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炖猪蹄的家常做法

炖猪蹄的家常做法

说起来这猪蹄啊,在我家饭桌上,那可是个硬核的存在。逢年过节,或者家里人想打打牙祭、补补胶原蛋白,炖猪蹄总是第一个跳进脑子里的选项。外头卖的嘛,也吃过,但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不是火候不够就是调味太死板,没有自家厨房里那种活色生香的灵魂气儿。所以这些年,琢磨来琢磨去,总算是摸索出了自己家的一套炖法,不敢说天下第一,但至少在我们家,是稳稳的“拿手菜”担当。

首先得说食材。这猪蹄,我只认准 前猪蹄。别嫌我讲究,后猪蹄骨头多,肉相对少,而且那个筋腱的分布,炖出来总是没前蹄那种丰腴软糯、带着点弹牙胶质的口感。买的时候,得挑那种皮色自然、没有淤血、毛已经处理得七七八八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把小刀仔仔细细把残留的细毛刮干净,特别是蹄缝里藏污纳垢的地方,必须刮得锃亮。这可是个耐心活儿,但偷不得懒,不然一口吃到毛,那这顿饭就全毁了。

刮干净后,就是 焯水。这一步至关重要,不是随便把猪蹄扔锅里煮开就行。我的习惯是 冷水下锅,水里放几片 生姜、一把 大葱 段儿,再倒点 黄酒。为什么要冷水?就是让猪蹄里的血水、腥味儿随着水温升高慢慢渗出来,而不是热胀冷缩一下就把脏东西封在里面。火开了之后,你会看到水面上慢慢浮起厚厚一层灰白色的浮沫,这就是脏东西。这时候,得一边开着火,一边用勺子勤快地把这些浮沫撇干净,直到水基本清澈为止。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个十几二十分钟,别嫌烦,撇得越干净,炖出来的汤汁就越清亮,味道也越纯正。撇完沫儿,把猪蹄捞出来,用温水或者不烫手的热水冲洗干净表面的浮沫,控干水分,这就算备好了。

接下来的步骤,是我觉得能决定猪蹄风味儿层次感的关键。很多人焯完水就直接炖了,但我觉得少了点东西。我喜欢先在锅里 煸炒 一下。少量底油,先把姜片、葱段儿放进去爆香,然后把焯好洗净的猪蹄倒进去,中大火快速翻炒。炒到什么程度呢?炒到猪蹄表面稍微有点焦黄,特别是皮的部分,有些地方会微微鼓起来,甚至能听到油脂滋滋往外冒的声音。这步能把猪蹄本身多余的油脂逼出来一部分,吃起来不那么腻,还能让猪蹄的香味儿更浓郁。

煸炒出香味后,把姜葱捞出来(也可以不捞,看个人喜好),锅里倒入没过猪蹄一半的 黄酒。我的经验是,能用黄酒就别用普通料酒,黄酒的香味更醇厚,去腥增香的效果也更好。让黄酒烧一会儿,酒精挥发掉。

然后,就是 炒糖色!这是给猪蹄上色、增添复合风味儿的神来之笔。把猪蹄暂时盛出来。锅里放一点点底油,倒入一把 冰糖(或者等量 砂糖),开小火,用铲子不停地搅动。糖慢慢融化,从白色变成淡黄,再变成金黄,最后变成琥珀色。这个过程要非常小心,火一定不能大,搅动不能停,一不小心糖就炒糊了,发苦,整锅猪蹄都毁了。当糖色变成深琥珀色,冒出细腻的泡沫,闻到一股焦糖的香味时,赶紧把炒好的猪蹄倒回锅里,快速翻动,让每一个猪蹄块儿都均匀地裹上这层漂亮的糖色。这时候的猪蹄,已经呈现出诱人的焦糖色了,还没炖呢,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裹上糖色后,立马加入足量的 热水,注意一定是热水,水要一次加够,没过猪蹄至少两三厘米。加冷水会让猪蹄的皮突然收缩,影响口感。然后开始调味。加入适量 生抽 提鲜,多一些 老抽 上色,几个 八角、一小块 桂皮、两三颗 干辣椒(不吃辣可以不放,或者少放)、几片香叶。我的小“秘诀”是,放一小块 陈皮。别小看这一块陈皮,它能给猪蹄带来一股独特的清香,而且能很好地中和猪蹄的油腻感,让整道菜的味道更平衡,更耐吃。

