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蛋挞这东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它咬下去那层层叠叠的酥皮,咔嚓一声,碎屑掉得满盘子都是,然后是内里吹弹可破的嫩滑,带着蛋奶独有的香甜,滚烫地滑入喉咙,那叫一个熨帖。恨呢,就是这酥皮,在家里做,简直是很多人的噩梦,开酥开不好,黄油化一塌糊涂,折叠次数不对,烤出来跟死面饼子似的。
我第一次尝试在家做蛋挞,大概是十来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刚迷上烘焙,什么都想自己鼓捣。兴冲冲地去买材料,跟着网上的方子一步步来。开酥开得汗流浃背,黄油跟面团难分你我,勉强叠了几次,擀开的时候破皮漏油,气得我差点把面团从窗户扔出去。最后烤出来的东西,硬邦邦,没层次,别说焦糖斑了,连金黄色都没怎么有,就一浅浅的黄色,味道倒是还有点蛋奶味,但口感差得十万八千里。那打击,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后来就学聪明了,既然自己开酥这么糟心,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市面上现成的蛋挞皮多方便啊!质量好的蛋挞皮,酥层已经给你弄得妥妥当当,回家直接用就行。对我这种热爱蛋挞但厨房时间有限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当然,我知道很多烘焙大神瞧不上这个,觉得没灵魂。但我觉得吧,家常嘛,好吃方便是第一位。而且,用好蛋挞皮,把蛋挞液做到极致,再把烘烤的火候掌握好,一样能做出不输给外面普通店的水准。
所以,我的家庭蛋挞做法,重点不在开酥,而在蛋挞液和烘烤。这俩才是决定你蛋挞是“也就那样”还是“哇,真好吃”的关键。
先说蛋挞液吧。别看就这么几样东西,牛奶、淡奶油、糖、蛋黄,里头讲究可不少。
这是我反复试验下来觉得比较靠谱的比例(仅供参考,甜度可以微调):
成分 | 重量 (g) | 备注 |
---|---|---|
纯牛奶 | 100 | 全脂牛奶风味更浓郁 |
淡奶油 | 150 | 烘焙用淡奶油,不是植脂奶油哦! |
细砂糖 | 30-40 | 根据个人喜好调整,我喜欢35g左右,不齁甜 |
蛋黄 | 2 个 | 大概35-40g,只用蛋黄颜色金黄,口感更滑 |
香草精 | 几滴 | 可选,提香去蛋腥,别放多 |
为啥要用淡奶油?因为牛奶主要是水分,淡奶油脂肪含量高,能让蛋挞液更醇厚、更嫩滑。只用牛奶做出来的,口感会偏“水”。为啥只用蛋黄?一方面是颜色,只用蛋黄烤出来的挞液是漂亮的金黄色,带点焦糖斑更好看。另一方面是口感,蛋黄中的卵磷脂有助于乳化,让挞液更细腻,少了蛋清的韧性,口感就更像炖蛋那种嫩滑而不是“弹”。
制作过程呢,看着简单,实际有很多小细节:
- 把牛奶、淡奶油和细砂糖倒进小锅里。用小火加热,一边加热一边轻轻搅拌,直到糖完全溶解。注意,千万不要煮沸!边缘刚开始冒小泡泡,或者温度升到六七十度左右,摸着锅壁有点烫手但还能摸,就立刻离火。太高的温度会把牛奶蛋白烫坏,影响口感。
- 离火后,让混合液体稍微放凉一点点,摸着不烫手了,大概也就五六十度吧。
- 把两个蛋黄打散。注意,是打散,不是打发!用筷子或者蛋抽轻轻搅开就行,不要高速搅打引入大量空气。空气太多烤出来容易有气泡,影响平整和细腻度。
- 关键步骤来了:把蛋黄液缓缓地、细细地倒进放凉的牛奶淡奶油混合物里,同时不停地用蛋抽搅拌。这个过程叫做回火或者 tempering,让蛋黄慢慢适应温度,避免瞬间被烫成蛋花。如果一次性把蛋黄倒进去,很可能就变成蛋花汤了。持续轻轻搅拌,直到蛋黄和奶液完全融为一体,液体颜色均匀。
- 再一个关键步骤:过滤!至少过滤两遍,有条件过滤三遍更好。用细密的筛网,把混合好的蛋挞液过滤到另一个容器里。过滤的作用是去掉没打散的蛋黄、糖的杂质、以及刚才不小心打进去的少量气泡。过滤后的挞液会变得异常细腻顺滑。别心疼那点筛网上的残渣,为了吹弹可破的嫩滑,值!
