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饺子馅的做法

饺子馅的做法

饺子馅的做法

说起饺子,这可是我家的头等大事。尤其是饺子馅儿,我总觉得它是整个饺子的魂魄,皮儿是骨架,汤汁是血肉,可没有一个勾魂摄魄的馅儿,再漂亮的饺子也只是一具空壳。这些年,从自己瞎琢磨到请教老手艺人,再到后来出国留学馋得自己动手,我这调馅儿的本事也算是有点心得,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有点“怪癖”了。

先说这肉馅儿,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市面上那些现成的绞肉,我基本是瞧不上的。它们搅得太细碎,毫无层次感,咬下去软塌塌的,哪有什么弹性和汁水?我调饺子馅儿,必定是要自己手剁的,雷打不动。首选是猪前腿肉,行话叫“梅头肉”,肥瘦相间,筋膜少,特别适合剁馅。如果实在买不到,带皮五花肉也可以,但得把皮片掉,肥肉部分要控制好比例。至于全瘦肉或者肥肉太多的,那都是饺子馅儿的灾难,前者柴,后者腻,哪有什么幸福感可言?

我的习惯是买回来七分瘦三分肥的前腿肉,稍微冲洗一下沥干,然后就是“当当当”的剁肉大戏。不用剁成肉泥,要剁得有颗粒感,大概像绿豆粒那么大,甚至可以有些不规则的碎块。这样包出来的饺子,咬一口下去,才能感受到肉的纤维感和那种Q弹的爆发力。你信我,机器绞出来的馅儿,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口感。

肉剁好后,下一步就是打水上劲,这是决定饺子馅儿是否多汁的关键。有人喜欢加高汤,有人喜欢加清水,我呢,钟情于葱姜水。取一大块老姜拍扁,几根小葱切段,用热水泡着,边泡边用手挤压揉搓,让葱姜的味道充分释放到水里。待水温降下来,大概就是温热不烫手的程度,这水就可以用了。

把剁好的肉馅儿放进大盆,先别急着放盐,我习惯的顺序是:

1. 分次少量加入葱姜水。每次加一点,然后用筷子朝着一个方向使劲搅打,直到肉馅儿把水完全吸收,变得黏稠发亮。这个过程得有点耐心,尤其考验臂力。你会感觉到肉馅儿从松散到逐渐抱团,最后变成一坨紧实的、像胶水一样有粘性的肉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上劲”了。一斤肉馅儿,我能打进去小半碗到大半碗的葱姜水,看肉的吸水性而定。打水打得好,饺子煮熟后,里面会裹着一包鲜美的汤汁,咬下去汁水四溢,那才叫过瘾。

2. 加入调料。我一般会放生抽提鲜(好的生抽很重要,比如海天金标生抽或者李锦记财神蚝油,选一款自己喜欢的)、少许老抽上色(别太多,否则馅儿黑乎乎的不好看)、一大勺蚝油(这是增鲜的秘密武器,带来复合的鲜甜)、一点点白胡椒粉去腥增香,还有关键的香油(麻油,能让馅儿更香更滑)。

3. 继续顺一个方向搅打,让所有调料与肉馅儿充分融合。搅打的越充分,肉馅儿的抱团性越好,口感也就越紧实弹牙。

这时候,肉馅儿已经准备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饺子光吃肉,未免太单调,少了清爽和层次感。所以,下一步就是蔬菜的选择和处理。

要说最经典的,那非大白菜莫属。大白菜的清甜和肉的肥美简直是天作之合。但白菜出水是个大问题,处理不好,一锅饺子煮出来,馅儿澥汤,味儿寡淡,皮儿也烂糟糟。我的方法是:

1. 白菜洗净,切成细末。这一步不用太讲究,大概切到米粒大小就好。

2. 撒盐杀水。将切好的白菜末放入大盆,撒入一勺盐(量要比平时炒菜多一点,但也不要过分,否则菜会太咸),用手抓匀,然后静置至少半小时。你会看到白菜渐渐软塌,盆底析出很多水。

3. 挤干水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把白菜末用干净的纱布或厨房巾包起来,使劲挤压,把里面的水分挤得越干越好。挤出来的水是淡绿色的,带着白菜的清香。很多人就怕这一步麻烦,结果把饺子馅儿弄得一塌糊涂。记住,宁可挤过头,也不能留太多水。挤干水分后的白菜,体积会大大缩小,变得干爽蓬松。

