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肉松面包的做法

肉松面包的做法

肉松面包的做法

要说这家里的小零嘴,能让人从早饭吃到下午茶,再到半夜饿醒了还能惦记上的,肉松面包绝对是排名前三的。外面烘焙店里那些,不是面团发得跟石头一样硬邦邦,就是肉松敷衍得像一层灰,吃起来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儿魂。所以啊,我这人呐,一旦对某样吃食有了执念,非得自己动手折腾出来,而且要折腾到心满意足,那才叫真本事。

我做肉松面包,最讲究的就是一个“软”字。别看它其貌不扬,面包体要做到入口即化,肉松要抱团服帖,还得带着那么点湿润的鲜香,这可不是随便揉个面团就能成的。我这些年摸爬滚打,踩过无数坑,才总结出一套自家百试不爽的“软面包心法”。

面团的“脾气”:水油平衡是关键

先说说这面包体。我从来都是坚定的汤种法拥护者,没有之一。那些直接法的,是能省点事儿,但做出来的面包,总觉得少了一丝内敛的湿润和持久的柔软。汤种,说白了就是把一部分面粉和水提前糊化,让面团能吸收更多的水分,这样烤出来的面包自然就更软糯,放个两三天也不会硬得跟砖头似的。

我的汤种配比通常是:高筋面粉20克,水100克。小火慢搅,搅到面糊出现纹路,变成像浆糊一样粘稠半透明的状态,关火放凉备用。切记,一定要彻底放凉,不然会把酵母给烫死,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接下来是主面团的材料选择,这也是决定面包风味的根本:

  • 高筋面粉:280克(我个人偏爱金像或者王后,筋度足,吸水性好,出膜快,新手用起来也友好。别图便宜买那些杂牌面粉,面筋撑不起来,做出来就是死面疙瘩。)
  • 细砂糖:40克(别嫌多,面包的甜度要到位,才能衬托出肉松的咸香。而且糖也是酵母的“口粮”,能帮助发酵。)
  • 盐:3克(少许盐能提味,也能抑制酵母过度发酵,让面包风味更均衡。)
  • 耐高糖干酵母:4克(如果是普通酵母,量稍微加一点点,但烘焙类的我还是推荐耐高糖的,更稳定。)
  • 全脂牛奶:100克(牛奶比水做出来的面包更香醇,口感也更细腻。用冰牛奶,可以延缓面团升温,方便揉出膜。)
  • 全蛋液:30克(大约半个鸡蛋,增加风味和颜色,让面包更松软。)
  • 无盐黄油:30克(我喜欢用发酵黄油,奶香味更浓郁。提前从冰箱拿出来软化到用手指轻按能压出坑的程度。)
  • 汤种:全部

揉面可是个力气活,也是这肉松面包成功的核心步骤。我通常都是用厨师机,把除了黄油以外的所有材料都放进去,低速搅匀成团,然后转中高速揉。一开始面团会很湿黏,沾得盆壁都是,别急着加面粉,那是大忌!它就是这个脾气,得靠时间去驯服。大概揉个十分钟左右,面团会变得光滑一些,能拉出比较粗糙的膜了,这时候就可以加入软化好的黄油了。

加入黄油后,继续中高速揉。你会发现面团又变得油亮湿滑了,甚至有点散。别慌,继续揉!揉着揉着,黄油会被完全吸收,面团会变得越来越有弹性,越来越听话。揉到什么程度呢?我的标准是“手套膜”。揪一小块面团,慢慢地向四周撑开,能撑出一张薄如蝉翼、透光的膜,而且不易破裂,即使破了,破口也是圆润的。这说明面筋已经完全扩展到位了。这一步可不能偷懒,揉不到位,面包组织就粗糙,口感就差远了。

揉好的面团,整圆,收口朝下,放进涂了薄薄一层油的大碗里,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湿润的地方进行第一次发酵。夏天室温就好,冬天我就放烤箱里,里面放一碗热水。发酵到什么程度呢?用手指沾点面粉,在面团中央戳个洞,洞口不回缩不塌陷,就说明发好了,大概是原来面团的2-2.5倍大。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小时到1.5小时,得看你家里的温度和酵母的活性。

肉松的“灵魂”:湿润与风味并重

在面团发酵的时候,我们来准备肉松馅。外面很多肉松面包干巴巴的,吃起来直噎嗓子,那是因为他们只放肉松,没有加“粘合剂”和“滋润剂”。我这边的“秘诀”就是:沙拉酱和一点点提鲜的料。

对于肉松的选择,我个人倾向于海苔肉松,因为它自带海苔的鲜香和芝麻的酥脆,和面包简直是绝配。肉松品质也很重要,好的肉松蓬松,纤维分明,没有那种死硬的结块。那种过于细碎,摸起来像棉絮的就不要了。

