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猪皮冻的家常做法

猪皮冻的家常做法

说起猪皮冻,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也不是那些餐厅里摆盘精致的分子料理,而是我家那扇老旧的木窗棂。每年一入冬,北风呼啦啦地刮着,窗户上结了薄薄一层霜花,我就知道,该是熬皮冻的时候了。那种温润透亮的凝结物,对于我这个老派的吃货来说,简直就是对冬天最温柔的馈赠,清爽又解腻,带着独有的、谁也复制不出的家常味道。

我这人吧,做饭有点“老顽固”的脾气,尤其是对那些传统的老味道,更是半点马虎不得。就拿这猪皮冻来说,外头卖的,要么是加了太多的明胶,吃起来跟橡皮似的,没劲;要么是油脂没刮干净,一口下去油腻得打颤,完全没了那份本该有的清透和爽滑。所以,这么些年,我都是自己动手,费点工夫是肯定的,但吃进嘴里的那份踏实和满足,是任何钱都买不来的。

要做好猪皮冻,第一步,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就是 猪皮的选择和处理。我从来不用超市里那种切好的、薄薄的肉皮,那都不知道是哪个部位来的,嚼劲和胶质都差一大截。我喜欢去肉铺,跟老板娘特意交代,要那种 背脊或者臀部下来的厚实猪皮,肥肉连着多点没关系,反正咱是要刮掉的。重点是皮要厚,越厚实,熬出来的胶质才越足,口感才越弹。拿回家后,先用刀把猪皮上残留的猪毛刮得干干净净,这是个细致活儿,得有耐心,不然吃的时候突然咬到一根,那可真是扫兴透顶。

接着就是 刮油。这一步是决定猪皮冻能否清透的关键。我一般是把猪皮冷水下锅,加几片 ,倒点 料酒,煮开后再煮个五分钟,等到猪皮软榻下来,表面那层白花花的肥肉就好刮多了。捞出来,放凉一点,用一把利刀,把猪皮内侧附着的那层厚厚的肥油,一刀一刀地剔除干净。要剔到什么程度呢?直到你看到猪皮的里侧,变得几乎透明,只剩下薄薄的一层肉皮筋膜,摸起来也没有一点油滑感,这才算合格。那些偷懒不刮油的,直接上锅熬的,出来的皮冻就是白乎乎、油腻腻的,那不是皮冻,那是猪油渣冻。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就犯过这错,熬出来一锅猪油冻,郁闷了好久,后来才琢磨明白,刮油这步骤,是重中之重,半点含糊不得。

刮好油的猪皮,再用温水反复冲洗几遍,确保没有油脂残留。然后就是 了。切这猪皮,也有讲究。有人喜欢切成细条,有人喜欢切成小方丁。我个人偏爱切 细长的小条,大概筷子粗细,一厘米左右长短。这样熬煮的时候,猪皮能更好地释放胶质,凝固后吃起来也更有嚼头,不会显得过于软烂。切好的猪皮条,再用清水冲洗几遍,彻底去除血水和杂质。我还会再 焯水一次,这次时间短一点,水开后下锅,煮一两分钟就捞出来,彻底冲洗干净。这几次三番的清洗和焯水,都是为了确保最终的皮冻没有一丝腥味,只有纯粹的胶质香。

好了,食材准备妥当,接下来就是熬煮的重头戏了。我习惯用砂锅,虽然慢,但它保温性能好,能让猪皮在稳定的温度下慢慢释放胶质,味道也更醇厚。

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猪皮和水的比例,我摸索下来,大概是 1份猪皮(刮油后的净重)配2.5到3份水。这个比例很关键,水少了凝固后会太硬,口感像橡皮;水多了又不容易凝固,或者凝固后过于稀软,不够Q弹。如果是新手,我建议从2.5倍水开始,然后根据经验调整。

把切好的猪皮条倒入砂锅,接着放几片 ,几段 大葱。我还会加几颗 八角,一小段 桂皮,两三片 香叶。这些香料不需要太多,多了会抢了猪皮本身的鲜味,起到一个提香去腥的作用就好。至于 料酒,刚才焯水的时候已经放过了,这次就不再加了,避免酒味过重。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开始漫长的熬煮。这个过程,可不是把火一关就完事了。你需要时不时地去看看,用勺子撇掉表面的 浮沫,那些是残余的杂质和一点点油脂。这一步决定了皮冻最终的清澈度。熬煮时间,我通常是 至少两个小时。如果用普通锅,可能需要三四个小时,直到猪皮条变得软烂,轻轻一碰就散,汤汁变得浓稠,肉眼可见的胶质感。我有个小窍门,就是用勺子舀一点汤汁出来,放凉,如果它能很快凝固成果冻状,说明胶质已经足够了。

