌尖上跳的“麻”舞,还有那炸过的蒜末和辣椒的焦香味儿。最关键的是,肉片儿,滑!嫩!烫! 配着底下吸饱了汤汁的软糯白菜和脆生生的豆芽,口感层次丰富得不得了。一口肉一口菜一口饭,那叫一个痛快淋漓,吃到头上冒汗、嘴唇发麻,才觉得舒坦。
当然,关于这道菜,也有不少“争议”。比如到底用肉片还是肉块?我坚定支持肉片,就得要那种滑嫩的口感。再比如,到底要不要勾芡?我的做法里,肉片本身已经裹了淀粉,汤汁自带一点浓稠感,所以成品汤汁不会特别稀,我个人觉得不用再额外勾芡汤底。勾芡容易让汤变得死板,少了那份灵动。还有人问能不能用别的油泼?比如葱油?朋友,那真不是水煮肉片了,那股焦香热辣的油泼香,才是它不可取代的记号。
这菜,我做过最失败的一次是刚开始学,肉片切得太厚,腌制也不到位,下锅一股脑倒进去,结果全都粘在一起,煮出来硬邦邦一坨,别提多难吃了,那次教训深刻啊,从此对切肉和腌制如临大敌。
说了这么多,其实做菜就像生活,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那一份。我的这份水煮肉片,是无数次尝试和家人朋友反馈累积下来的“我家”版本。它可能不是最正宗的川西古法,但它承载了无数个想吃辣、需要温暖、渴望痛快淋漓的时刻。当你一勺红油淋下去,听到那美妙的“滋啦”声时,你就知道,这一锅,值了。试着做一次吧,你会爱上自己厨房里飘出来的这股子热辣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