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打卤面这东西,是家常菜里最能见真章的。外面饭馆子里的打卤面,十有八九是糊弄事儿。不是卤子稀汤寡水,就是面条软塌无力,或者干脆味道寡淡,吃完像没吃一样,感觉灵魂都被抽走了大半。每每碰上这种,我都会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哪儿是打卤面啊,这分明是“打折扣面”!
打卤面,打的是什么?是那一口浓郁醇厚、裹满酱香、带着肉脂香气和蔬菜清甜的卤子,是那一口筋道滑溜、麦香十足的面条,两者交织,浑然天成。少了哪样,都不叫打卤面。我这么多年,就为了这一口正宗的、合乎我心意的打卤面,在厨房里没少折腾。从最初跟着老妈笨手笨脚地学,到后来自己琢磨、改良,踩过无数坑,才算是摸索出了一点儿门道。
先说这卤子。它是打卤面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有人喜欢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有人钟情纯瘦的里脊,而我呢,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最推崇的还是猪梅花肉。这梅花肉,它肥瘦分布均匀,有筋有肉,切成小丁后,既能煸炒出足够的油润香气,又不会像五花肉那样吃起来过于腻口,而且口感弹嫩,一点儿都不柴。买的时候,要挑那种颜色鲜亮、按压有弹性的,这样的肉才新鲜。
肉切成指甲盖大小的丁,用一点点生抽和料酒抓匀,简单腌制一下,去腥增香。这期间,我们来准备配菜。打卤面里的配菜,我最讲究的是木耳、黄花菜和香菇,必须是干货!干货泡发后的那种独特香气,是新鲜食材无法比拟的。干香菇泡发出来的水,别倒掉,那可是吊鲜的天然高汤,一会儿要用。木耳和黄花菜提前几小时泡发,泡透后洗净,木耳切丝,黄花菜掐掉硬蒂。我还喜欢再加点黄瓜,不是放进卤子里煮,而是最后切成细丝,作为“面码儿”的清新担当。
重头戏来了——炒卤子。这绝对是技术活儿。锅烧热,倒一点底油,油温别太高,三四成热就行。先下葱姜蒜末煸炒出香气,要炒到它们微微发黄,香气四溢,而不是那种生呛的味儿。接着倒入腌好的肉丁,大火迅速煸炒,把肉丁里的水分炒出来,炒到肉色变白,边缘带点焦黄,这样肉香才能彻底激发出来。
然后,就是我的“秘诀”了,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步:炒酱。我用的是黄酱和甜面酱的混合,比例通常是2:1。黄酱提供浓郁的豆酱香和咸度,甜面酱则带来一丝回甘和更温润的口感。将酱料倒入锅中,不要直接和肉拌匀,而是在锅边拨开一个小空间,把酱料倒进去,用小火慢慢地炒,炒到酱料边缘冒出细密的油泡,并散发出一种醇厚、带着微焦的酱香。这一步,是让酱料“吐油”,彻底激发酱香味,去除生酱味的关键。如果你闻不到那种独特的酱香,就说明没炒到位。
酱炒香后,再把肉和酱混合炒匀。这时候,之前泡发香菇的原汤就派上用场了。慢慢倒入香菇水,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没过食材,水量要够,因为卤子要稍微煮一会儿,让味道充分融合。接着放入泡发好的木耳和黄花菜。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咕嘟咕嘟地焖煮个十五到二十分钟。这个过程,是让肉的鲜味、酱的醇厚和干货的香气彼此渗透、交融。闻着厨房里弥漫开来的这股子香气,你就知道这卤子错不了!