关于调味,我坚持一个原则: 清淡为上,突出本味。只在起锅前大概半小时,加入适量的 调味。我不会加生抽老抽,因为我喜欢皮冻的天然色泽,那种透亮的乳白色或微微发黄的琥珀色,本身就是一种美。加了酱油,颜色会发暗,虽然有些人喜欢,但我总觉得它会掩盖皮冻本身的清爽。如果你喜欢带点甜味,可以考虑放一小块 冰糖,能让皮冻的口感更圆润,也带点光泽,但量一定要少之又少,只是提个鲜,而不是做成甜品。

熬煮结束后,关火。你可以选择将锅中的猪皮条捞出来丢弃,只留下汤汁。但我更喜欢 把软烂的猪皮条一起保留在汤汁里,这样吃起来更有嚼头,也更符合我对“家常”的理解。当然,如果你追求极致的清透,也可以用纱布或细滤网 过滤汤汁,去除所有固体杂质,那样出来的皮冻会像水晶一样。

把熬好的猪皮汤倒入一个干净的、平底的容器里,比如方形的饭盒或者深盘。然后,就是等待了。我从不心急把它直接送进冰箱,而是让它在室温下慢慢冷却。这期间,你可以看到汤汁慢慢变得浓稠,表面开始结起一层薄膜,那是胶质在悄悄凝结。等它彻底冷却后,再盖上盖子,放进冰箱冷藏 至少四个小时,最好是过夜。

第二天早上,当我从冰箱里拿出那盒猪皮冻时,总有种拆盲盒的惊喜。用刀轻轻在边缘划一圈,倒扣在案板上,那颤巍巍、Q弹弹的一大块,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简直是艺术品!用刀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或者菱形,甚至是薄薄的片,随你喜欢。

光吃猪皮冻,虽然好吃,但总觉得缺点什么。那份“点睛之笔”,自然就是 蘸料 了。我家的蘸料,是雷打不动的经典搭配: 蒜蓉香醋少许生抽香油辣椒油,最后撒上一把 香菜碎。蒜蓉要多,醋要够味,辣椒油最好是自己炸的,带着浓郁的焦香。每咬一口皮冻,都要在蘸料里滚一圈,那股清爽、弹牙,混合着蒜香、醋酸和辣椒的刺激,简直是味蕾的狂欢,瞬间就能打开你的胃口。

我有个习惯,做皮冻的时候,喜欢多熬一些,一部分直接吃,一部分会留着,比如在冬天炖菜的时候,加几块进去。那炖出来的汤汁,会变得特别浓稠,带着胶质的香气,甚至比加了淀粉勾芡还要自然。这其实也是我奶奶教我的土办法,她说,好的东西,总有它万般用途。

有时候,跟朋友们聊起这猪皮冻,他们会问,忙活这么久,就为了一口皮冻,值得吗?我总是笑笑说,值得啊。这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承载着记忆,承载着对食物的敬意,也承载着我在厨房里那份不急不躁、享受生活的心情。每次看到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小侄女,挑挑拣拣的她,唯独对这皮冻情有独钟,一口接一口,那时候,我觉得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感。

猪皮冻,看着简单,实则处处是学问。从选材到刮油,从切块到熬煮,再到最后的调味和凝固,每一步都不能偷懒,每一环都环环相扣。这大概也是家常菜的魅力所在吧——它不追求多么华丽的外表,只求那份实实在在的美味和用心。

环节 关键要点 效果影响
猪皮选择 厚实背脊/臀部猪皮 胶质足,口感更Q弹
刮油处理 彻底刮净内侧肥油 皮冻清透不油腻,口感爽滑
切割方式 细长小条 (约1cm) 更易释放胶质,口感有嚼头
水肉比例 1份净皮 : 2.5-3份水 影响凝固硬度与Q弹度
香料使用 姜、葱、八角、桂皮、香叶 (少量) 去腥提香,不抢本味
熬煮时间 砂锅2小时+ / 普通锅3-4小时+ 猪皮软烂,胶质充分释放
撇浮沫 全程及时撇除 确保皮冻清澈无杂质
调味原则 少盐,清淡,突出本味 保持猪皮冻的原始鲜香
冷却方式 室温自然冷却后冰箱冷藏 凝固均匀,口感扎实

所以啊,如果你也厌倦了外面那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食物,不妨自己动手,用我的这个“老土”却管用的法子,给自己和家人做一碗晶莹剔透、Q弹爽滑的猪皮冻。相信我,当它入口的那一刹那,你就会明白,有些味道,是值得你花时间去等待,去品味的。那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生活里,最实在、最温暖的慰藉。

猪皮冻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