处理好蔬菜后,就可以将蔬菜与肉馅儿混合了。但是,别急着把挤干水分的白菜直接倒进肉馅里。我还有个小诀窍,能让馅儿的口感更丰富,香气更浓郁。

在混合之前,我喜欢做一锅葱油或者花椒油

葱油:小葱切段,用菜籽油或者花生油小火慢炸,直到葱段焦黄酥脆,捞出葱段,留下的就是金黄的葱油。

花椒油:将花椒粒用少许油小火煸炒出香味,捞出花椒,留下花椒油。

这个油,我是要等到所有材料都混合,最后才淋上去的。

混合肉馅和白菜的时候:

先将挤干水分的白菜末与肉馅儿充分混合。用筷子继续顺一个方向搅打,确保肉馅儿和白菜末能够均匀分布,彼此交融。这时候,你会看到馅儿的颜色变得更鲜亮,质地也更饱满。

至于调味的最后一步,通常我会尝尝馅儿的咸淡。怎么尝?不是生吃啊!取一小撮馅儿,用微波炉高火叮个十几二十秒,或者直接在炒锅里用一点点油炒熟,尝尝味道。如果淡了再加点盐,千万别一次加太多,否则没法挽回。

最后,也是最点睛的一笔,就是淋上我之前准备好的葱油或者花椒油。这个油,不是用来拌馅儿的,而是用来“封”住馅儿的水分和鲜味的。当热油淋在刚拌好的馅儿上时,会发出“滋啦”一声,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升腾起来,简直是勾人魂魄!这层油膜还能有效地锁住蔬菜里的剩余水分,防止包饺子的时候继续出水。拌匀后,馅儿就大功告成了。

对于不同类型的馅儿,我的“小固执”还体现在配比上。

以我的经验,这些配比能做出最让我满意的饺子馅:

饺子馅类型 肉类部位 肉菜比例 关键辅料/技巧 风味特点
猪肉大白菜 猪前腿肉 1:1.2 (肉:菜) 葱姜水打水,白菜充分杀水挤干,最后淋葱油 汁水丰盈,清甜爽口,肉香浓郁
猪肉韭菜 猪前腿肉 1:1 (肉:菜) 韭菜后放,切碎后先用香油拌匀再加肉馅 韭菜辛香浓郁,与肉味互补,口感清脆
猪肉香菇 猪前腿肉 1:0.8 (肉:香菇) 香菇切小丁煸炒出香再混入肉馅 菌菇香醇,肉质鲜美,层次感丰富

额外说明:

猪肉韭菜馅,韭菜切碎后,我会先用一点点香油或者熟油把韭菜拌匀,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韭菜出水,也能锁住它的香味。然后才和肉馅儿混合,稍微拌匀就行,避免过度搅拌让韭菜“死”掉。

猪肉玉米馅,玉米粒最好用甜玉米,煮熟剥粒后,也可以稍微用油拌一下再加。

猪肉香菇馅,香菇切小丁,最好是先用油煸炒一下,把香菇的香味彻底激发出来,放凉后再拌入肉馅。这样比直接放生香菇要香好多倍。

说了这么多,其实调饺子馅儿这事儿,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圣经”。南北方口味差异巨大,我这算是一个北方改良派的调法,偏爱鲜香多汁,口感饱满。就比如,南方有些地区做饺子馅儿,爱放点糖提鲜,北方人听了可能会觉得有点邪门。但我觉得,只要最终做出来饺子能让你吃得心满意足,那它就是对的。

我记得第一次自己独立包饺子,那真是个“事故现场”。馅儿调得太稀,一包就破,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下锅煮,馅儿散了,水也浑了,吃起来寡淡无味。那顿饭,我们一家人边吃边笑,奶奶还打趣说:“这饺子,吃的是个心意,味儿嘛,下次再琢磨!” 从那以后,我才真正开始研究怎么把馅儿调好。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调整,才有了今天我这点儿“小固执”和“独家秘方”。

每次家里包饺子,闻着厨房里传出来的肉香、菜香,看着一盘盘晶莹剔透、鼓鼓囊囊的饺子摆上桌,那种暖洋洋的幸福感真是无法言喻。饺子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承载着家庭的记忆,团聚的温馨,还有那份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啊,如果你也想在家包一顿“惊艳”的饺子,别怕麻烦,按照我说的,把肉馅儿剁好,把菜汁挤干,把油淋香,再耐心地搅打上劲。当你咬开饺子的那一瞬间,肉汁在口中爆开,韭菜的清香、大白菜的甜爽、猪肉的醇厚,各种滋味和谐交织,那种满足感,会让你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这才是吃饺子最高的境界,不是吗?它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心底深处的那份踏实与圆满。

饺子馅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