焖煮差不多了,打开锅盖,你会看到卤汁变得浓稠,颜色也呈现出诱人的琥珀色。这时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少量多次地调味。我会加一点生抽提鲜,一丁点儿老抽上色,再来点蚝油增厚味。盐要尝着放,因为黄酱本身就很咸。我还会偷偷滴几滴香醋,这不是为了吃醋味,而是为了解腻增香,让味道更有层次感,这绝对是点睛之笔,但量一定要少,不易察觉为佳。
最后是勾芡。我通常用玉米淀粉或土豆淀粉,用凉水调成水淀粉。记住,勾芡要少量多次,边倒边搅,看到卤汁变得浓稠、油亮,能均匀挂在勺子上就可以了。别一次性倒太多,不然容易变成一坨浆糊。勾芡完毕,立刻淋入鸡蛋液。鸡蛋液提前打散,沿着锅边慢慢地、细细地淋入,边淋边用勺子轻轻推动,让鸡蛋形成漂亮的蛋花,而不是一大块蛋饼。淋完蛋液,撒上一把蒜末和香菜碎,这卤子就算是大功告成了。那蒜末,在热腾腾的卤子里被激发出浓烈的香气,简直是画龙点睛。
说到面条,我的固执劲儿又来了。什么挂面、速食面,统统退散!吃打卤面,就得是手擀面,那才是王道!当然,我知道现在很多人没时间自己擀面,但如果你想体验真正的打卤面,我强烈建议你尝试一次。面粉的选择也很重要。
面粉种类 | 蛋白质含量 | 口感特点 | 我的推荐度 |
---|---|---|---|
特高筋粉 | >13.5% | 极度劲道,但可能略硬 | ★★☆☆☆ |
高筋粉 | 11.5-13.5% | 劲道,有嚼劲,适合压面机 | ★★★★☆ |
中筋粉 | 8-10.5% | 柔软,适中,有韧性,最家常 | ★★★★★ |
低筋粉 | <8% | 软糯,无筋骨,不适合面条 | ☆☆☆☆☆ |
我个人最喜欢用中筋粉,或者中筋粉和高筋粉各一半。中筋粉做出来的面条,口感柔软而不失韧性,有嚼头。高筋粉则能增加面的筋道。和面的时候,水要慢慢加,面粉和水的比例大概是2:1左右(或者再少一点水,看面粉吸水性),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然后,一定要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醒面至少半小时,最好一个小时。这“醒面”的步骤,是让面粉里的蛋白质充分吸收水分,形成面筋网络,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才会筋道、不易断。
擀面是个体力活儿。把它擀薄、切宽,下到沸腾的开水里,点两次凉水,面条浮起来,用筷子夹断一根尝尝,没有白芯,口感Q弹就捞出来。千万别煮过头,面条一旦煮软了,再好的卤子也救不回来。
面条捞出来,不用过凉水,直接盛到碗里。舀上一大勺热腾腾、冒着香气的打卤面卤子,再放上切好的黄瓜丝,喜欢的话还可以加点蒜泥,拌匀了,嘶溜一口,简直是人间至味。卤子的浓郁醇厚,面条的劲道爽滑,黄瓜丝的清爽解腻,蒜泥的辛辣提味,多重口感在嘴里爆炸开来,那感觉,别提多满足了。
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来客人,我临时起意做了这打卤面。当时炒酱的时候,厨房里弥漫着一股子焦香混着肉香的诱人味道,锅里卤汁咕嘟作响,冒着热气,颜色油亮。面条下锅,水汽氤氲,捞出来的时候带着小麦特有的清香。朋友们第一次吃到我做的打卤面,都惊呆了,说跟外面吃到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一位朋友甚至说,这是他吃过“最有灵魂的打卤面”,让我感觉这些年厨房里的“固执”和“折腾”都值了。
其实,做菜这事儿,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那份用心。打卤面更是如此,它承载着一种家的味道,一份踏实和温暖。外面再花里胡哨的山珍海味,也比不过一碗自己亲手做的、带着烟火气的打卤面,那里面有记忆,有感情,有我对生活最朴素也最深沉的热爱。下次你饿了,不妨也花点心思,给自己和家人做一碗真正的打卤面。相信我,那感觉,会让你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