- 过滤好的蛋挞液,最好能静置一会儿,让可能还有的细小气泡慢慢消失。盖上保鲜膜放冰箱冷藏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效果更好,烤的时候更不容易产生气泡。
接着说蛋挞皮。用的是市售的速冻蛋挞皮,通常是叠在一起的。拿出来后,一定要充分解冻!但也不能完全软趴趴。最好的状态是,用手轻轻一按,挞皮边缘有点软,但中心还有点挺,能轻松从铝箔托里取出来,而且不会断裂或者粘连。太硬解冻不够,按形状的时候容易裂;太软则没形,而且酥皮层可能粘连在一起。
把解冻好的蛋挞皮放进铝箔挞模里。通常买来的挞皮自带铝箔模。如果你想用自己的模具,也可以,但市售挞皮的尺寸是跟着铝箔模来的,可能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轻轻用手指把挞皮向挞模底部和边缘按压贴合,确保底部没有空隙。但别太用力,把酥皮压死了,层次就没有了。
现在,把静置好的蛋挞液从冰箱里拿出来,再次轻轻搅拌一下(记住,是轻轻搅匀,不是打!),然后小心地倒入挞皮中。注意不要倒太满!七八分满就行,最多八分,因为烤的时候挞液会膨胀。倒太满烤的时候会溢出来,糊在挞皮边缘和烤盘上,很难看,也影响酥皮的膨胀。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步骤:烘烤!很多人做蛋挞烤不好,就是因为温度不对。蛋挞需要的不是温柔的小火慢烤,而是高温快烤!
我的经验是:烤箱一定要充分预热!设定温度后,至少等15-20分钟,让烤箱内部温度完全达到设定值,并且稳定下来。我一般设定上下火 220-230°C。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高!
把装好挞液的蛋挞小心地放进预热好的烤箱中层。开始烤!
时间嘛,根据你的烤箱脾气和设定的温度来定,通常在 15-25分钟之间。你需要密切观察。
刚开始烤,挞皮会慢慢膨胀开,层次开始显现。挞液表面还是平的。
烤到大概10分钟左右,挞液表面开始凝固,边缘可能会稍微鼓起。
再过几分钟,奇妙的变化来了!挞液表面会开始出现金黄色的斑点,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焦糖斑!它们是糖和蛋白质在高温下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带来独特的香气和微苦的焦糖风味,这才是葡式蛋挞的灵魂啊!
继续烤,焦糖斑会越来越多,颜色也会越来越深。直到你觉得满意,挞皮边缘变成漂亮的金棕色,整个蛋挞鼓得像个小胖子,就可以出炉了。
宁可稍微烤过一点点,表面焦斑多一些,也别烤得太生,挞液没完全凝固或者没有焦斑,那口感和风味都差远了。出炉后,蛋挞会迅速回缩,这是正常的。
刚出炉的蛋挞,烫嘴!但也是最好吃的时候!酥皮最脆,挞液最嫩滑,奶香、蛋香、焦糖香混合在一起,层次丰富。你得趁热赶紧吃。听着酥皮裂开的清脆响声,感受那吹弹可破的内里在舌尖融化,太满足了。
要是没吃完,放凉了酥皮就不那么脆了,但挞液依然好吃。想恢复酥皮的口感,可以放进烤箱180°C复烤几分钟,或者用空气炸锅160°C加热几分钟,又能找回一些刚出炉的感觉。
对比一下外面很多面包店的蛋挞,有些挞液颜色苍白,上面光光滑滑一个斑点都没有,吃起来就是齁甜的普通鸡蛋羹。那种蛋挞,怎么能和自己在家用心做出来的比呢?即使是市售的蛋挞皮,只要挞液做得好,烘烤温度到位,你也能做出让家人眼前一亮的美味蛋挞。
所以啊,别怕麻烦,更别被那些看似复杂的步骤吓倒。用好现成的工具,掌握好蛋挞液的比例和烘烤的精髓,你也能在家做出金黄油亮、酥脆嫩滑的蛋挞。那香味飘出来的时候,保证全家人都迈不动腿!赶紧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