大火烧开后,转成 最小最小的火,盖上锅盖,让它咕嘟咕嘟地 小火慢炖。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我通常会炖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是猪蹄变软烂、胶质充分释放的关键。炖的过程中,香味会慢慢弥漫整个屋子,那种感觉,甭提多治愈了。每隔半小时左右,可以打开锅盖稍微翻动一下,防止粘锅,也让猪蹄受热和入味更均匀。同时观察汤汁,如果收得太快,可以适量加点热水(依然是热水!)。

炖到筷子可以很轻松地插入猪蹄最厚的部分,皮和肉都变得非常软烂时,就可以准备收汁了。开大一点的火,让汤汁沸腾,蒸汽带着香味儿腾腾往上冒。喜欢汤汁拌饭的,可以不用收得太干。喜欢猪蹄表面挂着浓稠酱汁的,就多收一会儿。收汁的时候,要不停地翻动,让汤汁均匀地裹在猪蹄上,同时也要防止粘锅。尝一下味道,根据个人口味再决定是否加盐。通常生抽老抽已经有咸度了,我一般不会再额外加盐,或者只加一点点。

看看这出锅的猪蹄:色泽红亮诱人,皮Q肉糯,汤汁浓稠地挂在表面,闪着油光。闻一闻,是浓郁的肉香、酱香混合着淡淡的香料和陈皮的清雅。夹一块放进嘴里,都不用怎么嚼,皮就软烂到一抿就化,带着丰富的胶原蛋白,黏黏糊糊地缠绕舌尖;瘦肉部分吸饱了汤汁,香而不柴;骨头缝里的筋腱,嚼起来带着一丝Q弹,提供了一点点口感上的对比。这种感觉,是任何文字都难以完全形容的满足。

关于炖猪蹄,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肯定都有自己的绝活儿。比如有人喜欢加冰糖炒糖色,有人习惯直接用红烧酱油;有人会放山楂来帮助软烂和解腻;有人喜欢用高压锅,速度快是快,但我觉得高压锅炖出来的虽然烂,总少了一点点汤汁那种由内而外慢慢熬出来的浓郁和胶质感,而且皮的口感也略有区别,少了慢炖那种Q糯中带着一点点筋道。所以即便需要长时间等待,我还是偏爱用普通锅慢慢炖。

如果你问我,这道菜有什么失败的可能?太多了!火候没控制好,炖不烂或者炖得稀烂没形;糖色炒糊了,发苦;香料放得不对,味道怪异;焯水没做好,腥味儿没去掉…… 我第一次自己尝试的时候,就因为害怕糖色炒糊而没炒到位,结果猪蹄颜色发白,不好看;还有一次炖得不够久,皮还硬邦邦的,完全没有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都是慢慢摸索,交了“学费”得来的经验。

我特意做了一张简单的炖煮时间对比表,给你做个参考:

炖煮时间(小火) 猪蹄状态 胶质感 口感评价 适合人群
60-90分钟 略软,骨肉尚连接,皮有嚼劲 一般 适合喜欢有嚼劲、骨肉分明口感的 口齿好的年轻人
90-120分钟 软烂,部分骨肉可分离,皮软糯 较好 我最喜欢的状态,皮Q糯、肉入味 大部分家庭成员
120分钟以上 非常软烂,筷子易脱骨,形易散 极好,非常黏 适合喜欢入口即化、吸饱汤汁、胶质感爆棚 老人、小孩,追求软烂

当然,这只是我的经验,实际情况还得看猪蹄的大小、火力大小、锅的保温性等等。但总的来说,时间越长,越往后桌子上扔骨头的人就越少,因为都舍不得那口软烂香浓呢。

对我来说,炖猪蹄不仅仅是一道菜,它里面包含着很多厨房的智慧和时间的沉淀。看着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闻着屋子里越来越浓的香味,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做好一大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人抱着块猪蹄啃得满嘴油光,说着笑着,这就是我理解的,最有滋有味的生活。试试看,或许你也能从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厨房乐趣和舌尖上的幸福。

炖猪蹄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