肉松类型 口感特点 适用场景 个人偏好(在肉松面包中)
原味肉松 纯粹肉香,比较干 搭配粥、做寿司 中等,需要多加湿润剂
海苔肉松 咸香微甜,有海苔和芝麻香 面包、饭团、零食 极力推荐
辣味肉松 辛辣刺激,香气浓郁 搭配饭菜、作为开胃小吃 不推荐,会盖过面包的香气
鱼松(鱼肉松) 鱼肉特有的鲜甜,细腻 儿童辅食、海鲜风味面包 可选,风味独特

馅料配比:

  • 肉松:100克
  • 沙拉酱:60-80克(丘比的千岛酱或者香甜沙拉酱,味道都很好,或者你喜欢蛋黄酱那种醇厚感也可以,分量自己调整,能把肉松粘合起来,但又不能太多导致太湿)
  • 干海苔碎:5克(额外再加一点,增加风味和视觉效果,更像外面卖的那种)
  • 熟白芝麻:5克(增香提色)
  • 葱花:少量(看个人喜好,有些人喜欢烤了之后有葱的香气,但我通常不放,觉得会抢了肉松的味儿)

把所有材料都放进大碗里,用勺子或者一次性手套抓匀。肉松会变得湿润,但是还保持蓬松的状态。尝一口,咸甜适中,带着海苔和芝麻的香气,嗯,就是这个味儿!

整形与二次发酵:耐心成就美物

面团第一次发酵好后,取出来轻轻按压排气。然后分成8-10等份,我通常是分成8份,这样每个面包都比较饱满。每份大概50-60克。揉圆,盖上保鲜膜,松弛15-20分钟。这一步叫“中间发酵”,能让面筋放松,等会儿擀开的时候才不会回缩。

松弛好的面团,取一份,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形或者长方形薄片。不必追求完美,随性一点。然后把之前拌好的肉松馅均匀地铺在面皮上,四周留一点边,方便收口。从一头卷起来,收口处捏紧,两端也捏紧,避免肉松漏出来。

整形这块儿,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卷成橄榄形,或者把卷好的面团对半切开,形成两根“小辫子”然后扭起来,这样烘烤后,肉松的切面暴露在外,视觉和味觉都更丰富。也可以直接做成圆形的餐包,烤好后顶部划开,填入肉松。各有各的美。

整形好的面包胚,整齐地码放在铺了烘焙纸的烤盘上,彼此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隙,因为它们等会儿还要继续“膨胀”。盖上保鲜膜或者湿布,进行第二次发酵。同样的,放在温暖湿润的环境里,大概40-60分钟。这次发酵,面包胚会再次膨胀到原来的1.5-2倍大,变得轻盈饱满,用手轻触有弹性,不会塌陷。

烘烤的艺术:火候与香气

二发结束后,在面包胚表面轻轻刷一层薄薄的全蛋液(一个蛋黄加一点点牛奶调匀),这样烤出来的面包颜色金黄油亮,特别诱人。我还会撒上一点点熟芝麻,再增加点香气。

烤箱提前预热到170-180摄氏度(我的烤箱脾气比较大,通常我设170度)。把烤盘送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烘烤15-20分钟。具体时间要根据自家烤箱的脾气和面包大小来调整。烤到面包表面金黄,就可以取出来了。

刚出炉的肉松面包,那香味儿简直是直冲脑门!热腾腾的奶香、蛋香、肉松的鲜香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撕一个下来尝尝。刚烤好的面包体比较脆弱,稍微晾凉一点点,大概等个十分钟,让它内部结构稳定下来,再动手。

如果想要面包表面更柔软,出炉后可以立刻刷一层薄薄的融化黄油,或者盖上一块干净的湿布,利用余温让表皮变得更湿润。

我的独家小“固执”:关于肉松的摆放

有些朋友喜欢面包烤好后,再把肉松填进去。我觉得那也可以,但总觉得少了点“融合感”。我更喜欢在面包整形的时候就把肉松包进去,这样肉松在烤制过程中,会吸收面包体的一些水分和香气,变得更加湿润,而且烘烤后的肉松自带焦香,跟面包体浑然一体,吃起来更有层次。烤完再往上抹沙拉酱、撒肉松,那是另一种风味,但要论“灵魂交融”,还得是包进去烤。

吃掉我的肉松面包

我这肉松面包,从面团的揉捏,到肉松的调配,再到烘烤出炉,每一步都倾注了我的心血。看着它们从一团平平无奇的面粉,变成一个个金黄诱人的胖子,心里那个成就感,简直要溢出来。每次烤好,家里那大小两个“吃货”就会围过来,眼神里带着亮晶晶的期待。撕开一个,热气带着香气扑面而来,面包体像云朵一样柔软,肉松在里面抱成一团,湿润又鲜香,一口咬下去,口腔里充满了奶香和肉松的复合味道,幸福感瞬间爆棚。

这不仅仅是一个肉松面包,更是我厨房里的一段故事,一份用心,以及对家人满满的爱。也许它不完美,但它是带着温度和生命力的,比外面任何一个高大上的面包都来得真实和温暖。你不妨也试试看,跟着我的“心法”走一遍,我相信你也能做出那份只属于你家厨房的,充满烟火气的肉松面包。它会让你明白,有些味道,只有亲手做出来,才能真正抵达内心深处。

肉松面包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